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的教學反思
課堂上,讓學生們找文中描寫神情和動作的詞語和句子。
學生找到“極不情愿”,這句是寫文中的向導在“我和同伴”要求下極不情愿把“偵察兵”幼龜放回海里。我問學生:“為什么是‘極不情愿’呢?”學生說:“因為向導知道這樣做的'后果是大批的幼龜被食肉鳥吃掉。”
”為什么向導明知道這樣是錯的,還要做呢?“我接著問道。(這是備課時預設的環節,旨在讓學生討論向導做法的對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對是非的獨立判斷能力。預設中,學生應該會答到向導是因為不忍,或者不好拒絕游客,所以極不情愿地幫助偵察的幼龜。)
問題提出,有學生舉手了:“是因為向導想讓文中的‘我和同伴’自己認識到錯誤。”
聽到這里,我有些意外,更有些驚喜。這說明學生在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考慮問題。
我當時給他這個回答一個很高的評價。
我想,課堂最重要的,不是語文詞語句子簡單的羅列,而是觸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思維的碰撞,有所得,這也許就是我們教師應該尋求的目標。
【自然之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7-30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8-08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4-13
《自然之道》的教學反思10-09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10-16
教學反思《自然之道》08-10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7-18
《自然之道》教學反思01-07
《自然之道》教案及教學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