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鹽到哪里去了》教學反思
提要:我們這節課探究的中心主題是鹽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義。這個定義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極小的微粒”;另一個是“均勻分散
本周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下冊《有趣的變化》單元中的重要內容《鹽到哪里去了》。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新課伊始,我在講臺上準備了一杯水和一杯食鹽水,然后提問:“同學們,你怎么知道這兩種物質是什么?”通過嘗的方式判斷出一杯是水,一杯是鹽水。我借機拿起食鹽水提問:“同學們,你們能看到這杯食鹽水里的鹽么?那么鹽到哪里去了呢?”這就為后面的合作探究活動做了鋪墊。
新課標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我這樣提問:“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五種材料,沙子、白糖、鐵粉、食鹽、鋸末。如果我們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會發生什么現象?著名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猜想是合作探究結果的雛形,有了猜想,學生便會興趣盎然的探究。學生們匯報出預測結果,接著讓學生分組實驗。這一環節的教學,我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實驗要求,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方向,操作起來才會有的放矢、有條不紊。讓學生合作探究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我深入各組,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如有的組看到鐵粉有浮的現象就不知道怎么記錄了,我及時告訴他們看到什么就記錄什么。
我們這節課探究的中心主題是鹽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義。這個定義中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極小的微粒”;另一個是“均勻分散”。第一個關鍵點我讓學生討論解決。第二個關鍵點主要通過高錳酸鉀溶解過程的演示來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義具體化。學生們通過本課的探究活動學習分離混合物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充分準備了活動材料,設計了三個分離混合物的活動:分離沙子、水;分離鐵粉、水;分離木屑、水的混合物。要求學生們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為了使學生們想出的辦法能充分得以實施,為每個小組準備好各種實驗器材。篩子是這幾個實驗中需要普遍使用的工具,為了使工具比較統一,我讓學生準備好小篩網,在分組實驗時使用。
在分離鐵粉與水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積極進行三個分離混合物的活動,親身經歷了多種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在每個分離活動時,每個學生都是那么認真仔細地去做,通過學生去做實驗,不僅知道分離木屑與水的活動,紗布是最好的分離工具;分離鐵粉與水的活動,磁鐵是最好的分離工具;只有通過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懂得要有選擇性地使用工具,進行科學探究的效果就會提高,合作精神也會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運用多種方法解決面臨的問題,把科學課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他們體驗到了研究成功的喜悅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樂趣。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鹽到哪里去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鹽到哪里去了》教學反思范文12-09
《鹽到哪里去了》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04-02
鹽到哪里去了作文02-18
小學四年級下冊《水到哪里去了》教學設計01-26
大班科學《水到哪里去了》08-24
幼兒中班科學教案及反思《水到哪里去了》10-26
大班科學教案《恐龍到哪里去了》及活動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