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時間:2022-06-22 08:50:0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精選9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精選9篇)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1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圍繞“怎樣烙餅,才能盡快吃上餅?”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到多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1、設計可操作學具。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籌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發現,課前我針對例題設計制作了相關的學具,用圓片代表餅,這樣便于學生借助學具的操作,在直觀中調整,在操作中發現,能更加自然地感悟簡單的優化思想。

  2、動手操作,理解方法。動手實踐可以讓學生獲取大量的表象經驗,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抓住了烙3個餅最少要用多少分鐘這個難點,讓學生通過操作,說理,再操作來加深印象,體會最少用9分鐘的道理。在研究3張餅的烙法時,先讓學生進行猜想、然后動手操作并給同桌展示說明,學生經歷了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的過程,通過同桌合作,形成了自己烙3張餅的方法,接著,由學生展示不同的烙法,并從中選擇出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這樣,學生解決了烙餅需要最短時間中的基本問題。在最后又安排了“如果要烙的是4張餅,5張餅……10張餅呢?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完成表格。發現“餅數×3=最快時間”;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就兩張兩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就先兩張兩張的烙,最后3張餅用輪流烙餅法烙,這樣做最節省時間”這些規律。

  但是在教學中,我也存在著不足,一節課下來,也有幾點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還需努力啊,主要羅列幾點,提示自己:

  1、放手的力度不夠,特別是讓學生找烙餅規律時,我講的還是太多,此外本節中練習的不多,還需要搜集練習。

  2、在課堂上要多用激勵性語言來鼓舞學生,語言還應再簡練些。

  3.課堂情緒調控有待加強,受學生的狀態影響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調節。

  4.我對于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性問題,處理的不到位。如:有一名學生自豪的說:“老師我可以6分鐘完成,就是把第三張餅分成兩半放到鍋的兩邊一起烙就行了。”等像這類的問題處理的不到位。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2

  “烙餅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P112“數學廣角”的內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是新增加的內容。主要目的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向學生滲透一些優化的數學思想。教學目標是通過烙餅問題,使學生認識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初步感受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烙餅問題”學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個餅”的最佳方法與實際生活是有距離的,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困難。如何突破難點,讓學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呢?本節課我能做到以下幾點: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常規教學。

  很多老師在教學這個內容時,都是從烙一張餅、兩張餅所需要的最短時間學起,這樣設計比較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容易從1張餅、2張餅的方法得出烙3張餅所需最短的時間,但是這樣設計也是將難點放低了,學生不需要進行太多的思考,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而我大膽的直接提出“烙3個餅至少要多少分鐘”來教學,因為要想解決“烙3個餅至少要多少分鐘”必須也要考慮烙1張餅和兩張餅所需的最短的時間。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很有魄力,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探究、比較與討論,終于使學生從中得出烙3張餅的最佳烙法,這種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大膽創新的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廣闊的思維空間。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是葉瀾教授建立的“新基礎教育”的核心理念。她主張“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中課堂教學的價值需要從單一地傳遞教科書上的呈現的現成知識,轉為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實現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這就要求教師應把“學習的基本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習的主動權真正掌握在學生自己的手中。新課標也強調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節課,本人能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第一位。本課以烙餅問題組織一系列的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體會優化思想,而不是以老師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維。比如,“烙3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讓大家吃上餅”,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對比的過程中掌握最佳烙法;又如,在總結“烙餅的總時間=烙餅個數×每面要烙的時間”這一規律時,老師沒有簡單的將結論給出,而是先讓學生解決“烙4張、5張、6張、7張餅”最短需要幾分鐘,然后再提出“如果要烙100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尋求規律,讓學生思維不斷碰撞,最終生成“求最佳烙法所要的時間的方法”,上升到構建數學模型,形成數學理念的高度。整節課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悟優化思想

  新課標提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獲取知道的學習方式之一。本節課在教學中本人立足學生的“數學現實”,先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積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猜想、交流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思維能力。放手讓學生討論,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始終讓學生面對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是重點環節。直至將“想法”與“發現”提煉、升華為一定的規律性認識。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重現課堂開放、生動的本來面目。如為了尋求“烙3張餅,最少需要多少時間”的優化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所獲得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學生的新的認識不是通過教師板著面孔的說教得到的,而是來自于發揮集體智慧的討論,是學生自己“悟”出的,變“教”為“探”,環環相連,激活課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發現了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妙處,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一節課下來,也有幾點值得深思,反思自身,在很多方面還需努力啊,主要羅列幾點,提示自己:

