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 篇1
分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學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內容以前是四年級所學習的內容,而新教材整合為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教材把認識分數作為一個單元,足以說明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過程,同時對意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一)》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游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以課標精神為指導,注重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樣的新課標理念。縱觀全課,我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課,這節課的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構建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是一種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數學知識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活動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游戲活動—拍手表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游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讓孩子成為學生活動的主人,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全員動手參與,貫穿始終。
“不同的人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達到了百分之百動手參與,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客,數學游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動手實踐中,每一個學生自由的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并用學具把它表示出來。在組花瓣游戲中,每人尋找自己的小伙伴,任意組合,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游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寫半個字,畫半個圖形等等一些方法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本身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充滿數學,數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游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最后我有又以組花瓣游戲讓學生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了進一步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我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環節,說一說,“在家里或學校中,那些東西可以用1/2表示”。讓學生充分的說,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總之,這節課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體現了課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
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自己比較緊張,也由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經驗不夠豐富,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是不夠靈活。由這一點,我得到啟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更要研究學習過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加強課堂的駕馭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實教學任務。這也是我平時教學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學中進一步需要加強之處,這也是對我的另一啟示。
數學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與新課程共同進步。
《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 篇2
成功之處:
分一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說出商場里的物品是怎么樣擺放得,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新知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入手,讓學生通過把雜亂的鉛筆以及卡片進行有規律的擺放。學生在小組探究中進行交流,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在整個教學中我能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將知識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同時,注重學生的操作,使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找出分類的標準,進而掌握分類的方法。在設計習題環節中我注意由易到難,有層次、有梯度,并在最后一題中設計了分類中最難的一道知識拓展題,來加深教學難度。
本節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注重了直觀感知,方法科學,效果明顯。
不足之處:
1、 教學應該做到就地取材,比如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學生有什么不 同?學生會回答男女不同,就可以進行分類。這樣學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到什么是分類,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使全員參與到課堂中來。
3、 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明確要求,及時做好引導。人數不宜過 多,控制在2-4人。
4、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的'語言要親切,抑揚頓挫,富有感染 力。
5、 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大膽放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
6、 可以制作一些小禮物去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7、 自身的課堂掌控能力要努力提高,采取有效的教學組織措施,讓孩子能動、能靜。
8、 課件制作要有鮮明的對比度,背景不能太花,字要大,要一目了然 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教學的思考,我會繼續努力鉆研教學業務,爭取上好每一堂課。
《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里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小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了解在平均分一個物體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該怎么辦?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體會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教材中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一半,怎樣才能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分數,不會覺得是老師硬塞給他們的呢?怎樣在這樣的概念課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呢?
【做法】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個?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個?(半個)
2、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一半嗎?學生通過“畫一畫”來表示一半,并解釋了圖的含義。
3、除了畫圖,我們還有沒有更簡潔的方式來表示一半呢?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數來表示?(0.5)還有沒有?你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數?
學生出現了2.5,原因是把一個蘋果當做5,一半即是2.5;出現了1,2,原因是“,”表示平均分,1分為2;出現了1|2,“|”表示平均分,等等。
4、在數學上,我們是用1/2這個數來表示一半的。猜想1/2的含義,每個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學生經過冥思苦想后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師的講解做對比,找出不的地方,印象會更加深刻。
