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
1.讓學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數學——經歷數學
我大膽突破現行教材的束縛,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成性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來建構分數1/2的概念。為此,課前我請每一位學生都走進大自然采集各種不同的樹葉,通過學生把各自帶來的所有的樹葉分成兩份根據學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兩種不同的分發: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深刻理解,為學習分數打下伏筆。然后我讓學生繼續探索把1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怎樣分?每份是多少?學生通過對樹葉自然對稱的觀察,成功的把一片樹葉沿中間葉脈平均分成2分。通過學生動手做,水到渠成地讓學生經歷了分數1/2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積累了分數的豐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對分數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數學原來就是這樣豐富多彩的'存在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在開放學習中做數學——創造數學
這一教學片段是對分數認識的鞏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項練習時,我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反復機械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動態化的活動中創造數學。
情境開放,萌發創新意識。我以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為道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形式,創設了一個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精神振奮的狀態下,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形式開放,激活創新意識。我努力開放教學形式,凸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利用準備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數朋友?”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以用嘗試猜測、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解決問題;可以用猜想、直覺、頓悟等方法另辟蹊徑,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大舞臺上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
1、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一的新的數1/2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教具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出示幾個相同圓形的幾分之一,并用分數表示出來,在比較分數大小時,我用分月餅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得份數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
3、重視概念的運用,發揮概念的作用。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運用,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組成判斷,進行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認識分數后,我要求學生照樣子說幾個分數,并完成一些有關的練習,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3
10月26號我執教了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若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紙片為道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從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數可以分成整數和分數。整數,孩子們一直都在接觸,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從中秋分月餅導入,從4個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討論半個該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識結構的沖擊;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從學生回答的'半個月餅引入分數,認識和理解的含義。
(二)通過動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層理解
理解分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同桌和小組間的討論和動手創造一個,讓學生充分理解的含義。
(三)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幾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與操作,創造一個幾分之一;并交流討論分數的意義。
(四)練習與鞏固
雖然這堂課完成了預設目標和知識點,教學過程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我在執教過程中可能過分看重時間的分配,學生雖然對只是的理解都沒問題,但是在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上卻不盡人意。在理解的含義時時間太過著急,只是通過個別同學的回答,就把描述含義的語句出示板書了。導致學生在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時,語言表達非常不理想。
2、在學生動手操作中,疏忽了學生涂色的規范性,在展示作品時局限性較大,應該正確和錯誤對比進行;不同折法對比進行。
3、學生由于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不到位,在練習中又缺少對含義的解說,導致最后一個練習,學生存在較大困難。
不過這堂課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各位老師也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4
一、教學設計:做到“目中有人”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學生。《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設計,我關注了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都以適合學生的“初始狀態”為原則。
上課伊始,我以學生喜歡看《西游記》的故事導入:唐僧師傅給悟空和八戒分月餅,怎樣分才讓悟空和八戒沒意見,引出“平均分”。4個月餅好分,2個月餅也好分,1個月餅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勢表示。在學生“山窮水盡”時,點燃探究的欲望,引發學生思維。
二、教學方法:做到:“樸實有效”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我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在認識二分之一時,我利用了月餅實物圖片在黑板上進行了現場操作,加上老師的體態語和手勢語以及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說“二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學生由“不會”到“會”的效果非常明顯。我認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演示,課件取代了學生的操作,這樣的'課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師的主導性: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教師在課堂中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是由原來的“保姆式”變成“放羊式”。我認為教師還是要適時地點撥、講解和有效的提問,因為教師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停步不前時,我們教師該出手時要出手。這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扎實有效的數學課堂需要教師苦練數學教學基本功。用樸實的教學,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能開出鮮艷的“花朵”。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5
“數學教學,在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新知識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潤物無聲的滲入腦際。”
一、巧妙利用學習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數學
本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認識分數,這是關鍵,這個時候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認識分數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書本的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體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份后,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回答每個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引出 。
二、加強實踐操作,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1、深層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 1/2的含義是基礎也是難點,這環節充分讓學生折、涂、討論,突現分數的平均分的.本質。
2、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其它幾分之一
在認識1/2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創造、探索其它幾分之一。首先讓學生選擇圖形,折、畫、涂幾分之一,再交流、討論表示的含義。
3、觀察比較分析,體會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在課堂有效的時間內,充分利用學習材料,進行學習。開始教師直觀運用已有的和圖片進行比較,再小組合作在同組內比較原來已創造的幾分之一的大小(課前發給學生同組內同樣大小的圖形)。再運用學生折出的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
三、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聯系生活,在生活圖片中運用分數,再利用其它變式圖形拓寬學生思維。