  1.課堂情緒調控有待加強,教師受學生的狀態影響較大,不能很好的自我調節。

  2.我對于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性問題,處理的不到位。

  3.一個小小的疑惑:很多教師提出疑問,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與眾不同,是否合適呢?會不會拔高要求?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3

  《烙餅問題》是人教版新課標新增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策略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在今天的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盡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烙餅問題的突破口,形成了多種方案并從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經歷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規律——建構模型”的過程,整節課我著重滲透了以下理念: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

  《新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如,這節課我以小紅家吃烙餅——正反面都要烙,(演示烙餅的過程)鍋里一次可以同時烙2塊餅引出問題:怎樣才能盡快吃到餅。讓學生操作、討論、交流。進而研究3塊、雙數餅、單數餅……,并從中發現規律。

  2、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方法。

  教學時我先設疑“鍋里面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烙熟一張餅的一面需要3分鐘,怎樣才能讓一家三口盡快吃上餅?”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理解題意,有個別學生已經說出了9分鐘這個答案,但是大部分學生說還是不明白的。這時我就順勢讓學生拿出圓片代替餅,讓學生先獨立操作演示。然后讓他們同桌演示,有困難的互相講解幫助。這樣,幾乎全部學生都理解了這個優化過程。這一環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了生動、現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受到烙餅的策略。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同時,適時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新課標指出:

  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除了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外,我還不失時機的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的開始和結尾適時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另外還對學生進行了數學史的教育,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烙餅問題”時,我借助課件首先引導學生觀察、理解情境圖里的內容。并提問,“烙1張餅需要幾分鐘?烙2張餅需要幾分鐘呢?”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呢?理解了問題情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分小組交流討論,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案,我讓學生把各小組的不同方案展示出來,讓大家比較各種方案的優劣。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發現更優的方案。本節課學生人人參與教學活動,用橡皮在兩面分別寫生“正”和“反”,小組合作模擬“烙餅”,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有思考、有總結、有收獲,最終達到提煉生成知識的目的。本節課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一、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要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組織了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了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體會了優化思想。

  二、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上,體現了“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在解決問題中,特別注意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結果,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會到了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滋生了優化意識,在合作交流中積累了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和魅力。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5

  “數學廣角”的知識成了這段時間的教學重點。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包括了:烙餅問題、合理安排時間(統籌方法)、排隊求等候時間總和、田忌賽馬(對策論)這四個內容。看看課時安排,只有四課時,書上的內容,也好像很淺顯。可是實際教學當中,要把各種方法在課堂中落實下去,知道過程,掌握方法,靈活運用,這其中的容量是很大的。下面就“烙餅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烙餅問題”是一節滲透統籌優化思想的數學課,它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簡單的優化思想,讓學生從中體會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的魅力。本節課我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基礎知識出發,創設生活情境,以“烙餅”為主題,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圍繞怎樣烙餅,親身經歷探索“烙餅”中數學知識的過程,逐步掌握烙餅的最佳方法。在本課教學中,我突出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方法。

  教學時我先通過一個設疑“家里的鍋每次只能烙兩張餅,兩面都要烙,烙熟一張餅的一面需要3分鐘,怎樣才能讓一家三口盡快吃上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理解題意,有學生說出了9分鐘這個答案,這時部分學生說不行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說可以的。我就順勢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代替餅,讓學生先獨立操作演示。然后讓他們同桌演示,有困難的互相講解幫助。這樣,幾乎全部學生都理解了這個優化過程。這一環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了生動、現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受到烙餅的策略。

  2、滲透數學方法的同時,順勢進行理性地提升。

  在教學怎樣烙餅省時時,學生通過操作后掌握了三個餅的烙法,但是光有這些感性的認識是不夠的,怎樣讓學生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提升呢?我讓學生來說說怎樣表示剛才的操作方法,有的學生用寫過程的方法,這時我就給學生提示了列表的方法:

  餅的張數123

  第一次正正

  第二次反正

  第三次反反

  學生通過列表來表達過程,對烙餅的策略有了進一步理性的提升。在進一步尋找規律時,也不再是簡單的操作,而要求學生操作后通過想像和思考來得出烙4張餅、5張餅、6張餅、7張餅……的策略

  3、讓學生通過多角度觀察總結規律。

  在學生得出烙2張餅、3張餅、4張餅……所需的時間后,下一步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談談發現的'規律并加以總結。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我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并總結出了以下幾種規律:①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可以兩張兩張地烙;如果要烙的張數是單數,就先兩張兩張地烙,剩下的就用烙三張餅的最佳方法來烙。②每多烙一張,就多用3分鐘。③烙餅的張數和時間的規律:用餅數乘3就可以知道烙餅的時間。

