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4-01-18 09:46:45 金霞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10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8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10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0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8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表示1個十,在計算中要滿10進位,破10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比較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在出示教學情境圖,利用掛圖讓學生觀察數數,先數給同桌聽,再指名在掛圖上數一數,數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有次序地數。之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圖上每個小朋友用一個圓片來表示,使學生獲得對數10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用算珠表示、用數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10的意義,并初步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意識。

  教學寫數時,為了突出了10與以往學過的數的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10是由過去學過的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數字“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得出結論,這比老師直接傳授的好。這一層次采用了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匯報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應用中,先組織學生拿出尺,借用尺,讓學生把0-10各數有序地讀一讀;再組織學生數小棒,數出10根,把這10根捆成一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常把個數是10的捆為一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10還是一個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很快數出山楂和手的個數,使學生認識到數數除了1個1個地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數,提高他們的數數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時,所以單獨安排了這一節課。從我的實際教學來看,基本達到了原來所定的教學設想,我覺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創設,讓學生體會了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創設情境,國慶節就要來臨了,各族兒童正在歡慶國慶節呢!讓學生數圖中小朋友的數量后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通過參與看圖數一數、動手擺一擺、看數說一說、照著寫一寫等學習活動,經歷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實際應用——臨摹寫數等認識數10的過程。

  教學設計

  注意突出10的基數與序數意義,幫助學生理解10的含義,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練習中,既滲透10可作為計數單位,又突出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計數,建立按群計數的觀念;通過讀數和寫數,引導學生掌握0—10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認知結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往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和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所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題圖上,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然后從中抽象出數10。這樣的設計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從本節課的數學實踐來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3

  “10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于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并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后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孝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因此我在設計“10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3.巧妙設計游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熟悉的現在是幾月份引人,讓學生知道10,通過寫10觀察10,明確10與其他數寶寶的不同。接著我又先用了小朋友喜歡的小精靈聰聰的問題引出10的序數和大小比較。我還讓學生認真地去觀察畫面上有什么數學知識,物體是表示10的,

  然后抽象出用點子圖來表示,在抽象出10,在用珠子撥一撥,是學生感受到9添上是10,10去掉1是9,接著在直尺上認一認,達到數型結合的思想,還認識直尺,還讓學生動手動口用10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10的分解和組成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人分,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再讓學生上臺分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對10的組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通過多種活動師生游戲、生生游戲;你說我說一起組成10。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1、“10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為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并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4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里已接觸過。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復訓練,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為孩子后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著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系。但從孩子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對數為的理解還有待提高,同時讓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確實不是很聰明,也是我信心滿滿的完成實驗的任務而有所動搖了。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在從分得活動空間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距離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指導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指導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也就是要充分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才會讓孩子學有所得。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5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8、9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的過程,發展學生數感。學會10的數數、認數、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由于我們學習的都是十進制計數法,所以10的組成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設計思路指導學生讀圖、讀題、讀書中關鍵句,為學生高年級自學進入高效課堂打下基礎。首先讓學生用小手點著按一定的順序去數10個人物、10只鴿子。目的讓學生學會讀圖,為了照顧每個不同的個體差異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誰數的結果不一樣舉手,然后通過課件主題圖指導這些孩子再與老師去數。接著讓學生數點子圖并擺10朵花,目的增加學生的數感。教師撥了10顆珠子,讓學生觀察撥珠過程,目的讓學生明白10是由9加1得到的。尺子圖讓學生按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讀數,并設計這樣的問題。9前面有哪些數字?9后面有哪些數字?目的讓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設計這樣的問題,讀這些數字時越往后越怎樣?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為下道題點子圖的'大小比較埋下伏筆。在進行點子圖比較大小時,我讓學生比較完點子圖9、10的大小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拋開點子圖你還能怎樣完成9

  目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教學10的組成部分,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所以這部分我用的時間比較長,我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背10的組成,并讓男女生對口令背誦,四人小組比賽背誦。10的書寫部分由于學生以前都學習了1和0的書寫,所以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學生去用準確的語言給我描述10的書寫。

