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課堂的教學
讓每一節課都有效,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追求。怎樣讓我們的課堂有效呢?陳時見教授的觀點就是首先要明白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是否促進學生的學習,是否有科學而適宜的學習時間。要達到這一標準,教師就要努力變革教學的四個要素:
一、學生。讓學生從受教育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正視學生學習的差異性,讓學習成為高度個性化的活動。
二、學習內容。從給定的顯性知識逐步重視生成的隱性知識。
三、教師。讓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逐步變革為教育的促進者。正確認識教師的專業標準:那就是對知識的理解與探究以及對學生的認識與促進。
四、課堂環境。完善學生的學業表現和生活表現,從而讓生活表現促進學生的學業表現,也讓學業表現促進學生的生活表現。
同時,保持課堂的秩序,促進課堂溝通,充分激發課堂活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提驗,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的。
聽了教授的講座,我的課堂就不時的呈現在我的眼前。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我的學生教著教著,層次就越來越分明,也許到后來就是好的很好,差的就越來越差呢?今天的學習讓我有了一些感悟:
第一、可能我對學生的認識還停留在受教育者的階段,因而教學時就更多地強調教師的教育性和學生的共同性,讓學習成為一種高度統一的活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師對差異的有效指導。
一般說來,我們教學的班級都有40幾個學生。這些學生學習基礎應該說參差不齊。但是,我在思考教學的時候,我總會思考我怎么去教,怎么將知識更好的傳遞給學生,而對學生個體的表現思考比較少。因而,在課堂上,聽話守紀的孩子顯性的知識就越學越好。因為他們能跟上教師的思路,所以考試當然也很好。可那些在教學中時時開點小差,走點神,再加上學前水平又差點的同學就很難跟上,所以就越學越沒勁,最后就進入了差生的行列。所以,在教學準備的過程中,強調我們的教師既要備教材、備課標,更要備學生,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第二、給予學生知識的體驗不夠,尤其是給差生學習成功的體驗不夠。
我教的主要是小學低年級,無疑講授法是我們教學中運用最多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問答情境挺多的。但是,在課堂上,優秀學生往往回答問題的機會要多得多,而那些非常需要語言鍛煉的孩子相反鍛煉的機會就少了。盡管,我也希望他們能多說,能表達自己的看法?墒牵n堂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時候本應給予差生的話語權就給優秀學生給占用了。這樣,差生因為缺乏鍛煉,當然就沒有成功的體驗,學習的興趣就越來越糟,最后就沒興趣了。當然,兩極分化就出來了。
第三、對學生學習時間的安排太滿。
從陳教授關于教學時間與學習時間理論中,我發現自己把一節課的時間安排過滿。尤其是教師教學時間長,引起學生關注的時間有限,同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也不夠,而學生的學業成績是與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自主學習實踐密切相關的。
綜上所述,我之所以教學的效度不夠,關鍵還是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教師在教學中顯得過于強勢,而讓學生成了弱勢群體,尤其是差生,因而兩極分化愈演愈烈。我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除了加強教育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更重要的還是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并且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關注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成功學習的體驗,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興之所至,這樣的教學一定會是有效的。
【反思我的課堂的教學】相關文章:
《我的母親》課堂教學反思11-07
我的課堂教學反思的內容06-26
《我的舞臺》課堂教學反思10-02
課堂的教學反思03-15
教學課堂的反思10-10
課堂的教學反思06-22
課堂的教學與反思03-29
課堂的教學反思09-12
《我與地壇》的課堂教學實錄及反思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