5、舉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反思】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學生大多數都畫了一個蘋果、一個圓、一個心形等等,涂出它的一半,圖的含義解釋的很合理。下面“你能不能自己創造一個數?”是這節課的重點。如果這節課不經過學生的創造,硬塞給學生一個分數,必然會覺得很突兀。翻閱教參,其中提到“要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表示的過程”。課堂中學生們反應很活躍,創造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數,只要解釋的合理,我就給予了肯定。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如果在“創造分數”這部分花費充足的時間,學生通過充分地想象、發明,發散學生的思維,再引出數學符號,對后面分數意義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本節課后學生基本上都能準確的`表達出分數的意義。
對于小數、分數、面積等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直接告知給學生,看起來很節約時間,但是沒有通過思考得到的知識,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授之于漁”,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我們要在每節課的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孩子的。目前一部分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學生還是不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因此,發展學生的思維應做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 篇4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有幸參與到課程改革的行列之中,幸運地與新世紀小學數學結緣。在這幾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也曾迷茫過、失敗過、氣餒過,從陌生到熟悉,從彷徨到堅定,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都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磨礪中堅定。漸漸地,我們自身發生了改變,孩子們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在通往培養研究型、思想型、創新型人才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步堅實的步伐。下面我就結合三年級下冊《分一分》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的感想和收獲。
一、樹立全面的“大數學觀”思想
起初我們要講哪節課,上來就直接看那節課的內容,從頭看到尾、從尾看到頭,教材中好象就那么點東西。就課論課,我們的視角是有局限性的,與前面的知識有什么聯系?又為下面的學習起到什么作用?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具備“大數學觀”的思想。
如《分一分(一)》這節課,綜觀北師大版整個教材來看,平均分是除法和分數的基礎,除法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分數則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分數學習是除法的延伸,學生在學習除法時對“被除數÷除數=商”理解不深,而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理解除法三個數之間的關系。另外,分數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是被安排在兩個學段中進行的,三年級是初步認識分數,五年級將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可見學生建立分數這個概念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在每節課中重視分數的含義理解,從而逐步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的概念。這樣分析后,整個分數的脈絡就很清晰地印在腦子里。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不管是講分數的意義,還是今后分數的比較、分數的'加減等等,每節課我們都離不開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要逐步加深學生對三個基本內容的理解,即“一個整體,平均分,取幾份”。
在不斷磨礪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覺到“就課論課”和“大數學觀”的本質區別。樹立了全面的“大數學觀”思想,我們的視角開闊了,做到了心中有數,課堂上也會應對自如。
二、教師對新世紀教材的理解
圖多了,書上的公式、例題哪去了?什么是分數,什么是面積?一節課就這幾幅圖,什么意思啊?起初剛上崗的我拿到教材后滿腦子的問號,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突,甚至有些抵觸的心理。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逐漸加深了對教材內涵的理解。
再來看《分一分(一)》這節課中“引入分數”這部分內容。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分數,但教材中并沒有呈現分數的概念,而是通過分蘋果引入分數,并讓學生自己想象一半該怎么表示?剛開始看到這些,我覺得直接介紹分數1/2多簡單啊,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呢?現在的我慢慢地明白了編者的意圖。教材是根據三年級學生思維發展和生活經驗的特點,從學生熟悉的、并能實際操作的分物情境引入分數,使學生了解在平均分一個物體時,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該怎么辦?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體會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分數。并且試圖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表示分數的過程。
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鉆”。教材中每一幅圖、每一句話的編排,放的位置都是有目的的,備課時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更好的教學生。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我們要在每節課的教學中逐步滲透給孩子。目前一部分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學生還是不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腦子去想數學),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應做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還是來看《分一分(一)》這節課中“引入分數”這部分內容。開始備課時我并沒有意識到讓學生充分創造分數這個環節的重要性,只是走了個過場,接著就解釋1/2的意義。試講后覺得學生對分數的概念還是很模糊,不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分數的意義。幾次對比后發現,教師在“創造分數”這部分花費充足的時間,對后面分數意義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先通過“畫一畫”來表示一半,如畫蘋果,涂出它的一半;畫一個圓,涂出它的一半(由畫蘋果到畫圓,已經由實物抽象成符號)等等,并解釋圖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創造數來表示一半,引入數學符號1/2。先讓學生猜想1/2的含義,學生經過冥思苦想后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師的講解做對比,找出不對的地方,印象會更加深刻。最后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經歷這樣的探索過程,通過畫一畫、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等數學活動,將數與形更好的結合,從直觀到抽象過渡。通過他們充分地想象、發明,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四、挖掘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俗話說:“教無定法。”每位教師拿到的教材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有的教師的課人云亦云,有的教師的課就能那么深入人心呢?這就要看你有沒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腦筋。那該怎樣挖掘教材?怎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分一分(一)》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一分教學反思08-18
《分一分》教學反思04-02
《分一分》教學反思09-28
分一分教學反思07-10
《分一分》教學反思08-15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0-01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4-08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8-22
數學《分一分》教學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