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1
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新知識,效果較好。
出示例題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①你是怎樣理解圖意的?②你是如何列方程的?③你是根據什么解方程的?④怎樣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然后班交流討論,展示學生的練習。指名回答,說說自己的分析。你對他的分析有什么要問的嗎?教師總結解題關鍵。
教學例3時,讓學生觀察、分析,這道題與前面的練習題比較有什么區別?這道題可以怎樣解?(先小組交流后個人解答)學生找出解題關鍵,培養一題多解的習慣與能力。
最后讓學生做全課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解方程的關鍵是什么?
充分練習,進行思維訓練,設計有趣的習題“幫小兔找家”:4x-12=203x=15x+7=152x+3×2=16
18-2x=215÷3+4x=25
鞏固知識,激發興趣。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2
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在解簡易方程呈現五個例題。
其中例1以X+3=9為例,討論了X加減某一數的方程解法。教學重點是運用等式的性質1解方程,并引入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兩個概念。如圖所示:
為了便于給出解方程全過程的直觀展示,例題中借助三幅天平演示圖,展現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這一點值得稱道,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圖示剖析,有助于學生自我探究理解,學習解簡易方程,從而學會解簡易方程的方法。
但問題來了。在例1當中沒有完整的解題過程示范,只有檢驗過程的示范。如上圖所示。而完整的示范出現在例3,經歷了例1運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例2利用等式性質2解方程,遞進至例3完成方程轉化解方法(未知數位于減數、除數位置,屬逆向解方程)才有一個完整的解方程的示范。如下圖所示:
從學習心理學來講,學生在接觸新知識點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第一次學習新知,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而邁出的重要第一步。這一步的踏出對學生而言異常重要。第一次是新的,大腦對新知的接受是處于興奮狀態,此時的理解記憶刻痕是最深的,無論到的是直,是斜,一旦留下,再想更改那就難上加難。作為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第一次接觸新知,“課上損失課外補”更是事倍功半。
學材的編排著實讓我有點撓頭,明明能夠一目了解,通過閱讀自學就能搞定的解方程規范,這樣一個基礎性的知識點,非要放在例3才有完整呈現,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點不得勁兒,也有些不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3
教學實錄:
出示例題:6x-6.8×2=20
師:請你觀察一下這道方程和我們原來所學的方程有什么不一樣?
生:它比原來多了一個6.8×2。
生:它比我們原來所學的方程多了一步運算。
師:你回答的非常好,這個方程比剛才解答的方程要多一步計算,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
評析:
“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比較,讓他們自己去獲取新知。繼而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求6x-6.8×2=20的解。
我知道在前面已復習了ax土bx=c的方程,為推導求ax土b=c(b表示兩數的積)的方程作鋪墊;例題不但承接了上節課的內容,而且引出了本節課的新內容。這兩道題,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最近的連接點,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路架橋的工作。
教學實錄:
師:這道題是6x減去什么的差等于20,你覺得這道題開始要怎樣解?
生:應先算6.8×2。
師:為什么要先算6.8×2?
生:因為前面是減法,后面是加法,我們應該按照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先乘后減,所以要先算6.8×2。
生:先算6.8×2就可以使方程變為6x-13.6=20,又回到了我們原來所學的方程。
生:因為在這條方程中6.8×2可以先算出來,所以要先算。
師:這兩位同學很會動腦筋也都觀察的非常仔細。解這個方程時,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一步就要先算出來,然后再求方程的解,其中又把6x暫時看做一個數。
師:現在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來演示一遍,看這樣算行不行?其他同學也請自己在下面試試看。
同學們踴躍地舉起了手。
師:你們覺得他做的對嗎?做的完整嗎?
生:我覺得他做的是對的,我也做到這么多。
同學們都在那里點頭稱是。
師:再仔細看看!
同學們感到很疑惑,一個個皺緊了眉頭。沉默片刻,突然有一只小手舉了起來。
生:他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是我覺得他做的不完整。
學生被這個說法吸引了起來,頓時三三兩兩地舉起了手。
生:因為他還沒有檢驗。
師:你們同意嗎?
生齊答:同意。
師:對了,在解方程時我們一定要養成自覺檢驗的習慣,以此來檢查方程的解對不對。
讓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邊回憶邊檢驗,然后同桌互相檢查檢驗的過程。
評析:
第一層:操作嘗試,理解概念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怎樣去解答ax土b=c(b表示兩數的積)的方程,我讓學生自己去探究。
第二層:潛移默化,推導方法
有了上一層的前提教學,在這一層,我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例題了。并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道題開始時要怎樣去解?為什么?該怎樣檢驗方程的解?
其實這些“想”的過程正是教師要教的過程,也是學生解題的的思考過程。這些自學提綱充當了學生自學的“領路人”,學生通過提示,再思考該填上的內容,新知識便順利地掌握了。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4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盡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
1.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通過搶奪小紅花等游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2、通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3、學生對于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解方程》教學反思
解方程是數學領域里一個關鍵的知識,在實際中,擁有方程的解法之后,很多人不會算式解題,但是能用方程解題,足以見得方程可以做到一些算式無法超越的'能力。
而如今五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解方程,作為教師的我更應該讓學生吃透這方程,突破這重難點。在教這單元之前,我一直困惑解方程要采用初中的“移項解題,還是運用書本的“等式性質解題,面對困惑,向老教師請教,原來還有第三種老教材的“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解題,方法多了,學生該吸收那種方法呢?困惑,學生該如何下手,運用“移項解題,學生對于這個概念或許不會系統清晰,但是“等式性質解題時,在碰到a-x=b和a÷x=b此類的方程,學生能如何下手,“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老教材的方式改變,必有他的理由,能用嗎?
困惑!我先了解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學參考書):新教材編寫者如此說明: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運算的關系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從這不難看出,為了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出老教材的方法并無錯誤,而且能讓學生清楚準確地掌握實際解題,面對題目不會盲目,而采用等式基本性質給學生帶來的是局部的銜接,而存在局部對學生會更困難,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04-24
解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05-23
《解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07-02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07-02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04-24
《解簡易方程》教學與反思03-29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04-04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04-24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