  本節課失誤之處,在學生數鴿子、人物的時候,我提問的過于細致,如:誰的結果和別人不一樣,然后又讓數錯的學生一起與我來數,我假如說我們一起來數數,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當學生說出10只鴿子、10個人的時候,我沒有總結,如10只鴿子用數字10來表示,10個人用數字10來表示等等。在用點子圖進行比較大小時,我敘述的過于籠統,只說根據點子圖來進行數的比較,沒有具體強調數字對應上面的點子圖,所以出現不符合題意的情況。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6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首先,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系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為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愿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并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其次,多種游戲形式記憶數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學習加減法的基礎,學生能夠熟練地記憶數的組成,就能夠擺脫數手指、數著算等速度慢、正確率低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通過問答、填空、對口令、拍手、猜拳等多種游戲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了新鮮感,學習就不感到枯燥乏味,并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7

  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么辦法不讓9這么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字朋友“10”。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和多媒體技術,努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和數數的方法使學生充分經歷10的認識過程,在此基礎上,逐層推進,讓學生用這些方法比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提出問題“把10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沒有引導學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范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學生大叫這樣分不公平,我沒有馬上強調“這節課我們不去考慮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組成有多少種。”或者我可以把話鋒一轉:那么不公平的分法還有哪些呢?這樣過渡就比較自然了,也穩定了學生的情緒。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總結出10的組成以后,我問學生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快速記住10的組成,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我總結的方法是《湊十歌》,把方法編成口訣,非常容易掌握。學生拍手讀《湊十歌》是本節課的亮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充滿樂趣的。

  整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10的組成,但是由于前面的內容節奏比較慢,所以講完10的組成以后,剩下的時間就不夠做練習了,以至于有兩道10的組成練習題沒有當堂做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表現并不是很滿意,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改正和加強。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8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于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情況下用加,什么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10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10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10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10的物體,并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10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9

  在《10的認識》一課中,10的組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這一環節有較深的體會:

  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我沒有盲目地去執行教材,而是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創造性開發與挖掘,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10的組成有什么規律?怎樣記更方便?學生在這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討論、推理、交流等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并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誘發了學生創新的潛能

  學生提出的10的組成的幾種記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系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涂一涂、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游戲中輕輕松松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采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1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導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并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后,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后,為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后,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后逐一的添加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后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并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么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著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為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盡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盡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并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2

  我所教授的《10的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64頁的內容。10是一個特殊的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具、課件和整節課的設計等等,課后,我再回過頭來思考課中的`每一個細節時,發現其中有些地方處理得不錯,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進。

  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啟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課件引人入勝,讓學生幫0和1想出辦法對付橫行霸道的9,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里,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接著我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么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教學10的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二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3

  從本節課的整體效果來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

  這節課我的設計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游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到9這么說,傷心地哭了起來。1在旁邊聽見了,很想幫助9,同學們你們想幫幫9嗎?快幫他想想辦法吧!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大大地調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數學具里的圖片;畫計數器上的珠子;把數字寶寶請回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而且要指一個數一個,才不容易出錯。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10和第10的區別, 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整節課基本結構緊湊,同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數字學習基礎,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但課堂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可以提出問題:找一找我們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體嗎?學生可能發現手指和腳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戶師10扇;可以訓練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更會是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些方面在我這節課的教學中是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注意改正。

  在講10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了解一首湊十歌,然后再記憶10的組成,這一方法是不對的。這一知識點應該著重在理解,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處理問題,應該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另外,因為在前面2到9的組成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因此在此處教學中可以稍加指導,并讓學生自己擺,自己說,自己做。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學情,該放手的地方一定要明確指導,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4

  周一下午,我們一數辦成員在辦公室對秦靜玲老師《10的認識》進行評課,很遺憾沒有聽秦老師這節課,聽各位老師對秦老師這節課的評價,回想我講這節課,我有很多思考:

  口算、復習舊知的時間過長,用了10分鐘左右。過多的復習錯過了學生思維最活躍、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復習要精而短。

  從圖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10”,再到點子圖、用手中學具擺10個,再到一些具體的實物,讓學生理解個數是10個的都可以用“10”表示。在這里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由于課前沒有提醒孩子準備學具,所以擺的活動沒有展開,課前準備不充分。

