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多視角解讀與反思論文
[論文摘要]以“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10+35”課堂時間模式以及獨特的課堂設計為特點的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為我國當代課程改革指出一條奇行的道路。杜郎口中學立足于兒童本性,融合了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育人觀,使教育與環境、經濟三者協調發展,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論中教與學、學與思的矛盾關系。
[論文關鍵詞]義務教育;義務教育質量;杜郎口中學;改革模式
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讓人感到迷茫,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新課程改革與傳統教育體制的沖突日益尖銳起來。杜郎口中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課堂改革為突破口創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課堂學習模式,從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杜郎口中學作為一所鄉村中學能夠做到這樣,這其中一定有著它堅定不移的信念與原則。
一、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實施結構
在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面對自己學校發展的困境,杜郎口中學堅持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把課堂作為自己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善現有教學狀況的主要陣地,以自主學習為導向,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教學模式改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三、三、六”保障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
“三、三、六”是一種自主學習模式,也就是課堂自主學習的三個特點、三大模塊、和課堂教學六環節。
三個特點就是“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整體性教學。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他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大容量的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活動多元化,每個學都能夠參與進來并且體驗團結的力量;快節奏的緊密時間圍繞學習目標和任務安排讓學生體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快樂。
三大模塊包括:預習、展示、反饋。預習模塊中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與交流,學生全員參與,考慮問題角度不同,帶來了思維的碰撞,經過預習,他們明確了學習目標、了解了本課題的重點、難點并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展示模塊通過展示預習的知識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得到知識的延伸和成功的體驗;反饋模塊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尤其關注學困生,不讓一個弱者掉隊,點燃他們求知向上之火。
六個環節包括: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預習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預習情況;明確目標讓學生有雙銳利的眼睛,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組合作中老師把學習任務平均分到每個小組,讓學生體驗團結的快樂;展示提升讓學生對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講解;穿插鞏固讓學生把自己小組沒展示到的知識進行鞏固;達標測評以試卷或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每一個特點,每一個模塊甚至每一個環節都把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緊緊扣在一起,圍繞學生生長發展的特點制定的課堂計劃更是毫無遺漏的把每個學生都“栓”在了課堂上。
(二)“10+35”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條件
“10+35”是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模式,也就是一堂45分鐘的課,10分鐘的時間是屬于老師的,35分鐘的時間是屬于學生的。這就意味著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它要求老師用盡量少的知識性語言陳述,或者說教師應該完全不涉及對教材內容的陳述,并且時間限定在10分鐘以內。其他時間都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思考探索。在課堂中教師站在了學生的中間,取消了講臺,創造各種條件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會說;老師所起的作用就是解疑、監控、調節、配合評價,而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參與中通過結對子的方式利用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快樂的學習。這種時間模式把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對學生的尊重,化成了學生的行動,滿足了學生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落實。
(三)沒有講臺、三面黑板的教室拉近了師生關系
走進杜郎口中學的教室我們便會發現教室中竟然沒有講臺并且教室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沒有教室的前部與后部之分,更有趣的是學生的排座方式改變以往的按學習成績好壞或者是按身高排座位的“秧田”式排座方式為現在的小組對坐“方陣”式的座位方式,教室中間是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這樣不僅方便了學生探討問題,同時又避免了按成績排座給學生帶來的自尊的傷害。
每次上課的時候,都是把黑板分成塊,每組一塊,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上寫著畫著,還時不時的與自己的同伴商量著探討著,在各組展示自己的成果時,老師則站在了學生中間或后面,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老師只是在“不悱、不啟、不發”的時刻才會出現。而另外的學生則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課桌上、板凳上都成了他們聽課的獨特方式。
這樣的課堂把老師與學生放在了同樣的.空間、平等的地位上,學生包圍著老師,老師就在學生中間,他們之間沒有了界限之分,拉近了師生之間距離的同時,有效的縮小了學生間的差異,促進了學習的交流與探索。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杜郎口中學這種模式的運用對學生來說不僅沒有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創新改革解決了傳統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改變了以往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教育哲學分析
可以說,自從教育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人類活動以來,就有了教育哲學。教育哲學一直從各種不同的視角幫助人們解決著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并為教育者提供教育實踐的理論依據。因此,了解教育哲學對于教育者來說,不僅能獲得敏銳的洞察力,更能幫助他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
(一)從人性的角度來看
人性論是關于人的本質問題的學說,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述自己的思想時幾乎都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杜郎口的教育者也以人性為基礎,抓住了學生喜歡游戲的本性,并以此為切入點開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上就有著豐富的游戲情境,在分組學習過程中他們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游戲形式,經常把課本編成課本劇,讓學生分角色來表演,而且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在游戲中老師與學生經常同臺演出,他們共同把學習的過程變成游戲的過程,不僅從中得到快樂,而且人們對游戲天生的熱情成了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并不斷得到強化,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游戲本身就有著很多未知性和挑戰性、刺激性,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意味著又成功了一次,激發他們進一步解決問題的欲望,以呲一步一步的接近預設目標。
(二)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融合的育人觀
