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蘋果》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1
在教學《分蘋果》認識“平均分”這一重要知識點時,除呈現出學生熟悉的各種情境,并大量運用實踐,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師生與生生互動中,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啟迪,學會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方法并能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分的過程,學習效果良好。
教師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
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在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知識,學生自然就認為他們學習是有用的(有價值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指導學生個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在活動中通過分東西體驗到什么叫“平均分”,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手腦并用,發展學生“做數學”的能力;小組合作探究,能讓學生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
3、以學生為主,提倡課堂活動的開放性,學新的知識和基本練習都融合到活動和游戲中去,使學生學得愉快,有利于學生多種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4、運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創設的生活情境之中,又能夠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效地增強教學的效果。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2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活動操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平均分成幾份;平均每幾個為一份,《分蘋果》教學反思。設計這節課時,我以學生們熟悉的卡通人物“巧虎”的生日派對為情景創設出分蘋果的數學難題,教學反思《《分蘋果》教學反思》。為了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按“份數”分,第二、三個活動是按“每幾個為一份”分,活動以學生畫一畫的方式進行,大部分學生們都能準確的用畫圖的方式分12個蘋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應用了多種多媒體手段:錄音、動畫等,效果甚好。
不足之處:
1.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2.“平均分”意義的滲透度不夠。
3.總結平均分的兩種意義時應結合PPT動態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3
一、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一個新的知識點,平時教師講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認為講得夠透徹了,該交待的該提醒的也都有了,學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但為什么有些學生做題時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我想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并不清楚學生把我們所講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嗎,他們到底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學習通過預習,自覺地對課本提供的信息進行獨立選擇、吸收、存儲等處理,這時讓他們自主提出問題,這就是他們不明白的問題 這些問題,其中有的沒有多大的思考價值,但只要是敢問的學生,都應該表揚他。學生敢提問題了,還要再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于是平時在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引導他們什么是好問題,什么是有價值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培養學生用心體驗數學。
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創造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怎么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恍然大悟了,不僅他們知道怎樣做了,而且學生也懂得怎樣做好,從而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等得到較好地提高。
三、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只有知識的授權,沒有知識的對話;只有情感的傾注,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樣的課堂缺乏個體的靈動,缺少個性的獨特。課堂教學,只有進行師生"視界融合"的對話,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引領者,共同提升對真知的理解與認識。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4
本課是有關10的加,減法的比較重要的環節。教學時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他們的數感。因此,為了能使這節課更加生動和富有真實情境感,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件,通過讓學生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的情境導入,然后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自己動手分一分;學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導學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復,也不遺漏,應該怎樣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有序的分蘋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要突破這個重難點,我們在設計時,先由老師扶著寫出兩組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接著讓學生自己寫出其余的.幾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然后匯報,教師板書。最后讓學生讀算式,讀10的組成,做練習的第1,2題,使學生突破這個難點。但是,由于自己在讓學生分蘋果時,反復重復了分的過程以及將組成和算式分開來完成,耽誤了時間,后面的練習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將知識融為一體,按知識體系創新地設計教學環節;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游戲性,生活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5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本節課我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力求嘗試的就是多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學會與他人合作,通過兩個“分蘋果”的活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感悟除法意義及除法豎式的含義。
“分蘋果、分橘子”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除法算式的豎式計算,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計算,如何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除法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是本節課教學成敗的關鍵。
教學中我屏棄花架子,把落實除法豎式計算的'算理放在首位,整個教學過程樸實無華。首先安排了“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也可以用豎式計算,并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接下來在第一次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組織第二次“分蘋果”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有余數除法。“每盤放6個呢?”通過操作,學生發現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這2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體驗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本節課帶給了我不少感悟,最大的感受是,雖然計算方面教學是比較枯燥的,但如果教師合理有效地組織好了教學,有理有據地引導學生洞悉了相關算理,相信即使是枯燥的教學內容也能凸現其引人入勝的一面。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6
《分蘋果》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初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來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于認識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續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
我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為主。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因此選擇的教法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服務,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方向。因此在本課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激勵法;
3、多媒體輔助法;