四、不足之處
雖然將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小組合作調動起來了,但是孩子們的在操作的時候進度不同,影響了時間,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雖然讓他收掉但還有部分學生牽掛未折完的現象。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6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當前,老師們正在認真貫徹新課程的要求,我作為一名課改一線的老師,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應用到課堂中,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些新的變化,教學中有收獲與失落,這里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一些自己粗淺的想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基于生活,數學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剛上課,我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在分一個月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的分月餅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要學習一個新的數的需要,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我將動手操作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學習的過程,加強了對知識的認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愿,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寫一寫、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
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3、提供數學交流的環境,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僅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數學活動,還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數學交流環境。用一張圓形的.卡紙代表一個月餅,把這個月餅平均分給小組同學,先讓學再在小組中進行交流,感受平均分。從分餅入手,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也讓學生在認識二分之一的基礎上,自己創造出四分之一。這樣就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4、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學習內容貼近了學生生活,學習材料便于學生操作,學習活動過程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與遺憾。
1、內容單一。教學幾分之一,由1/2到1/4中,內容略顯單一。
2、知識拓展不夠。在教學中講練結合,在講練習題時,讓小老師講解過于詳細,浪費時間,導致拓展練習沒時間做。
總之,整節課學生是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的。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通過對這堂課的教學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將加倍努力,積極反思、積極評課、反復研究,以期望能有所進步。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7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我們在學習了自然數、小數之后學習的一節新課,它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
一、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
我巧妙的設計一些動畫,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帶著感情色彩進入課堂,陷入情景,并積極主動地參入思索和討論。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激情,課堂就會親切自然。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
二、從1/2入手,到幾分之一,步步深入中展開。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先從1/2,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充分感知1/2,再判斷能不能用1/2來表示,在學生充分建立1/2的表象基礎上再來估一估1/3,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再折出長方形的1/4,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教師追問:都能用1/4來表示嗎?為什么?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幾分之一,然后讓他來介紹自己的分數。反饋時注重從正反兩方面,讓學生自己評析,說說理由,對幾分之一一定平均分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位。
三、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問題,教學要貼近生活找數學,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給數學找個原型,把常識提煉為數學,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依托知識背景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將分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環節,這樣的'問題把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起來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
四、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比較1/2和1/4、1/8大,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
本來想好的卻有一點忘了講,就是黑板上貼了1/2,1/3,1/4,1/5……后,讓學生說了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義,卻忘了說平均分成的份數與每份的大小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以后盡量做得更完美。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8
分數是一個內涵復雜、形式多樣的數學概念,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果僅僅局限于形式上的認識,學生的認識難免膚淺,甚至在學生到第二學段進一步認識分數時出現認識上的斷節,而如果過早的進入到抽象水平的認識,學生的理解又難以到位,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力爭找準學生已有的認識框架和分數復雜意義的結合點,也就是直觀模型。
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讓學生更系統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的導入是從學生剛剛學過的有余數的除法進入的,通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過去除法中出現剩余的時候我們用余數來表示,而今天的學習我們則可以把剩余的部分繼續平均分,這就產生了分數,通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
二、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這樣的面積模型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特別是還提供了兩個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生活實例。于是讓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更加全面。
三、力爭凸顯幫助學生發展的理念。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自己,通過這種方式,力圖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活動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但課堂教學的實施總是和預設的理想化狀態有一定的偏差。
一是本節課的教學中由于在引導學生理解分數意義時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再加之學生自己興趣盎然,又舉了不少例子來幫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時間,導致后續預設的課堂練習和課堂總結尚未完成,已然下課,課堂結構不夠合理、完整。
二是對于幾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動由于教學實施時遺忘,致使這一環節后置于幾分之一的大小比較之后,顯得教學環節不夠流暢。
也鑒于此,日后教學中一定要在教學時間的把握和環節的調控上多下功夫,同時對于自己所做的教學預設應爛熟于心,而在執行教學預設時又應靈活應變,錘煉自己的教學機智。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9
一、情境激趣,認識生活中的分數
本節課選用了學生熟悉的情境:野炊時分東西。先分四個蘋果,再分兩瓶礦泉水,最后分一個蛋糕,形成一個從整數到分數的自然過渡。如此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著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貼近生活、直觀形象的實物演示及圖片操作,如:家人分月餅、小伙伴分蛋糕等,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分數。既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也讓學生體驗了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二、動手操作,培養思辨的習慣
教學中設計了兩個讓學生動手折紙的環節,
環節(一):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折一折,表示出1/2。本環節不單加深對1/2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本質含義。因此,當學生出示三種不同的折法時,老師適時追問:三種折法各不相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整張紙的1/2呢?從而引導學生領悟: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體的'1/2。
環節(二):把一張正方形紙、圓片、長方形紙折一折,表示出1/4。老師再次追問:每張紙形狀不同,折出來的形狀也不同,涂色部分為什么還能表示1/4呢?兩次的追問,引導學生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
在鞏固延伸教學部分,我安排了小伙伴分蛋糕的環節,學生既更深認識了分數,也得到了品格教育:分數提示我們分享就是快樂。