  愛因斯坦說“比宇宙更遼闊的是什么?是想象力。”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敢于向老師、向書本、向權威質疑挑戰,敢于標新立異。本節課結束時有學生提出:“如果一次能烙3張餅、4張餅或更多的餅,需要多長時間呢?”我相信,讓學生經歷了一次烙兩張餅,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的過程,學生是有能力推導出一次烙3張或4張餅的最少時間的。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6

  1、創造多種形式,突破重、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很短的時間讓學生了解烙一張、兩張餅至少需要的時間,為探究三張餅的最佳烙法作好鋪墊。在探究三張餅的最佳烙法時,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要12分鐘,我就問:“還有更省時的方案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迫使他們重新思考和操作。于是出現了兩種方法:第一種先烙烙兩張,再烙一張,學生提出異議,并讓他進行板演,出現我們預設的第二種方法:三張輪換烙。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兩種輪換烙的過程,直觀比較出第一種要烙4次,而第二種只需烙三次,節省3分鐘,又通過表格的填寫加深三張輪換烙的方法。為什么第二種三張輪換烙方法會比第一種方法節省3分鐘呢,通過再現直觀圖,學生得出:保證每次鍋子里總有兩張餅呀。并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為了突出“如何用優化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教學重點,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在探究烙兩張餅至少需要幾分鐘時,有的學生說要12分鐘,有的學生說6分鐘,從而引發分歧,激起學生爭辯及思維的碰撞。再通過各自陳述理由后對比發現:鍋子里同時烙兩張餅更省時省資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重要性。其次,在探究三張餅至少需要幾分鐘的時候,有的學生說要12分鐘,有的學生說要9分鐘。再次引導學生對比發現:兩張同時烙法操作起來簡單,三張輪換烙法雖然復雜,但更省時,也符合題意。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選擇優化思想解決問題”重要性的印象。另外,在探究6張餅的最佳烙法時,也許有的學生會選擇用同時烙法烙三次,有的學生會選擇用三張輪換烙法烙兩次。雖然兩種方案都是需要18分鐘,但通過引導學生對比發現,用同時烙法烙三回操作起來更簡便。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還要選擇操作過程的最優化。

  2、解放學生的手,讓學生操作實踐。《課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如,我讓學生明確要求以圓形紙片替代餅,與家人或小伙伴進行烙餅活動。這一環節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來,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升華。我要求用學具同桌模擬烙餅,一人烙餅,一人記錄。有多種方案的請輪流記錄。并且,這一環節,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了生動,現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時時為我們生活服務,從而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

  3、解放學生口,讓學生暢所欲言。上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展示、再全班交流,這一環節實現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是生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形成條理化,規律化的知識結構。在研究“烙3張餅需要多少時間”(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時,由于有小精靈的要求“怎樣才能盡快吃上餅”這句話,所以在實際的課堂里,雖然出現像教材中提到的烙一張餅要6分時間,烙3張餅要18分這一方案,但很快被孩子們自己給否定了,因為四年級學生能充分利用“每次能烙兩張餅”這個條件。

  4、給孩子一個發展的課堂。教材在最后安排了“如果要烙的是4張餅,5張餅……9張餅呢?”你發現了什么“。在課堂中,學生能根據表格中的烙餅方法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把多張餅都轉化成兩張同時烙或三張輪換烙,還有的孩子還從表格中發現雙數餅了兩張兩張的烙,單數餅先兩張兩張烙,最后三張輪換烙的規律;還根據表格中的烙餅張數和烙餅的時間之間的關系得出。”餅數×3=烙餅總時間“這一規律,使整節課得到升華,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它不僅僅是承載數學知識的地方,它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場所,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給學生一個創新的課堂,一個發展的課堂。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7

  數學廣角中的《烙餅問題》,其教學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烙餅”是一節滲透統籌優化思想的數學課,它通過簡單的優化問題滲透簡單的優化思想。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盡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以烙3張餅作為教學突破點,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佳方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利用手中小圓片代替餅,經歷了從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感覺效果不錯。

  重點:優化的思想——“同時”“節省時間”

  小學生關于“烙餅”并無過多的生活經驗,大多數都局限于“一張一張地烙”。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所給的條件“一口平底鍋內可以放兩張餅”,讓學生進行比較,明白“同時烙兩張”會“節省時間”,從而滲透“優化的思想”。同時也為后面探究“三張餅”“四張餅”……的“最優方案”打好基礎,使學生“保證每次都能烙兩張餅”。

