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范文
在上這堂之前,我更多的是從四年級學生的不良學習反饋與解決問題的思路障礙定下這堂的學習目標,即"余數代表什么,它從哪兒?""余數為什么比除數小?"
這節重點解決余數從哪兒的問題,在經過上節用小棒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的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后。堂伊始,我就拋出一個問題:"余數代表什么?"
小組討論之后,他們都認為余數是"剩下的數。""那是從哪里剩下的數呢?"陳寶兒說我們在分東西,從總數里把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分著分著,發現不夠分了留在手里的數量。師進行補充,余數是從總數中的,它原本是要平均分的,但是因為數量不夠平均分,分了會造成不公平現象所以寧可剩下放在一旁的現象,所以我們會發現,余數總是比除數小,如果余數比除數大了,它還可以再平均分一次…
接著我們開始學習例一,通過對6個草莓每兩個一盤,7個草莓每兩個一盤,能分幾盤?在對比中再次理解什么是余數和有余數的除法。
先從字圖片層面表達這兩題的已知與所求,再從操作層面表達解決問題--擺盤的方法,最后從算式層面講述除法算式的故事。
其中,在操作7顆草莓每兩個一盤進行操作的時候,我問:"最后一個草莓為什么不擺了?"
湯淑霞說:"因為盤子不夠了"(只感知圖片,未深入思考)
呂思怡說:"如果把這顆草莓放第一個盤子,其他兩個盤子就不公平,會吵起。"(知道有余數的`除法還是需要平均分,知道除法的本質)
陳寶兒說:"就算盤子夠,也不公平,第四個盤子里只有1個草莓,其他盤子里都有2個"(能對同學的回答提出質疑,并提出論據。)
我又找了幾個同學回答,但是都未跳出上面這三種感知,所以強調題目要求:每兩個草莓放一盤,我們在平均分東西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公平性,還要考慮題目的要求是每2個草莓放一盤,顆草莓放一盤和1顆草莓放一盤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解決問題時對已知信息的處理與重新驗視。)
在分別解決兩個分草莓的問題之后,需要孩子們自己對比討論這兩個情境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進一步體驗有余數的除法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聯系與區別,在明確了這兩個情境每份的數量都是兩顆草莓(分法相同)之后,李豪同學發表了他們組的觀點: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情境沒有剩余,第二種情境有剩余。(建立"剩余"概念,但是仍是表象),我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一種沒有剩余,一種有剩余?他回答:因為第一種是分6顆草莓,第二種是分7顆草莓,這剩余的一顆自于總共分的草莓數量不一樣(了解了余數從哪里的本質。)
【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6-0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2-22
《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09-25
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09-18
有余數除法的教學的反思07-04
《有余數除法》教學反思01-07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1-0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8-22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1-04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