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設計欣賞教學情境活動的反思
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表現欲強,適合采用歌、舞、角色表演、游戲、圖片等相結合的直觀教學法。針對這些特點,情境教學一直是教師比較鐘愛的教學方法。在那一個個故事、游戲中,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他們會自主地參與各項活動,并能從中學習掌握各種音樂知識,了解音樂欣賞的方法;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所創造的世界中去,任由想象的翅膀在那音樂的天空中馳騁、翱翔。那是否情境教學就是一年級音樂教學的萬金油,百試百靈呢?
一次,我選擇一年級的學生上公開課。確定教學內容后,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用情境教學法來備課,我上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跳起舞》這課中的欣賞曲《我是人民小騎兵》和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這兩首曲子都是具有濃厚蒙古族的音樂特色的曲子。蒙古族人民居住在廣闊無邊的大草原,在那“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地方掣馬飛奔,是多么吸引人的事啊!特別是對于生活在江南的我們,那異域的風光的確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對于好奇、好動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草原”、“騎馬”怎會激不起他們的興趣?為此,我在教室里鋪上了體育課上用的綠墊子,一是為了創設一個草原的環境,讓學生席地而坐,二也是為了使學生在表現時不受拘束。另外還準備了有關草原風景、蒙古族風俗的錄像,設計了“騎馬游草原”、“那達慕大會”等教學環節。但在試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問題。
[事件]
上課了,我先播放草原風光的錄像,看著電視中那與生活中不同的景致:平坦廣闊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天邊,與天相連,那在“綠毯”中緩緩移動的“白云”“白花”,還有那飛奔的馬群,像帳篷似的蒙古包,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學生們看得是那么入神,時常會發出“哇——”的贊嘆聲。“你看完后最想干什么?”答案是多種多樣的,騎馬,摔跤,躺在草地上睡覺……其實一位學生的“真想去草原!”便概括了所有學生的心聲。接著我便開始進行《我是人民小騎兵》的欣賞環節,“隨著音樂和小導游小騎兵一起到草原去騎馬吧”。呀!要騎馬了,多有意思,還沒等我打開收音機,學生們都已早早的握緊了“韁繩”,提起了“馬鞭”,有的甚至已開始小跑了起來,看著躍躍欲試的學生,我感到自己的設計是正確的。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音樂開始不久,整個教室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亂。學生的動作亂,律動的節奏并沒有因音樂的變化而變化,自己做自己的,這邊快馬加鞭,那邊悠悠遛馬,很明顯,律動與音樂脫節了。這使我的情緒一下子便冷了下來。當音樂進行到一半,情況就更糟了。快馬加鞭變成了你追我趕,追上了,便又來了場摔跤;溜達夠了,坐著發呆,和邊上的伙伴聊上幾句。看著那一張張玩得不易樂乎的小臉,無聊得發呆的小臉,不知所謂迷茫的小臉,我心中涌起了無力感,失敗——是這個環節的結局。……
[問題]
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這個環節中,經過情境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已經被調動,表現出了對草原的向往和對騎馬的熱情。情境可以說是成功地創設了,但結果學生并沒有因這份“向往”和“熱情”而仔細地去聆聽音樂,去想象音樂所表現的情境。我所創設的情境并沒有吸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活動,學習音樂知識。由此可見,我所激發的興趣與我要達到的教學目的脫節了。回頭想想,不難發現,我的教學設計是為了創設情境而組織活動:為了“草原”這個情境而讓學生“騎馬”,為了調動課堂氣氛而讓學生“騎馬”,這兩個目的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對這首欣賞曲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通過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想象小騎兵的故事,感受音樂力度的變化帶來的不同表現效果)。如何讓所創設的情境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以激勵學生去聽懂音樂,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
[觀點及對策]
情境應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把滲透著音樂知識的活動和音樂情緒有機地融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怎樣利用情境為教學服務?經過反思,我思考出以下幾點:
一、根據教學目標,尋找正確的情境興奮點
