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反思
a選擇《食物包裝上的信息》這節課時我就一直在考慮設計一種由學生經過親身經歷來了解和發現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從材料的準備以及觀察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課前也準備了大量的食品包裝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用彩色筆和卡紙制作了課題,揭示課題馬上就能抓住學生,講到食品沒有哪個學生不感興趣的。
從學生匯報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時,我也一直想是讓學生邊說邊與其交流,還是學生一邊匯報教師一邊板書記錄呢?試教時分別采用了兩種方法,后一種方法感覺更加尊重學生,而且詳細記錄更方便教學活動的開展。
分析整理來自食品包裝上的信息是一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根據教師的板書記錄,學生一一分析整理,很快就會發現食品的保質期和生產日期是我們選擇食品時非常關心的問題,再美味的食品由于超過了保質期都要妥善處理,不能食用了。而后自然引出“為什么有的食品保質期長,有的食品保質期短?”的問題,就此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在本課以討論為主的教學中,我一直參與學生之中,有時甚至就一個問題不停地追問,生動而又有趣,師生在互動中都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生的討論是很精彩的,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有些學生的思維非;钴S,他們講述的有關食品的內容甚至涉及到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如“三無”產品等。看來小小的食品包裝袋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當然,這節課也同樣給我一些思考:教師應如何組織學生有效的開展討論活動呢?僅僅是參與其中加入討論嗎?顯然不夠,因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只是作為一名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覺得還應該能更加深入地去引導學生探尋問題,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激勵自己一邊學習一邊探索,相信在新課改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b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滿意的地方。
如時間分配不合理,第一個環節中為了讓學生重視“人們為什么要把這些信息印在食物的包裝上?各種信息的意思?”,在教學沒有按原有的設計僅是交流“有哪些信息”而是多問了“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收集包裝袋上的信息用了較長的時間。這導致學生“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這一活動不夠充分。統計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時間過長。學生在記錄了保質期后,對保質期引發的思考因為時間緊張就沒能充分展開。在教學中當有學生注意到保持期長短后,老師僅是抓住影響保質期的因素開展了討論。其實學生填寫了有關表格后,引發的思考還有很多,如:蛋黃派上沒有生產日期、光明鮮牛奶已經過期了等。
沒有在關鍵處點撥。對“影響食物的保質期的因素”進行討論后,我沒有趁勢讓學生對“同一類食品,選擇保質期長的食品還是選擇保質期短的?”進行研討,這喪失了對學生進行“用知識改善生活品質,提高飲食質量”的教學契機。還有讓學生說你最關心的信息是什么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配料、三無產品等方面有個了解,而不是直奔主題——研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c《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反思
五月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早已落下帷幕,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幾分欣喜、幾分失落、幾分收獲。說實在的,科學課的.教齡和同辦公室的姚老師一樣——再過兩個月才滿“周歲”(因為本人剛開始兩年都是常識兼體育,一直與科學無緣)。好在抽得一個“上上簽”——最后一節上課,有較多的時間準備。雖然以前也看多教學的內容,也聽過這一內容的公開課,但真正要輪到自己上臺了,還是很心虛,也許不是用“一點點”可以形容的。于是決定靜下心來好好把教材理一遍,還擔心對材料把握得不對,又參考了教參,總算踏實一點了,心中也有了教學的基本思路了。還暗自慶幸上周已經布置學生準備好了食物包裝袋了,不然可要“無米之炊”、“紙上談兵”嘍!