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一直作為兩種對立的思想在歷史上發展著,科學主義在哲學上重視理性,在人格發展上重視知識和智力的發展;人文主義則偏重非理性,在人格發展上重情、意的發展。反映在教育問題上也都各執己見,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間取長補短并使之協調發展成為教育哲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杜郎口中學不僅通過大容量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以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既有老師的鼓勵引導,又有各小組的獨立探索;既有自己的理性分析,又有來自別人的人文關懷;在關注生命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可以說,杜郎口中學在教學中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把價值論引進了教學領域,體現出認識論與價值論的統一,最終達成學生從學會生存到學會自立再到學會關心、學會合作的目的,促進學生個體的協調發展,找到了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切合點。
三、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社會學分析
教育系統作為社會中的一個子系統,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人的社會化,社會變遷,社會分層,社會政治、經濟甚至社會環境等都離不開教育。那么杜郎口中學又從社會學這里得到哪些啟示呢? (一)教育與環境
地理環境簡言之就是“環繞社會的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并且對文化教育的實施和發展也直接產生著影響。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對學生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是無可厚非的。
杜郎口中學就坐落在一片荒野之中,四周既沒有嘈雜的工廠車間,也沒有繁華的街道鬧市,這就為學生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受不到外界的干擾,自然心理情緒就會平和。另外杜郎口中學對學生的管理也是住宿制的,學生吃、住、學全在學校,平時沒有接觸外界的機會,即便出了校門也沒有什么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不像有些學校外面往往有很多游戲廳或網吧誘惑著他們。
另外,一個學校周圍的人文環境同樣影響著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人文環境是專指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周圍環境,是人為的,具有社會性的。
杜郎口中學的學生幾乎全都是農村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接觸自己的長輩在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艱辛及農村落后的生活條件,這些都會對他們產生很深的影響,并且,他們從小就受到大人們的“走出去”的教育,只有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以后才有可能擺脫這種窮困的生活境遇,所以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有一種為未來謀劃的思想,這也成為他們強大的內驅力來源之一。
(二)教育與經濟
教育與經濟同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二者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可以說,經濟是教育的基礎、保證著教育的正常進行、推動著先進的教育技術的發展,而教育又為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著經濟的發展。
杜郎口中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為一所農村中學,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學校建設及教育教學上,但每天都會接待很大數量的前來參觀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就會收取一定的參觀門票費用,這樣既有效的限制了人校參觀者的數量,又給自己帶來一筆可觀的收益用來更好的建全學校設施,為學生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四、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教學論價值
教與學以及學與思的關系問題一直是存在于教學實際中的突出矛盾,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教學論價值就在于很好的解決了這兩種矛盾關系。
(一)教與學的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一直被視為教學論中的根本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師生關系。從孔子的尊師重道、師道尊嚴,到韓愈的《師說》無不詳盡的闡述著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杜郎口中學為了落實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課堂教學作出了“三個轉變”,第一,學生的學習態度要由“供應式”向“超市式”的轉變,在知識學習中充分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從哪些材料中學習,學什么,都由學生自己做主,這樣既避免了學生的被動接受又防止了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的發生;第二,教師教學由“注入式”向“發動式”轉變,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的信任學生,并善于利用他們的特長,充分讓學生“動”起來,這樣的課堂不再枯燥無味,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第三,課堂內容由“純知識型”向“能力、情感、價值觀”轉變,課堂教學內容要由知識培養能力,由知識生發情感,由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學與思的關系
學與思的關系是教學論中的關于認識論的問題。沒有學的思是空想,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思的學則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規律。
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學思結合的方式,每個教學環節都注意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并試著讓小組解決思考的問題,小組解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因此,學生便形成了在學習中敢于質疑、勇于問難、積極參與論辯的習慣。
五、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與問題反思
杜郎口中學的改革回歸了教育的培養具有終生學習能力、能夠自主發展的人的本真,也正是這一教學實踐實現了被人們認為是“理想”的新課程理念,于是,在參觀了杜郎口中學之后,接踵而至的便是很多學校的紛紛效仿。在學習杜郎口經驗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普適性的問題
首先,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情況,杜郎口中學是一所住宿制中學,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早晚都要上課,這樣的課時安排,恐怕城里的學校就很難做到。因此,學習杜郎口經驗,需要因地制宜,掌握他們的精髓與合理因素,不能照搬照抄,只注重形式上的改變。
另外,學生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要有一定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發展特點作為基礎的,比如說,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就不適合小學生,最起碼從自主能力這一點來說小學生是不具備的。而高中生又面臨著嚴峻的升學壓力,各科的學習任務都很重,而且學科叉多內容又深,明顯的超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范圍。
因此,要認識杜郎口教改的普適性,必須結合它所面臨的境況與學校的現實,仔細體會其中的智慧。
(二)教學模式機械化的問題
嚴格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及“10+35”時間模式,就把每堂課都牢牢的固定在了這個模式之內,不論什么科目,也不論學什么,都嚴格的按著這個模式按部就班地進行,顯然是有些僵化的,對于語言課程來說,就很難按這個模式進行教學,比如英語的發音學習,學生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一討論就能學會的程度的,沒有老師的指導與講解學生自己是很難辦到的。
因此,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是沒錯,但如果過于嚴格的按照這個模式進行教學有時候不僅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總而言之,杜郎口中學的教改找到素質教育與傳統學業成績質量觀的結合點,回歸了教育的本真,為目前我國提出的全面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提供了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模式,學習杜郎口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看待它。
【試論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多視角解讀與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學習杜郎口教學模式的反思09-15
學習杜郎口教學反思02-13
學習杜郎口教學反思【精選】03-24
學習杜郎口教學反思09-03
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反思范文02-04
我所理解杜郎口的教學模式05-03
杜郎口教學模式的學習與思考范文02-26
學習杜郎口的反思08-26
學習杜郎口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反思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