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也行》教學反思
《不用手也行》是一次讓幼兒不直接用手接觸乒乓球,將球從紅筐運到藍筐的“做中學”活動。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在與紙條、扭扭棒、筷子、牙膏盒和吸管等這些不同層次的材料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相關的生活經驗。活動中,幼兒對于這些材料都非常感興趣,積極的嘗試借助這些材料來運球。在這些材料中,最簡單的當屬筷子了,選擇這個材料的幼兒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乒乓球給運了過去。選擇紙條的幼兒在把玩了一陣后想到將紙條包住運球的方法,(其實還可以將紙條對折運球)特別是當看到一個成功的范例后,小組上的其他成員紛紛加以模仿,而沒有進行其他方法的嘗試。選擇牙膏盒的幼兒剛開始很起勁的撥弄著牙膏盒,反復幾次把球撥到桌上后,一個孩子想到了打開牙膏盒,把乒乓球卡進牙膏盒里運球。旁邊的幼兒看見了學著他的樣子也把牙膏盒打開,可惜翹在外面的牙膏盒總是將調皮的乒乓球給擠走。粗心的他們沒有發現把牙膏盒的蓋子藏在里面會更方便卡住乒乓球。用扭扭棒的幼兒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摸索發現了多種方法,有的幼兒把扭扭棒對折當筷子夾著把乒乓球運到了藍筐;有的幼兒把扭扭棒變形成一個小彈簧把乒乓球圈繞在里面運球;還有的幼兒把扭扭棒的一頭繞成圓形當成勺子運球。問題最大的就是選擇吸管的幼兒了。
他們想到了用吸管吸住乒乓球但是經過幾次嘗試后卻始終運不過去,最后還是把吸管當成了筷子使用才完成,更有的幼兒在幾次失敗后不耐煩的把乒乓球用手直接抓到了籃筐里,可是記錄單上呈現的卻都是吸管吸的方法。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和亮點與我預設的相差不大,因此,在指導幼兒操作環節時,我采用信任和等待的方式讓幼兒親歷探究的過程,并重點觀察了牙膏盒、扭扭棒和吸管的小組。在講評時也主要結合這三種材料的幼兒記錄單展開,幫助幼兒梳理運球材料的多樣性以及同種材料不同的使用方法。通過個別演示的方法幫助幼兒發現打開牙膏盒后蓋子放在哪里更方便運球。通過觀察使用扭扭棒幼兒的記錄單幫助其他幼兒發現同樣一種材料,只要愿意嘗試,不怕失敗就會有多種不同的.運球方法。通過糾錯的方法,請用吸管夾球卻記錄用吸管吸球的幼兒進行演示,提醒他們如實記錄的重要性,再通過我的示范幫助幼兒明確吸球也是一種方法,但需要我們耐心、細致的將吸管對準球再吸住一口氣才能順利的把球運到籃筐。活動看似很順利的按照預設的步驟展開結束,但事后反思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出現的作假問題,讓我重新審視材料提供的價值。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對成功的渴望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渴望,當他們反復嘗試猜想的方式卻沒有成功后采取了錯誤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心里需求。而吸管這一材料雖然相對其他材料來說是一種新的方法--吸,但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難度還是太大了,一個是球形表面不容易固定,雖然我把吸管尖尖的一頭給剪掉了,但還是容易漏氣。另一個是屏住一口氣的時間長度過于高估幼兒了,對于幼兒來說,吸住一口氣、將吸管固定球面可能已經超過中班幼兒的能力范圍了。在材料的提供的細節上還是有很多需要我思考的地方,只有教師對提供的材料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讓材料為幼兒服務。正如弗洛姆在《為自己的人》一書中所說:潛能是種子,如果給予適當的發展條件,這些種子就會生長,并有所展現,但如果缺乏條件,它們就會夭折。
【《不用手也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不用手也行11-26
大班不用手也行科學教案09-22
幼兒園大班科學不用手也行教案07-27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不用手也行》08-23
《不用手也行》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2-14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的教學反思07-04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教學反思07-08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的教學反思11-27
《不愛用手的小河馬》綜合教學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