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
這段時間,聽說區教研室號召一線老師撰寫“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乍一聽,還真有點迷茫,這種反思要怎樣寫才好?到天河部落轉了一圈,收獲挺大。原來各學科教研員未雨綢繆,早已把相關帖子掛出來了。小語科周衛華老師的《教材的知識點如何呈現》指出,教材的處理是教師天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利用40分鐘,讓教材中的知識點盡可能多地在課堂中呈現,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這是每位教師夢寐以求的理想。但是,教師在課堂上最大的任務是根據學習需要,營造一種和教材相吻合的環境;組織好各種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知識點,而不是由教師去呈現……小數科孫穎老師在《經營好自己的一片領地》中提到,基于對老師們專業發展的需求和與集備一體化的思考,她認為應該從全片的角度整體規劃教學反思的撰寫。并決定從部分科組、部分老師小范圍做起,逐步讓更多的老師們了解到撰寫“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并非長篇大論,并非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只是記錄下我們的課堂,記錄下我們的點滴思考。她文中所附的“撰寫‘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的幾點意見”更是清晰地給數學老師指明了撰寫此類反思的方法。
學習了兩位老師的文章,我感到很受啟發。雖然語文和數學學科性質不同,知識點不同,但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卻存在著許多相通的地方,往往殊途同歸。周老師雖然沒有直接告訴語文老師如何撰寫語文學科“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卻用理論為我們宏觀地指出“如何呈現教材的.知識點”。我們就能以此指導自己的課前預設,優化堂上實施,并對照自己的課堂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相應的反思。孫老師則細化了操作策略和程序,使我們在實踐中不再模糊。
有了學習體會和自己的理解,我嘗試著把自己在4月19號家長開放日所上的《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做了一個“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案例]:
教學內容:《圓明園的毀滅》(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了解圓明園當年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著祖國的強盛與衰敗。主要重點詞語有:不可估量、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及描寫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掠奪的相關詞語;重點句子是: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難點分析:我校學生大都屬于“城中村”孩子。他們讀書較少,知識面狹窄,生活體驗較為貧乏,理解、想象能力也有限。如果僅僅借助課文抽象的語言文字,學生很難深切感受到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和被毀時的慘狀。所以,我覺得,這節課的知識難點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圓明園當年輝煌的過去”。這個難點突破了,才能自然使學生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否則,“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的情感目標也會落空。
解決策略:雖然我知道一些名家不提倡使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畫面、意境。但我以為,要我們的學生腦海中去想象某種超出他們知識面或生活體驗的東西,必定是一件既為難他們,又虛無縹緲的事情。而且,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常常是依*形象、顏色、聲音的感覺來進行思維的。”因此,我決定充分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完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這一環節之后,再回到課文中,通過讀文想象、體會,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實施過程:上課的前兩天,因為大部分同學家中沒有上網條件,我就布置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上網收集圓明園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想使他們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不巧的是,那節課學校網絡出了點問題,學生上不了網。于是,我又把課件修改得更為細致一些,并于課前播放了《火燒圓明園》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入情入境。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認讀詞語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再用課件出示難點句子“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請學生反復朗讀,突出“不可估量”。接著,我相機引導:既然作者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那么它一定會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這不可估量的價值藏在課文的2、3、4自然段中,請大家通過默讀課文去發現(這一環節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周老師說的“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知識點”)。學生自學完后,在小組內交流了一下看法。我要求他們匯報時用上連接詞“圓明園有……也有……還有……圓明園不僅有……還有……”然后,利用課件中的精美圖片“還原”抽象的書面語言。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等民族建筑;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具有異國特色的西洋景觀……這些迷人的風光圖,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玲瓏剔透”、“西洋景觀”等。欣賞完風光圖后,我再用語言創設一個“帶大家去圓明園游覽”的讀書情境。這時,學生眼前的文字不再抽象,他們優美的讀書聲令我相信他們朗讀時腦海里有栩栩如生的場景了。按照這種方法,第4自然段的知識點“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這樣迎刃而解了。對于“毀滅”部分的內容,因為有了課前電影片段的鋪墊作用,當我把畫面定格在“大火”時,學生的情緒就上來了,自然使用沉痛的語氣來朗讀文段,讀書后抒發的感受或議論還不錯。
總之,整個實施過程基本以解決策略為依托,它的流程是:自主默讀——交流表達——欣賞圖片(通過瀏覽建立表象)——品讀想象(通過朗讀文字重現表象)。從最后教學效果來看,我覺得,本課知識技能目標的達到是語文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和的較為成功的結果。
【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基于知識點的教學反思”初探01-07
業務學習反思基于標準教學反思06-17
基于中學合唱教學反思啟發論文12-11
連加連減知識點教學反思07-03
知識點整理和復習教學反思12-13
《畫家和牧童》知識點的教學處理反思08-11
基于任務型教學的教學設計10-16
角的初步認識知識點教學反思(精選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