  學習10的過程中有些知識沒有講到位,比如:介紹10是有兩個數字組成的數,雖然在書寫時告訴孩子10左邊是1,右邊是0,合起來讀“十”。

  處理練習題時做的不好,聽宗老師講解練習題時發現自己有些知識沒有滲透到。沒有理解這道題意義何在。

  講解的內容含量少,沒有講解分成與組成。由于學生學具準備不充分,缺少動手操作環節,所以安排到下節課講解。

  整節課感覺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參與度不足,不像宗老師的課堂,人人參與到課堂中來,這點還需要繼續學習。

  這節課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不吃透教參、課本、課標,很多知識的滲透可能就會被我們遺漏。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認真去琢磨這節課,認真去設計,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我們要努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5

  首先引入數字寶寶的故事:“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最大,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后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么一說,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就直接讓學生看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圖上有些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么好辦法能這么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里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而我卻忽視了

  其次是在教學10的組成時,因為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匯報完答案之后,出示兒歌記憶了10的分成。沒有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加強應變能力,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6

  認識6時,通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里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 的認識,我為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為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通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并不大,關鍵在于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通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為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游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為是非得擺8個才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7

  案例一的設計是嚴格尊重教材的編排順序,亦步亦趨進行教學設計,不顧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教師牽扯著學生往前走,帶來的學生厭學。

  案例二的教學設計打破了過去傳統的認數模式,對10的認識與10的加減法進行了整合與重組,教學效果非常顯著。這充分證明有效的教學設計應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教學活動的主體化。

  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實現以人為本。首先考慮的就是學生怎樣學習?他們想到哪里

  去?而不是教師想要學生到哪里去?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一張白紙,而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只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達到教學有效的境界。

  案例一的教學是管束下的學生活動,教師圍著教材轉,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只能囿于教師和教材劃定的圈子里,做著無味地、重復性的練習。案例二的教學則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活動。

  2、突出教學過程的動態化。

  當代教學設計理論家和教學心理學家梅里爾教授在其《首要教學原理》一書中提出教學的五項基本原理,實際上是五個要素、五個階段——以“問題”為中心,教學要圍繞著“激活”、“展示(論證)”“應用”和“整合”這樣一個循環圈展開。也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經歷探索思考的過程。

  案例二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流動、動態的過程,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精心設問,有效引導,引領學生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學生對10的抽象過程、10的.基數、序數、含義及10的組成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教師采用壓縮此過程,而將認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過10的組成自然而然學習10的加減法,將10的組織與加減法充分聯系起來,達到知識整合的目的,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生成下的“做數學”中建構了數學模型,獲得了成功的情感體驗。

  3、突出教學交流的民主化。

  4、突出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8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后寫成了尖尖的。問題在于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10的認識和組成,是在認識了9以內的數和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制作了以下環節。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瘦子1和胖子0的故事》,在引導學生聽故事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后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二、結合課本,認識10,并學會按照順序去數

  結合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于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

  三,擺小棒,學習10的組成

  讓孩子們親身盡力,通過按照數序把小棒分成兩堆來讓孩子們理解10的組成。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0的組成里理解和記憶,更是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然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于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著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里的著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來,到最后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并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再細致點。

  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為教師,在營造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9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現代教學的根本目標。新的教學理念師認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首先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精神。因此,我首先創設問題環境,為學生探索學習進行鋪墊。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并講有關“10”的故事。這樣既可以復習9以內數大小的比較,又可以引起學生新的數學的`思考:1和0用什么辦法使9無話可說?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樹干的道理充分的發展。由于這樣步步引導,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新授教學部分中,我設計了個教學環境即動手操作、探究新知: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紀錄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10是怎樣組成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我還堅持兩個原則: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學生能自己會的,教師不教。我在教學中,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著“學”來教,把課堂變成“學”堂。另外,我還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著、合作者和點播者。數學語言師數學思維的載體,學生的創新成果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教師必須用規范的語言進行示范,這樣才在能使學生的思維和信息進行再加工。本節課,我的數學語言欠規范,土話太多,所以學生的語言就不規范了,長期下去就造

  成了不良的后果。另外,還要繼續培養學生分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落實到實處。

  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我清楚認識到: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接受再教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使自己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才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0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或感興趣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去組織學習。反思本節課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一、創設孩子們喜歡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伊始,我讓孩子聆聽了《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把孩子帶入主題圖,引出新課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