4、開放式教學法。“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學貴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探究,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獲取新知,領悟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從學生所熟悉的和喜歡的事例(過生日)出發,設計了一個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創設了12個蘋果怎么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的需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于是,我精心設計了動手操作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分小圓片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培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建立準確的、清晰的表象,為后面正確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于每個孩子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不同,因此為了能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學習和表現的機會,我在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給學生留有足夠完成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并對于班上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整個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個個參與,真正“活動”了起來,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從而使學生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這節課學生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發展。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7
數學來源于生活,自然要還原于生活,本節課我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進一步使學生體會道了平均分的.兩種分法:一是指導平均分成幾份,問每份分到幾個;二是知道按幾個來分,問能分成幾份。教學中,教師很注意發現學生中不同的解題思路、方法、答案。
通過第4題變式練習“還可以怎么分組”,把24名同學平均分成4隊;把24名同學,每3個人站一排;把24名同學,每4個人站一排。有個別同學甚至想到了分成12個組和一人就分一組,這些已經超出了學生目前的知識基礎,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也體現出學生的平均分的體質“同樣多”理解地深入骨髓。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8
在課程一開始,我創設了吃蘋果、數蘋果、分蘋果的情鏡導入新課,并提出數學問題,通過動手操作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著,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除法的意義,強調平均分,使得學生對除法的意義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
教學中,通過分蘋果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具體含義。首先我讓學生先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算式,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口訣已經能夠直接在算式上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分活動,并且列舉了四種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蘋果,并且把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印象。但這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介紹除法豎式時沒有介紹清楚除法豎式的書寫順序,很多時候都是我先講學生動手操作在后,我應該留機會給學生上去講。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9
在開學之初,我在本學期第一課《分蘋果》的教學,非常榮幸能夠得到主任的聆聽和指導。各位領導給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議,也為我這學期的教學指引了明確的方向。 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如下的反思:
1、教學目標方面。
我在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時出現了偏差。本節課是在借助分物活動,回顧與理解除法的意義、算理的。再結合分物活動理解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意思、除法豎式形式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導致課堂上,前面學生的列表法、數線圖法、口訣計算法我一帶而過,沒有深入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的共性是讓學生體會18里有3個6,教材這部分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用這幾種方法的計算理解除法計算的算理,而我沒有理解教材這部分的安排用意。學生課堂上在算法多樣化環節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沒有借此機會分一分,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豎式的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分一分的.活動講解除法豎式,學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豎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后的計算教學要注重學生對除法算理的理解,備課時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不簡潔、準確,以后我要注意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使我的教學語言表達精煉準確。
3、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沒有放手讓學生多說、多表達。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課前談話。對于有人聽課時,學生易產生緊張心理,課堂上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現象,課前談話可以使學生心情放松、精神集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要從平時練習課前談話,使學生能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2、讀教材:
(1)情景,教學情境的設計要有實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2)通過多讀、細讀教材、向同組老師請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圖,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計算課中,注重算理的滲透。
3、我以后要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簡潔、有效。與學生的交流語氣要平和、親切。
4、我在以后的備課中,要重視教學問題設計,使自己的教學問題要精練、準確。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10
1、精心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因此,在教學“分蘋果”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創設了多個數學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為媒介,縮短了小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形象思維與抽象認識之間的距離。本課中的情境創設,其素材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如從開始的幫智慧老人把12個蘋果平均分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分幾個?拓展為12個蘋果,每2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再拓展為如何將10個蘋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在研究、發現問題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讓學生親自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逐步體會兩種“平均分”的形式。同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既重視學生的“平均分”的結果,但更重視引導學生去探索“平均分”時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 11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現象,體會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余數的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余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余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余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不斷發現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把能夠整除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為妥當。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蘋果》教學反思04-11
《分蘋果》教學反思04-11
《分蘋果》教學反思07-09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05-06
分蘋果的教學反思06-25
分蘋果的數學教學反思06-04
關于分蘋果的教學反思06-09
族系分蘋果教學反思02-13
分蘋果教學反思(通用6篇)03-08
《分蘋果》教學設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