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冊《心臟》教學反思
《心臟》一節的知識點和難點較多,如何在短短一節課的時間里使學生對心臟有充分的認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較合理的教學策略。
1、小組探究,明確心臟的結構 。 根據學習目標所示,設計5個探究方案,學生分成5個組,每組選擇其中一個方案進行探究。每4個人為一小組,具體探究哺乳動物豬的心臟結構。
2、交流與合作,強化心臟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各組之間在觀察后要進行充分的表達和交流。大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對每一個問題給予合理的解釋,教師要對學生的表達及時總結,避免給學生錯誤的認識。比如學生看到的心臟模式圖和實物在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主動脈和肺動脈容易混淆;對于心臟的結構名稱和所連通的血管,學生可能會找到一些錯誤的規律:心室連通靜脈,心房連通動脈。學生在比較了心室和心房的壁以后,不知道壁的厚薄的意義,教師應該給兩點提示:A、壁越厚,說明肌肉越發達;B、與心房相比,心室的'壁厚一些,因為心房的血液只流向與它相通的心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一些,左心室只有收縮有力,才能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右心室將血液輸送到它很近的肺。從而使學生明白壁的厚薄與輸送的距離有關系。
3、 借助課件,化解難點 用實物觀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臟的4腔,連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對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這樣的問題就有些困難。此時用適當的課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難點又避免單純的說教, 在教學工作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A、學生對于“心臟──輸送血液的泵”這句話的含義理解得不很深刻,此時展示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動畫,再配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血液在流動,心臟是動力。B、學生在探究兩種瓣膜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適時地展示瓣膜工作的動畫,動畫清晰地顯示出房室瓣、動脈瓣的作用,學生根據動畫內容進行歸納,從而化解這節課的一個難點。
4、學會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 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平靜狀態下和800 m賽跑結束后的心率,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體現體育鍛煉對心臟的影響。 同時選派幾名學生向醫生請教“心臟為什么會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動”進一步明確心臟的功能。另外,在習題配置時盡量選擇一些聯系實際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5、 鼓勵學生不斷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設置了一個探究方案是“你怎樣確定心臟4 腔是否相通”,第4組學生探究的內容是“你怎樣確定心臟4腔是否相通”,他們想到了很多辦法,比如有的將水通入左心房,看能否從右心房出來;有的用鑷子從左心房探入,看能否穿過右心房,再從左心室探入, 看能否從右心室穿出……教師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給予鼓勵,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很有益處
【初一生物下冊《心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心臟》教學反思01-18
七年級生物下冊《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1-30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12-2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教學反思11-06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11-04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的教學反思07-04
心臟與血管教學反思參考01-0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12-16
初一生物教學反思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