本節課預設比較完美,上課時仍有一些不足。如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還有時間的把握上仍待提高,需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總而言之,整節課學生是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體會分數的含義的,期待下一次能更上一層樓。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0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分數的開始,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第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它為我們今后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就結合本節課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獲與不足:
1、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本節課一開始借助主題圖創設既豐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一個月餅平均分的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源于生活實際,初步感悟分數的含義。
2、注重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動中感知、體驗、深化認識、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含義。
3、從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為依托,理解分數的概念。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感悟,使學生對分數的理解,能建立在對直觀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紙的并涂色”、“看到圖片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等形式的練習,就是要在學生的頭腦中把抽象的分數與具體的圖形有機地聯系起來,將“數”與“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
4、存在的不足。教學中對學生語言的訓練不到位,部分學生還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出幾分之一的意義,應鼓勵學生多說,在說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1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我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能力發展、思想品德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同時,由于學生的個性素質存在差異,教學中,也尊重了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要求不同的學生達到不同的學習水平。在本節課中,我既解決了后進生學習難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了學習上的自卑心理。如他們也都能用紙折出這樣的分數來,從而建立起分數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數概念的含義,樹立起學習上的`自信心,為今后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也為他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如有的學生在折紙時表示出了這個分數。又如在練習中學生能針對不同的整體判斷出?所表示的幾分之一等。這樣既防止他們產生自滿情緒,又讓他們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完成這種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在本節課中,充分地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是有主動學好數學的愿望和潛能,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既尊重學生的人格,也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紙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分數等。在課堂中,積極地創設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讓學生能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2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完整數后,第一次學習分數,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
今天戴老師講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回味整節課,戴老師在本節課中的一些做法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讓學生在做中學。
小學生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需要個人再現類似的創造過程(新課標)。本節課中,戴老師讓學生在初步認識后,讓學生用長方形折并涂色表示。接著,在認識了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或圓這些材料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幾分之一,再讓學生對一個個作品進行辨析。于是,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逐步清晰了幾分之一的概念——“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一也就很容易地從學生的手指中一個個地“誕生”了。
二、讓學生數學的眼光更敏銳。
“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首先應該是生活的概念。”“要鼓勵學生現學現賣,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概念。”學生隨著老師,在“五角星”、“巧克力”、“人體”及廣告中的找分數。在分巧克力的活動中,鞏固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同時,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多,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人分得就越少”,為后面學習分數的大小做了準備。在對廣告里最后一個“”的討論中,進一步加強了單位“1”的初步認識。學生在找分數、辨分數的活動中,增強了數學意識,同時,也讓學生的數學眼光更為敏銳。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節課,戴老師的教態隨和、語言親切,學生一直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尊重、民主的氛圍讓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閃現。在認識幾分之一部分,戴老師提問:“你想認識哪一個分數,想自己折還是老師告訴你?”學生在這樣的提問下,積極地展開了折紙活動;“你能寫得比張老師還要漂亮嗎?”,這樣的話語又激起了學生寫分數的欲望。除了讓學生有著積極的情感體驗,戴老師也不忘讓這節數學帶上德育的內涵。孩子們在對美好的發現和感嘆中結束了本節課的學習。
數學由此變得更加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這又怎么能讓孩子不喜歡數學呢?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13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初次感知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主動的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感悟并理解分數的含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人認為在本節課中在以下幾方面做得還可以:
一、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平臺,在課的開始,我借助學生熟悉的“分蘋果”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用整數表示2個蘋果、1個蘋果,到兩個人分吃一個蘋果怎么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的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體會到“平均分”的重要性,不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設計了“小猴和小豬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二、借助經驗,自主探究
分數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我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找一找、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系的橋梁;親身感受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數表示,為繼續探究分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三、加強實踐,主動建構
“分數”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努力構建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長方形折1/2、1/4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對不同折法的分析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第一、在教學中本人在如何激勵學生方面做得不夠,言語平淡、缺乏熱情;第二、在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方面缺乏有效性,雖然能夠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建構知識,但當學生對認知出現分歧的時候,如何給予正確匡正、引導還是感覺力不從心。
希望各位同仁能夠給予傳經送寶,本人在這邊先謝謝了!讓我能在教學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5-11
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17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8-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教學與反思10-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9-09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28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06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3-20
《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3-20
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