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參與與掌握知識的催化劑。明白了這點,在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后,我都必須思考:這個情境所激發的興趣是針對教學目標嗎?是否是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修改教學設計時,針對《我是人民小騎兵》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聆聽,想象出小騎兵的故事。于是,我把創設情境的興奮點設定為“小騎兵”,增加了“認識小騎兵”的.環節。從小騎兵入手,抓住一年級學生好奇——想了解小騎兵的心理,使學生主動產生想聽音樂的欲望,真正地把學生吸引到音樂中去。
二、根據學生特點,合理設置情境活動
情境不是音樂教學的萬金油,并不是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所有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而且不同階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問題。一年級的學生猶如一張白紙,從音樂旋律所表達的基本情感(歡快還是悲愁)到音樂的基礎知識(節奏、音的高低……)都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和教授,才能為他們擁有一個音樂的耳朵提供基礎。正如俗話所說的“欲要取之于魚,必先授之于漁”。要想一年級的學生能聽得懂音樂,必得先教授他們音樂的基礎知識和聽音樂的方法。這節課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力度變化會帶來不同的音樂效果。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在欣賞中有序地安排了以下活動:聽漸進的馬蹄聲猜測是什么來了?(初步感受漸強的音樂效果)“小騎兵教大家騎馬”(參與并感受節奏的變化)、“隨樂騎馬游草原”(動聽結合,感受音樂營造的情景),“小騎兵暫別”(懂得和創編漸強、漸弱的音樂效果)。由點到面,學生從了解到領會,循序漸進,逐步深化。
三、表揚、鼓勵為主,強化情境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這句話不僅點明了“興趣”與“掌握知識”之間的關系,還告訴我們獲取和維持對知識的探索興趣的途徑,那就是肯定學生的行為活動,使學生從活動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我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并處在培養音樂興趣的重要階段,因此,獲取成功的體驗更是確保他們對音樂活動的全心投入和增強音樂興趣的有效方法。在這節課中,我在抓住“了解音樂的基本情緒和漸強、減弱所表達的不同的音樂效果”這個中心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盡情抒發、表現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因此,對于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哪怕是粗糙的、隨性的,我都以表揚、鼓勵為主,保持、強化學生對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結果]
(在公開課上,開頭像試教時一樣引起學生對草原的向往)同學們正沉浸在對大草原的幻想中,突然,由輕到重響起了馬蹄聲。同學們都被這聲音所吸引,我就趁機問:“你聽到了什么?”“馬蹄聲”“有馬跑過來了”“有人騎馬過來了。”……“那是蒙古族的小騎兵騎著他的小紅馬來接我們了。”我在一陣陣猜測聲中作了小結。“小騎兵看到大家,心里可高興了,急著想向大家介紹自己呢。身為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的小騎兵決定用音樂來介紹呢,你能在音樂中想象出小騎兵平時都做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嗎?”在接下來的幾分鐘里,那跳躍的音符在空中舞動,學生側耳傾聽,想要了解這剛認識的朋友。然后把自己的想象與圖片聯系起來,就有了對小騎兵的初步認識——“他很喜歡騎馬,騎得很高興。”“他喜歡唱歌、跳舞。”“他好像有遇到很緊急的事情。”……小騎兵又說起了他最得意的事——騎馬與暴風雨(困難)搏斗,并贏得了勝利。當聽到音樂越來越急,學生的小臉上都變得凝重了,仿佛自己就是那與暴風雨搏擊,跨越各種障礙的小騎兵。“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封急信一定要送出去,小騎兵不怕風雨,騎馬把信送到了,他很高興。”……這就是學生的想象……小騎兵要教大家騎馬,興致勃勃的從學握韁繩到隨著雙響筒的節奏,由慢到快有節奏地“騎著馬”,那有板有眼的動作還真有點小騎兵的樣子。去游大草原了,應著音樂,同學們上路了,那悠閑的溜達到遇到風雨的緊張到風雨過后的喜悅,都在學生們的動作、表情中表現出來。……小騎兵去聯系他的朋友了,你看,學生們用彈舌、雙響筒、木魚、響板、拍手、踏步聲等等各種道具創造出了各種漸強、漸弱的音樂效果。……
[總結]
整堂課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通過“在草原”聽故事、學騎馬、唱民歌、參加“那達慕”大會等情境活動,學生完全融入到音樂中的大草原。可見,情境教學對于一年級的音樂的教學的確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們教師必須從教學目標出發,合理地設計、利用它。
【一次設計欣賞教學情境活動的反思】相關文章:
欣賞與設計教學活動反思04-05
《欣賞與設計》的教學反思02-19
欣賞設計的教學反思06-25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01-07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08-28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04-02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08-28
《欣賞與設計》的教學反思03-25
《欣賞與設計》教學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