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教學的是第10頁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例1和例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由于有了低年級的認識基礎,學生不難從生活中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但是新教材在認識特征時,與老教材不同,新教材是由長方體的面入手,知道有6個面后,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一個長方體,說說: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由最多能看到3個面,引畫出長方體的直觀圖,再聯系實物,講明面、棱、頂點的概念。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去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小組討論交流: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這樣的編排是讓學生有了各部分的初步了解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研究討論交流,這樣比以往教材的一步步的從面、棱、頂點分別去研究時學生探究的空間要大得多。從課堂教學看學生的的學習效果還是很好的,基本能發現長方體的主要特征。只要適當提示一些術語,如“相對”“完全相同的‘完全’”等,再一個就是引問:怎樣數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在研究長、寬、高時,我花了一定的時間,因為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是相對的,它決定于你所取的頂點位置,還有長方體的擺放位置。因而,通過不斷改變長方體的位置以及變換頂點的位置,讓學生說出此時的長、寬、高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對長、寬、高的深入認識。
此外,發現作業上有關于棱長方面的計算練習,所以又在練習三中利用第一條的三個圖,讓學生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棱長總和,并補充“如果用一根長24米的鋼筋,截斷焊接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 篇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屬于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基礎上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學生平面圖形擴展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圖形與幾何知識的一次飛躍,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過程。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存在很多的問題。
通過切土豆游戲,學生動手操作并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了面、棱、頂點,在讓學生用自己帶來實物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時,我一直在強調,不斷重復,不如邊拿實物邊說更直觀、明了。而且我的問題不夠具體,導致學生不僅指出面、棱、頂點,還說出了幾個面、幾條棱,我又趕緊制止顯得太亂,如果我能這樣問“誰能在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指出它的面在哪里?棱在哪里?頂點在哪里?”學生就不會答非所問了,而在接下來的環節讓學生在直觀圖上觀察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時,只需提醒他們認真看就行,既節省時間、學生看的也清楚,而我卻邊說邊講,顯得很羅嗦,這些都是由于我不注重細節所致。
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有一個環節是讀嘗學單的要求,如果我正確引導的的話,學生在運用學具和自己拿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探究時,在組內會按照數一數、看一看、量一量、拆一拆、裝一裝的順序進行,正是因為我的疏忽,在讀完后我沒有讓學生說一說你們小組在進行交流時應按什么順序來進行,學生在交流時沒有一定的順序,發現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嚴重超時,我也發現有的組長不能組織本組成員有序交流,而是自己在做這件事,說明小組合作存在問題。而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也是我沒提出有效的問題分組進行匯報,把李碩一人放在臺上,結果可想而知,這一環節不僅用了用時太長,也沒有條理性,尤其是在學生匯報長方體面的特征時,應及時進行直觀圖的演示,而我卻錯過機會,而是后來又回到這個問題,整個環節太亂、又顯得非,嵥,說明教師調控課堂能力太差,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注意細節,增強調控課堂能力,平時嚴格要求自己。
在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時,當問題提出學生沒有回答時,我有進行解釋,這是完全沒必要的,應立刻引導學生看黑板,這樣學生會一目了然,探究他們的關系時,李俊杰同學來畫圖時,我看他沒按我的預設,我立刻制止他,這是非常錯誤的,他被我弄得不知所措,我應該讓他畫完,不合適的再來糾正,這是我的毛病,看見學生出錯,著急的就想說,在這方面我以后會注意,給學生機會,相信他們的能力。
在挑戰自我這環節,由于超時,我完全可以不讓學生交流,直接找同學來說,在談收獲時,學生說的很分散,沒有條理,這說明我在平時教學中沒有注意這方面的總結。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多,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課上嚴格要求自己,多注重細節,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 篇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在以往的教學中是很難理解的一個知識點,但在這節課中,我卻通過孩子自己的研究和學習,既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兩種圖形的特征,又讓孩子們在內心深處對于圖形的特征扎下了根。
當然,這節課中也暴露出自己備課不夠充分,不能準確地用數學化的語言來表述問題,教師的不專業,教師的語言的'不規范性極大的影響了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對于一些容易發生歧義的語言表述,我們一定要做到一絲不能差,就如同語文中的背誦課一樣,不能有一個錯字,一個不同的詞,只有如此,才能讓我們的教學達到一種精益求精的地步,同時,也讓孩子們在一種第一時間的學習中,有規范化的語言進行起點學習,第一節課真的很重要,這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知道,只有我們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形成了一個正確而清晰的觀念,才會讓孩子們的后續學習變得更有力度,更有學習力,以后的學習也才能更順暢。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我緊緊地依靠學生,雖然在時間上讓人感受到一種浪費,但我還是認為這種把時間過多地用在學生身上的方式和方法是值得的,我所用的時間雖然很多,但孩子們卻在這段時間中,摸索到了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教師無法用語言表述,也無法用語言體悟到的,孩子們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更深入地領會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可觸摸,變得容易領會,在后續的學習中,教師只需要稍加強調,對于很必要的概念稍加引導,孩子們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尤其對于那些特別難于理解的問題,比如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三組的問題,在孩子們實際的數的過程中,就分明體會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棱,自然而然中分成了三個組,自然而然的就把特征總結出來。
一切都因自然而存在,一切又都因我們給予了孩子們寶貴的時間而讓孩子們收獲更多,相信孩子們也就是相信自己!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 篇4
“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單元結束后,我上了兩節復習課。教材中安排第一課內容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與體積單位;第二課時為表面積與體積。考慮到這樣安排第一課內容顯的比較少,而第二課練習時間較少,我就作了一下調整,把第二課中的表面積移到了第一課,以使第一課內容充實些,使第二課有更多時間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與表面積”這課中,對于第一板塊的復習,主要以引導學生自己回憶與整理為主。課的一開始,即明確了本課復習的目標,然后讓學生對照復習,歸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小組內先行交流,互相補充。匯報時,教師板書成表格形式,并要求學生口述時配合手的動作。這樣一方面避免整理時的零敲碎打,提高時間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所復習知識更為系統化,直觀化,有利于掌握、鞏固。對后面的多練留出足夠的時間。
在第二板塊練習中,我注重了練習的層次性。對表面積計算,較之基本計算方法,我更重視了對方法本身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列出求表面積的算式,不計算,但要寫出算式中每步求的是什么,這樣就為后面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做好了準備。在應用練習中,我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相關實例,幫助他們補條件后再組織練習,這樣也比教師直接出示題目對學生更有吸引力。
縱觀這一課,我盡量避免了對學生發言無價值的重復與不必要的講授,而在關鍵處適度點撥,突出要點,在學生掌握較好之處省下時間用以拓展練習,基本做到了精講多練。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教學反思10-08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2-23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2-14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2-14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設計15篇12-1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優秀說課稿12-25
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測試卷07-26
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數學故事08-20
《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反思11-10
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測試_第三單元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