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3-11-23 11:55:57 麗華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1

  本單元主要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并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學中要注意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際,使用鐘表模型等學具、教具,讓學生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識。俗話說:“聽見了,就忘了;看見了,就記住了;做了,就理解了。”這三句話告訴我們: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本節課我采用了以活動組織教學的策略,在學生會認讀幾時幾分以后,我從三個方面開展了撥鐘的活動:一,撥鐘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即讓學生體會時、分的關系;二,撥動分針,看到上面所指的數字讓同位同學說一說對應的.是多少分。即鞏固練習五分五分地認讀時刻;三,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撥時刻、認讀時刻的練習。學生通過這一系列“做中學”的過程,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熱情更高了。

  整個教學過程我按照“發現生活問題――提煉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經歷了“數學化”的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充滿著愉悅,充滿著成功的體驗。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2

  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鐘面,讓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學生比較輕松地了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采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這個鐘面的。時與分的關系難在1時=60分的推導,采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么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里,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回憶上課情形,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著重強調幾時多時針一定是要過幾,而不能指著幾。

  二、對于“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系,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3

  11月7日下午第三節課,蠻子營小學全體教師參與觀課,我在講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研討時老師們給了我很多建議,使我受益頗多。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報數游戲,讓孩子會5個5個的數數,與分針建立聯系。第一步,先孩子們熟悉鐘表的結構。第二步,認識分1分、幾分。第三步,初步嘗試讀時間,認識1時=60分。第三步例2教學、p91做一做練習,最后小結。

  《認識時間》是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七單元的內容,建立在一年級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老教師們指出,這部分內容應該帶領孩子們復習以下,喚醒孩子們已經有的知識。這一點說明我需要對1-6年級的教材不了解,備課準備不充分。

  《認識時間》這一課是比較抽象的,老教師建議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鐘表,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鐘表的認識。的.確,鐘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本課應該聯系生活,讓孩子們感覺到認識鐘表是很有意義的,自己動手制作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制作的快樂,讓本單元的學習充滿樂趣。

  老教師建議,數學語言要嚴謹,比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引導孩子說完整話,做大量練習。像幾時幾分的時間,要明確時針剛剛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老教師建議課堂提問學生應該關注到每個學生。

  今后我要虛心請教老教師的經驗,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孩子的已有知識水平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學會,讓學生多參與課堂。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4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我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讓學生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時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多媒體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模型,使原來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化、生動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認識時間”是在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教學開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課本的主題圖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多媒體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通過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后通過“小芳的一天”、給小動物找座位、“吃”水果,認時間這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5

  《認識時間》是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其中學會5分5分地數又是學習1分1分地數的前提和保證。

  由于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里的鐘表,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松地了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45分認成25時4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于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另一班上課時改變教學設計。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著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后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表上的這一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想給自己的學生們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單元的課上,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為人師的我此時最快樂!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6

  時間是我們每個人時刻都能感受的,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經常依據時間來做事情。但時間對于孩子來說是抽象的,我們教孩子學會從鐘表看時間,具有很大的意義。

  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主要教孩子學會認識整點和半點。

  我設立的目標是:

  1、教幼兒學會認識整點和半點,并用數字標出時間。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鼓勵孩子做一個愛惜時間的.小朋友。

  本活動的重點是:教幼兒學會看整點和半點。

  難點是:

  教幼兒準確地認識半點。由于孩子在大班有認識鐘表的經歷,孩子認識整點比較準確。在認識半點的時候,有些孩子沒有能掌握半點。于是我換了一下教學方法,運用比較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第一次,我引導幼兒觀察整點,讓他們知道無論幾點整,分針都對著十二,時針對著相應的數字。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分別畫出時針和分針,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時針是長的,分針是短的。

  第二次我讓幼兒觀察半點,請幼兒注意半點的分針指著六,時針走在兩個數字中間,兩個數字以小的數字為幾點。在小朋友認識半點的時候,有些小朋友不能準確地說出是幾點半,我就讓幼兒學時針滴答走,讓幼兒知道時針走過兩數之間的小數,并沒有走到大數。啟發幼兒幾點半,時針以小的數字為準。

  第三次,我讓幼兒同時觀察一個正點和半點,比如:8點和8點半,10點和10點半等,使幼兒通過比較,很好地掌握時間。

  本活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濃,達到先前設立的教學目標。教師啟發幼兒在生活中要多看時間,要節約時間,做一個有時間觀念的人。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7

  今天我執教了一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本節課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并不是很陌生,因為有了他們生活上的經驗,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定為認識整時的方法,能夠正確認識整時。一節課下來感覺有成功也有需要整改的地方,下面我對本節課反思如下:

  1.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

  為了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猜謎語也是學生最喜歡的,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接著展示各種各樣的鐘表,讓學生了解鐘表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也更能抓住學生的特征,心理特點,讓學生整體上建立鐘表的感性認識,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自己感知探究。

  從學生自己身邊的情境圖入手,媽媽叫孩子起床的情景感知是早上7時,讓學生自己獲得認識整時的方法,于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撥一撥1時、2時、3時……,教師利用學具演示,學生觀察,感受到認識整時的方法,分針始終指向12,時針指向1就是1時,時針指向2就是2時……引導學生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知識,達到本節課目的。

  3.本節課既注重教授知識,又滲透思想教育。

  在完成做一做《小明的一天》練習題時,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時間小明所做的事情,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感受到了小明一天時間的合理安排,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同時在練習題中讓學生感知6時和12時分針和時針的特點。一天有兩個9時,一個是早上9時,一個是晚上9時,知道一天有24小時,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本節課學生能夠將知識完全掌握,感覺學習很輕松,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學時最好再滲透書后習題出現的類型也講一些,比如:快幾時了,幾時過一點兒等,這樣使教學更加有深度,不但書后習題解決而且思維得到發展。

  2.教學時間分配不均導致課堂效果遜色。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8

  這兩周學習了第七單元《認識時間》。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面和整時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同時學會合理地推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時間。這單元的具體內容分為3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認識時間單位“分”,學會從鐘面上讀出“多少分”,并認識時和分的關系;

  第二層次是認識幾時幾分和幾時半,重在掌握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的方法;

  第三個層次是讓學生借助推理解決關于時間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將時間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時間聯系在一起,利用動感直觀的課件和鐘表模型讓學生在時間觀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識。教學時與分的關系時難在1時=60分的推導,采取讓學生觀察課件與自己動手撥鐘面模型的方法相結合,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么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里,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例2時。4:45是“幾時差幾分”的認識,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這時時針非常接近5時,是4時45分。通過直觀撥動表針,學生觀察時針、分針的.運動方向,明確時針在轉動時是先經過幾,再到幾,確定是“幾時多”,再“5分5分”地數出分針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幾時半”為分界線,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針在鐘面左右兩個半側時時針位置的不同,啟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思維的沖突。

  起初看了教材覺得知識很簡單,因為前面學習了乘法口訣,進行幾時幾分和幾時半的教學應該學生很容易掌握。但是想象中和實際的教學卻存在著千差萬別,我用了兩周的時間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好。分析了原因:

  第一、時間的教學比較抽象,教學中自己的預估不足,準備不夠充分而且沒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第二、孩子們年齡小,時間雖然生活中有接觸但是那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卻非常少。學生平時在家看時鐘的機會不多,而在學校形成學生時間觀念的并不是掛在墻上的鐘表,而是響在耳邊的鈴聲。

  總之,對于抽象知識的教學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做到有備而來,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另外還要進行分層教學,重點放在掌握慢的孩子身上,讓他們多說,多動手操作,相信這樣會大大提高今后的教學效率。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9

  “認識時間”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

  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對“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表示一時,分針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對時間單位的進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進制感到不習慣,所以我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上課一開始利用作息時間表引入,讓學生從表中找出學過的時間,從而復習看整時與半時的時間,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認識鐘面(有可以撥動時針分針的鐘面配合教學),并通過觀察、研究、對口令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鐘面上各個數表示幾分,為學習時間幾時幾分的教學,掃除了礙障。接著,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的過程,讓學生得出一時等于六十分,通過本節課的重點,緊接著,我用課件出示上課時間9:40的鐘面,讓學生讀時間,并請讀對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如何看幾時幾分的時間,學生更是興致盎然,學習興致更濃了。

  此時,又出現2:05的鐘面,讓學生用剛才新學的的方法讀時間,再用課件同時出現9:40和2:05的'鐘面,教孩子們用電子的表達方式,表示這個時間,重點講解五分是不滿十分,要用零在冒號后第一位占一個位置,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最后通過“芳芳的作息時間”讀寫時間,并設計“幫小動物找家”、計算一節課是四十分鐘還要過幾分鐘是一小時等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于培養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良好習慣。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注重還不夠全面,互動的也不夠,低年級的學生也應適當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維空間,培養思維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為每個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給予交流的空間。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10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后學習時、分、秒及相關的計算打基礎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認讀時間,并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由于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并借助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教學伊始,我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和實物鐘表引入,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系,并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針和格子。緊接著,通過圖像的閃爍及聲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后,再通過手中的大鐘表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周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于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后,我采用了撥鐘練習,以活動組織教學的策略,從三個方面開展了撥鐘的活動:

  一、撥鐘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即讓學生體會時、分的關系;