  難點:規律的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

  突破這個難點時,我把“力氣”都使在“烙三張餅”的問題上。確實,在讓學生認識到“同時烙兩張餅可以節省時間”后,三張餅的問題是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在此,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借助手中學具試一試,探究“烙三張餅最少用多長時間”。之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教師相機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保證鍋內每次都能烙兩張餅”才是最優方案,所用時間“9分鐘”才最少。

  “兩張餅”“三張餅”的問題做為重點,讓學生弄清楚后,在后面的探究中,學生自然會認識到“張數為雙時,兩張兩張的烙”“張數為單時,先兩張兩張烙,剩下的三張同時烙”,那么烙再多張數的餅學生也不再會有問題。同時,根據烙2、3、4……張餅所用的時間,學生很快會得出“餅的張數×烙一張餅的時間=烙餅所需最少的時間”的規律,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

  數學廣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親近生活的機會,一個體驗生活的平臺。但因為大多數學生缺少生活經驗,所以學起來比較難。我們老師應發掘更多的生活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解決。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8

  《烙餅中的數學問題》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我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經歷探索“烙餅”中數學知識的過程,逐步掌握烙餅的最佳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優化思想。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爸爸媽媽和我每人要吃一張餅”來導入,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充分地感受到數學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生活的需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烙餅這件事,讓學生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不斷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過程中,發現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探究開始,我先以“如果一面需1分鐘,兩面都要烙,那么烙一個餅要多少分鐘?如果烙兩個餅呢?”開始提問,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如果烙一面需要1分鐘的話,那么餅的張數乘1正好就是最節省時間。接著,提問若每面烙3分鐘,2張餅需要幾分鐘,3張餅,4張餅……以3張餅作為關鍵,讓學生用圓片代替餅擺一擺,用圖畫一畫,表格填一填,讓學生在觀察、對比的過程中,體會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烙餅這件事,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不斷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過程中,發現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體會快速烙餅法的好處。

  在討論出三張餅的問題后,我提出了四、五、六、七、八張餅最快需要多長時間,我讓學生分別用表格填一填該怎么烙餅最節省時間,在填出表格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單數、雙數的烙餅方法有什么不一樣。得出,要烙的餅數是單數的話就兩張兩張地烙,要烙的餅數是單數的話先兩張兩張地烙,后三張用快速烙餅法烙。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需要烙餅的張數和時間有什么關系,同學們推理和猜測出:餅的張數乘3就是最節省時間,接著我追問3是什么,得出烙一面的時間×餅的張數=最節省時間。

  總體來說,這節課上得挺順利,但我感覺我一直帶領學生一步步操作,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質,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朝這方面努力。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成功之處:

  1.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在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準備的圓片進行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每次烙完一張餅,6+6+6=18(分鐘)

  (2)第一次烙1號和2號餅的正面,第二次烙1號和2號餅的反面,第三次烙3號餅的正面,第四次烙3號餅的反面,3+3+3+3=12(分鐘)

  (3)第一次烙1號和2號餅的正面,第二次烙1號的反面和3號餅的正面,第三次烙2號和3號餅的反面,3+3+3=9(分鐘)

  然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觀察,哪種方法可以盡快吃上餅呢,為什么?小組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后達成共識:每次總烙2張餅,別讓鍋空閑,這樣應該最省時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要烙4張餅、5張餅、6張餅……呢?你發現了什么?由此得出:餅的張數×每面烙的時間=所需最少時間。

  2.延伸拓展,啟迪思維。在學生發現烙餅的規律后,教師提出當每次最多能烙3張餅,這個規律是否依然適用呢?你又會發現什么呢?學生經過思考發現只要把餅的張數×每面烙的時間=所需最少時間轉化為總面數÷每次可烙的面數×每面烙的時間=所需最少時間就可以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總面數÷每次可烙的面數”實際上就等于餅的張數。

  不足之處:

  由于對烙餅問題進行了拓展,導致練習時間不充分,學生對于烙餅問題的規律掌握不夠熟練,出現了應用規律解決問題時學生對于每面烙的時間理解不到位,把每面烙的時間和烙一張餅所用的時間混淆,沒有注意到必須用餅的張數乘每面烙的時間。

  再教設計:

  對于烙餅問題的拓展可以留給學生課后進行思考,應該留有更多的時間對本節課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不留知識上的盲點。

【四年級數學上《烙餅問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03-08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04-19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05-24

烙餅問題的教學反思11-02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范文06-11

《烙餅問題》的教學反思范文11-24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11-21

關于《烙餅問題》教學反思08-11

《數學廣角》“烙餅問題”教學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