  進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請學生在情景圖中找6——10,并體會6——10的基數意義;再用小棒擺6——10,邊擺邊說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體會相鄰數相差1;然后學寫數字朋友6——10,學生觀看寫法,書空,再跟教師寫,循序漸進學會規范的書寫6——10;最后讓孩子自己動手把10根小棒分成兩堆,體會10的分成與組成,學會有序的分和記憶。在每個教學環節我都精心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內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圖,通過填尺子圖上的空缺的數考查學生對6——10的掌握情況,并與1——5連起來,讓學生掌握1——10各數。

  三、聯系學生生活、游戲感知。

  在學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與組成后,我和孩子做了一個岀數游戲,我們所出的數合起來是10,學生興趣很高,下課還接著做,很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就是把10分成兩堆的活動,學生也很喜歡,下課后爭著到黑板上演示,這樣會加深他們的理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不足之處:

  1、對“6——10的認識”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雖然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知識點多,容量大,我沒有充分認識到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的特點,因此對課堂的把握不夠理。

  2、6——10的寫流于形式,沒落到實處,教師書寫不夠規范。

  3、10的分成與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沒按預期設想的做,效果不好。

  4、組織教學需要加強。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夠豐富多彩。

  6、教師個人數學素養還需加強,讓教學更適合一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1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小學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獲著,也感慨著。關于數學教學、關于小學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松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為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于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于繁瑣的講授,而后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欲望,繼而在解決后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布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煉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松。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說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余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欲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后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制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溫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為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2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為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后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戲形勢結束,寓教于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后,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游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于樂。

  新: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這種“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 為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為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于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

  1激活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鉆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匯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于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3. 評價靈活,鼓勵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注意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例如,你們是了不起的設計師,你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團結力量大讓我們共同尋找答案等。采用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注意聽講的獎勵金耳朵,積極發言的獎勵金花筒,團結互助的獎勵合作花。這樣的評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設計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 缺少追問。

  在課程開始階段,學生在回答圖上有些什么,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

  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么好辦法能這么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里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具有主持人的機智,面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學會追問。

  二.沒有打破思維定勢

  在練習設計時,如果能強調一題多說,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直尺回答()比()大,( )比()小,如果不僅僅讓學生說10和9的大小關系,更多的關注10以內的數的大小關系,這樣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短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力求做到: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3

  這一模塊的內容是知道長度單位的意思,知道厘米的具體長度,會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

  首先,舉出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關長度的現象,向學生介紹長度的具體意思,如,人的身高,課本的的長和寬,鉛筆的長度等,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有時要量出一個物體的具體的長度是多少。

  然后是介紹在量長度時要用著的`長度單位,如米,厘米,著重介紹厘米的具體長度,可以讓同桌之間比一比1厘米到底有多長,多長是2厘米,多長是5厘米。讓學生對厘米有一個具體的感知。

  介紹如何用直尺量一個線段的長度,首先是介紹直尺上的刻度所表示的意思,0刻度是做什么用的,如何數出一個線段的數值。然后師生共同量一條線段。要注意檢查每一個學生操作時的方法。

  最后學習如何畫一條線段。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4

  作為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局限于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并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匯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里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并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范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并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松”并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松”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后幾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于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于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于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5

  一、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么辦法不讓9這么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

  二、在正確認識了10之后,我設計了找找主題圖中的10,動手數出10朵小紅花,再找找生活中的10。這個環節給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可以從生活中找出許許多多跟10有關的事情,讓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受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我們生活中。

  三、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匯報完答案之后,又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四、創設生活中的游戲,吸引學生參與,鞏固新知。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戲各種各樣,可以創造性的把游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游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在練習的環節我設計了有關10的組成的歌謠,師生伸手指對口令,動手涂色等活動。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游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課后我及時做了反思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討論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討論,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尤其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本課學生課堂上的討論交流較多,但我發現有時討論的并不充分,過早停止討論,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組織效率也不高,往往只有十幾個學生參與,部分中差生積極性不高且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明確討論的.目的,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重視討論的組織和引導,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每次講一次公開課,我覺得自己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提高,給老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會讓人覺得有點累但是在品味自己進步的時候又是一種快樂。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6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