  二、撥動分針,看到上面所指的數字讓同位同學說一說對應的是多少分。即鞏固練習五分五分地認讀時刻;

  三、撥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的時刻,讓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撥時刻、認讀時刻的練習。學生通過這一系列“做中學”的過程,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

  學生參與學習,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

  我緊密結合生活,激發學生興趣。這節課的設計,注意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實際用數學,提高探究能力。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也應豐富多彩。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提高了探究實踐能力,充分調動了他們對數學的情感,激發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他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樂意學習數學。

  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有幾名后進生對鐘表內1至12這些數與外圈5分5分數出來的數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時候用外圈的數,什么時候用內圈的12個數。這說明我在課堂上沒能很好的關注后進生,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11

  一、圖象的直觀

  在本節課當中,根據需要我制作了各樣的鐘面幻燈片,有整體的,有局部的,也有動畫的,清晰地顯示出鐘面各部分聯系,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時也幫助了孩子觀察鐘面變化的過程。如引入新課的時候,我就為孩子展示了各種各樣的鐘面圖片,看到這些可愛的小鬧鐘,教室里一陣沸騰。在指導孩子觀察鐘面的時候,我就出示了一個大而簡潔的鐘面,孩子清晰明了地看到鐘面的各個結構。在觀察大格的時候,我把幻燈制作成動畫,孩子每數到哪一個大格,哪個大格便以不同的顏色顯示出來。在觀察小格的時候,我展示的是一個局部的鐘面,還給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顏色,讓孩子一目了然。

  二、實物的直觀

  鐘表是測量時間的工具,認識時間自然離不開時鐘。課堂上我準備了一個真實的孩子常見的時鐘,在為孩子講解時針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的時候,在幫助孩子理解1時到1時55分這段時間內時針的`位置變化的時候,我都直接通過撥鐘面,簡單、明白、真實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

  三、模具的直觀

  現實生活中的小鬧鐘款式精美,如果課堂上我把生活當中的小鬧鐘作為學具,孩子往往容易被這些小鬧鐘美麗的外觀所吸引,而且鐘面上時針、分針、秒針同時存在,容易對孩子認讀時間造成困繞。而外觀簡潔、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的學具小鐘就剛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觀察部分,不易讓孩子分神。而且,運用學具,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是通過操作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認識整5分的知識難點。

  回顧整個課堂,雖然不盡完美,也有遺憾,孩子的觀察和操作超出了預想中的時間,導致不能順利地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但是,在有限的時間成本里,我仍然堅持喻之與形的直觀教學,只有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形象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和探討,才能培養孩子有序觀察、合理想象、直觀表達的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 12

  《認識時間》這個知識點貫穿著一二三三個年級的學習,但是認識時間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學期我教授的二年級,這兩個星期我們都在講認識時間這個知識,在一年級學生簡單認識了又粗又短走的慢的時針和又細又長走的`快的分針,還知道了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還學習了怎樣讀整時以及整時之間的加減。那么二年級我們更進一步觀察了中面,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一大格有5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就是1分鐘,分針走一大個就是5分鐘,分針轉一圈走了60個小格也就是60分鐘,時針走了一大格走了一個小時,也就是1小時等于60分鐘;分針走半圈也就是走了30分鐘,即半個小時,也就是半時等于30分;也滲透了一刻就是15分鐘。還學習了怎樣讀幾時幾分以及過5分鐘,過一刻是幾時幾分等等。我們最后還學習了,利用我們學習的時間來判斷在哪個時間做這件事情,以及做這件事情用了多長時間等等。

  在學生的學習中我發現學生存在以下問題和難點:

  1、1時等于60分的形成過程不是太好理解,比如說:分針轉一圈轉了60個小格,也就是60分鐘,時針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個小時,即1時等于60分。分針走一大格走了5分鐘,分針走一小格 走了1分鐘這幾個知識點容易混。

  2、讀時間的時候容易易錯,有的孩子分不清時針和分針,把時讀成分,把分讀成時;有的孩子把分讀不準指向1就讀1分;有些孩子當到9時55分的時候時針讀不準確,不知道是該讀9時55分還是10時55分;有一部分孩子一年級學過的整時跟我們現在學的都弄混了把9時整讀成9時60分。

  3、判斷這件事情可能是在哪個時間做的,選出一個合理的時間。有一部分孩子不會讀題,導致讀出的信息不完整,做題時也考慮的不全面。

  4、過5分,過10分,過一刻之后是幾時幾分這類問題也有一部分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等等

  應對措施:準備羅列出來哪個孩子,哪一部分掌握的不好,對癥下藥。利用課余時間單獨講解,集體提高。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好。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5-30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05-30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8-07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3-07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1-17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7-14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05-30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4-08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6-06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