本課教學下來有一些成功之處,也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做得較好的地方如對教材把握較好,課堂上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以學生為本,以食品的保質期為切入口,步步深入,有重點、有層次。不足的地方如對學生觀察的指導不夠,對保質期以外的一些信息滲透不足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學生觀察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
“一切科學發現都從觀察開始”(我們科學教師標語)。的確,觀察在科學研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全面深入地觀察就沒有高質量的科學發現。本課開門見山引入學習的內容以后,放手讓學生觀察食物包裝上的信息,從學生的反饋來看,顯然還沒有深入觀察,有的學生甚至是看到一樣說一樣,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學生較多地關注保質期、生產日期、配料、營養成分、生產廠家等文字信息,而對一些花花綠綠的圖片視而不見,對質量安全標識、條形碼、撕口等很少關注。這時候,教師應該及時介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如問學生我們從食品包裝上除了能獲取保質期、商品名稱等文字信息以外還有其他的發現嗎?這樣學生的關注點就會像條形碼、鋸齒形等非文字的轉移,從而更加全面地從食物包裝上獲取信息。
2、科學探究也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
在教學課的第二部分“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的時候,我采用一袋從抽屜中翻出來的麥片引入,這樣很自然地引起學生對保質期的注意。但教學后總感覺還缺少什么?保質期固然是一個大家都很關注的內容,但生活中學生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是不是只關注保質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食品的名稱、商標等因素也非常關注。所以我覺得這個情景可以再生活化一點,比如老師準備到超市買鮮牛奶,請同學們介紹介紹自己平時如何選擇的經驗。在學生介紹的中,對食品商標品牌、保質期、生產日期等都會有一個選擇的過程,經過交流、討論學生自然會選擇一些質量把關較好知名度較好的品牌的牛奶,然后從中挑選沒有超過保質期的,在都沒有超過保質期的情況下,選擇生產日期近的更新鮮等,同時注意一些“早產奶”等等。最后再自然地過度到比較幾種食品包裝袋上保質期的長短,猜測影響保質期的長短的因素、尋找證據等環節。這樣的情境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他們的生活經驗支撐。
3、材料呈現需要有一定的結構
影響保質期的因素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覺得這就需要借助有結構的材料。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有幾個組我特地準備了達能酸奶、鮮牛奶、罐裝牛奶;保質期相差較大的蛋糕、餅干、咖啡等。這些有結構的材料能夠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保存方法、不同的包裝方法、不同的配料以及食品本身的特點等都可能對保質期的長短產生影響。利用這樣有結構的材料為學生影響保質期長短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避免學生只憑自己主觀猜測,把猜想當結論的做法,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4、課后延伸需要依托一定的材料和激勵措施
在平常的上課、聽課過程,很多老師們把一些課內完不成的探究任務延伸到課外,這本無可厚非。但課后能夠真正去開展研究的恐怕寥寥無幾,延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課結束后也很少有人問津。這樣,課后延伸便成為了“美麗的謊言”。本節課除了下發對食物配料的調查表以外還用一些食品包裝袋的小制作作為認真完成作業獎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課后學生的反饋來看效果也非常好,學生通過上網、看書查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食品廠、醫院里工作的親戚把這些配料在食物里的作用,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等都進行了調查。當然,實際的操作中不一定都要獎勵學生物品,可以以精神鼓勵為主,在下節課上課的時候對認真完成調查的小組大加表揚,獎勵紅五星,加分等激勵措施。相信有一定的激勵,學生完成的數量和質量一定會更好!
5、科學作業需要一些靈活處理
就目前為止,筆者看到的、聽到的各級各類的科學公開課中,基本都是科學探究活動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要求學生做科學課堂作業的。科學作業都無人問津,儼然成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那么,科學課真的不需要做作業么?筆者不敢茍同!有關部門組織很多的專家編寫了作業本,我們的學;隋X購買了這樣的作業本,難道就這么置之不理!再說,科學探究也并不意味著不要做作業了,對所學科學知識、方法的鞏固還是很有必要的。課堂上對科學作業不聞不問,什么時候讓學生來完成?科學作業究竟該如何處理比較合適,筆者認為應該視作業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取舍,也可以在課的過程中適當穿插等。本節課根據作業本的內容,(1、觀察一種食物包裝袋,你能從包裝袋上獲得哪些信息?2、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和保存方法。)讓學生在收集食品包裝時完成。雖然這里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的觀察、比較可能不是很仔細,但這是初步讓學生去有意識地從食物包裝袋上獲取一些信息,而不是僅僅完成收集幾個包裝袋的任務。這樣也可以節約課堂上的一部分時間,對讓教學的重點觀察研究幾種食品的保質期及影響保質期的因素有充足的時間,而不是匆匆地走過場。
也許應該感謝這樣的一次機會,讓我有了更多的了解教材,了解自己的機會,了解到要真正成為一名科學老師還是很多的路要走。教,然后知困!然也!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教學反思01-27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教學反思07-03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07-06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反思03-30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學反思范文07-03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教學設計與反思07-01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范文03-11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教學反思范本11-21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教師教學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