  這周主要進行了10的認識及加減法、的教學。

  10的認識:學習數的認識基本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數數、認數,用數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2)數序,知道幾添上1是幾,明確它在數中的位置,會辨別前后。

  (3)會比較大小。

  (4)明確序數意義,會區分幾個和第幾,一般與左右的問題相結合。

  (5)能正確、規范地書寫。以后碰到這樣的教學就不再作具體說明了。

  10的加減法:依然包括兩部分。

  一是看圖列四道算式(即一圖四式),兩道加法兩道減法。

  這類型的題目要明確圖中的3個數,左邊一部分、右邊一部分、還有全部。在列算式時,要把左邊的加上右邊的,右邊的加上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右邊的。經過一周的練習,孩子基本已經能正確完成了。不過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減法上出錯。主要是把左右兩邊的數相減了。舉個例子:3+4=7、4+3=7,另外兩道減法算式應該為7-4=3、7-3=4。有的孩子則寫成了4-3=1。

  二是用數學,這種題我在上次曾做過詳細的介紹,下面我主要講一下孩子易錯的地方這兩種題型的題目。看到題目,一般我都會引領著孩子們對圖意進行分析,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總數)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總數減去已經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帶問號的數)。目前減法出錯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寫的減數不對,往往都減去問號代表的數,而問號所表示的應該是要計算出來的。這樣的情況在每年的一年級孩子身上都會大量出現,使我們非常重視的問題。在和一位家長朋友聊天過程中,發現讓孩子把問號所表示的圖用手捂上這個方法很不錯,我在班里也會慢慢的推廣這種辦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圖,孩子就不太會減錯了。這兩部分都是最終考試必考的重點題型,我們會繼續加強練習。

  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鐘口算練習改為了每天十分鐘(可分兩次完成),需要家長簽上名字,并說下孩子的口算情況。請家長給孩子準備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內容要全,以10以內的加減法為主。您如果覺得孩子掌握的比較好了,可以適當的提高難度,擴大范圍到20以內)。下周,我們將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課本第72~77頁)。再次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7

  本堂課的內容并不是很難,因此還可以在課堂中滲透一點其他新知識來為學生以后學習打下根基,就像在這堂課之前認識其他數時帶著學生按一定過程來學習,那么這堂課上起來就會很輕松。

  這節課直接用主題圖導入,讓學生通過數的方式知道10的數量,先數出9個小朋友,加上老師就有10個人,為之后9與10比大小打下基礎;再用擺小棒來加深學生的10數量的認識,同時還滲透: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我們把10根小棒捆起來后就知道10個一也就是1個十,為以后學習兩位數埋下伏筆;在比較大小時,通過撥珠子來比較數的大小,在計數器上,告訴小朋友們,個位滿十了我們就要退回去向前進一位,這樣提早讓學生了解了兩位數的數位,不用要求他們一定記住這個知識點,但是可以保證在以后兩位數的`認識時,有一部分小朋友回憶起來,我們曾經接觸過;但是在數比較大小練習時,出現了一些浪費時間的現象,其實小朋友們都能找出知道正確答案,但是面對問題還不會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回答,這就證明以前教學這方面的內容時還沒有給小朋友最好語言訓練,以后還需較強引導練習;在學習10的組成時,通過以前學習,小朋友能夠一次完整地說出10的所有的組合,但是在這個環節我沒有好好的給小朋友們自己說的機會,10是組成只用記5個組合就可以了,這是小朋友能夠發現的,但是我卻提前引導,有部分小朋友可能之前還沒有來得及發現這個規律;在組合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看組合把所有于10有關的加減法列出來,之后再練習反饋,讓學生加深認識,反饋練習時可以先口算在看圖列式,在看圖列式時一定要問列什么算式?(加法或減法)列完算式還應問一句為什么是列(加法或減法)算式?讓學生回憶加深認識加法減法含義。最后讓學生知道怎樣寫10。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28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于是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

  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么辦法不讓9這么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數“10”。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了兩個數字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數,數與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實際操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因為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小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回報完答案之后,又讓學生說說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于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5-14

認識10教學反思03-07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認識10》的教學反思10-24

《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18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7-05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

《認識10》的教學反思01-15

《10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5-06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