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反饋性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反饋性,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反饋性 篇1
注重過程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是新課程的核心概念。這種理念下的教學,對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把握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又要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反感,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和學習自信心課堂教學要放得開,但不能采取“放羊式”,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引導,讓學生參與數學結合的“發現”過程,自己探索或與同學共同探討,合作交流,一來體驗成就帶來的愉悅,提高學習能力;二來通過協同“作戰”,體現集體的力量,增強同學友情。這種做法和效果,是新課標所要達到的。
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就必須對教學不停的反思。反思能夠發現教學中的不足,能夠總結經驗。反思是以往教學的總結,是后繼教學的開端。反思的過程,是一種享受,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甚至升華。
因此進行教學反思是必要的,這是發展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反饋性 篇2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隨時反思自己,讓自己的工作趨于合理。張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非常好,就是“兩個人進去的時候起點差不多,十年之后我們經驗積累差不多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老師可能成長為比較優秀的老師,有的老師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為什么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思考,特別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他實際上是對經驗認識一個理性的過程。”這里面,張丹老師強調了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需要一個長期的思考,它需要你積極堅持不懈、仔細審慎的思考,反反復復的思考,認認真真的反思。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看似是小問題、小細節,但對于我們老師而言,卻往往是大問題。這些小細節,如果不加注意,處理不當,很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就像某位老師執教的《除法的初步認識》出現的尷尬,這位執教老師就需要反思。課堂上利用《西游記》中的人物的環節設計就不十分恰當,因為唐僧和孫悟空在小朋友心目中處于不同等的地位,他們會攙雜個人的感情因素,不斷爭論誰貢獻大,誰貢獻小。課堂就無法進行了,和“同樣多”的數學概念就背離了,從而出現令教師尷尬的局面,出現令學生認知產生負遷移的場面。如果這位老師課下反思這節課,那么下次他就會注意考慮學生的感情因素,在教學設計方面會做得更加完善,從而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改善自己的教學效果。可見,教學反思很重要,我們是很有必要進行教學反思的,這樣,我們可以少犯些可以避免犯的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在課堂上更能如小魚嬉游于池塘中般來去自如。
莊老師說,“別的工作所對應的大多是“物”,因而,他們的'工作出現失誤后,還有調整再來的可能,他們還可以通過一次次的試驗,最終去達到他們的工作目標。而我卻不能,我的工作對象是“人”,每個孩子給我的時間是那么的短暫有限,一旦我的工作出現失誤,很可能傷及到孩子的心靈。而這種傷害,是很難通過延長工作的時間去彌補的!”(摘自2012年第4期教師博覽第3頁《教育不是“復制”“粘貼”》,作者:莊華濤,安徽省蕪湖縣保沙中心學校。)所以我們有必要反思自己,這不僅僅是對我們的工作有利,對我們的教學效果有利,對學生學習有利,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們的工作性質,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學生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我們的學生。我們無論做什么樣的教學行為,都要首先考慮他們是人,不是物,我們就不能像對待沒有生命的“物”一樣對待他們,因為他們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在我們面對一班幾十個生命體時,由于他們個性差異以及年齡特征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老師有可能往往有失教師應有的身份,做出些不利孩子成長的行為,傷害他們的心靈,在面對孩子們的錯誤時,往往粗暴地批評了事,這會有害于素質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們老師要時刻反思,時刻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不斷給自己敲著警鐘。
當然我們的反思是一定要想法設法解決問題的,也就是說要把我們的思考與實踐相結合,即思與行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反思,然后實踐于課堂教學中,反饋于教學實踐中,服務我們的學生,服務我們的教學,使我們真正成長起來。
比如,在我聽了學校一位老師的課(《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后,我反思到,教學不光是語文要“說”,數學也是要“說”的,不光要“思”,“說”也十分重要。在課堂上,這位老師始終強調單位“1”的重要性。的確單位“1”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學生們不僅要理解,更要會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樣他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位老師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他總是讓學生們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看法。對待練習題,學生們在做出來后,老師還創造機會,給學生們“說”的機會,讓學生自己說出解題的理由,每一步的意義。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很多老師在數學課上,總是不注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認為只有語文才注重。孰不知只有學生們“說”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那么他才是真正懂得數學的含義;如果他說不出來,說明其實他還沒有真正懂得數學的內涵,學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生們會“說”了,他也就在思考問題;學生們思考問題了,他也就會有問題;學生們有問題了,能發現問題了,那么他離“創造”還遠嗎?,此時這不正是我們新課程所想得到的結果嗎?此良性循環,值得我們老師反思。
在聽過這節課后,我積極做了如上反思,意識到了學生能說出來的,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能做到的,老師就不要替之而行,要盡可能地把課堂、把機會留給學生。接下來,在我的教學課堂中,我努力地去做這些對學生有益的教學行為,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這節課,我只是聽一聽就過去了,那么我就不會領悟到這些東西,也就反饋不了自己的課堂上,我就失去了一次進步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更加學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反饋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反饋性】相關文章: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0-07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1-15
《小羊和狼》的教學反思11-29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10-18
《獅子和鹿》教學設計和反思12-16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12-21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2-16
《牛和鵝》教學反思10-21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12-17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