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
在課后,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梳理和反思,發現有兩個環節考慮不周。
1、三個提示的出現時機。
學生交流實驗設計時,我設計了三個提示。學生在交流設計時,也很好地解決了提示的問題。但是回答的質量不夠高,深度也不夠。反之,如果把這一環節調整到設計實驗之前,讓學生在設計實驗時討論一下,形成統一的意見,那么學生的回答會更到位。
2、建模解釋環節。
在建立模型解釋空氣熱脹冷縮原因這一環節,我借助于視頻幫助學生建立模型,讓學生在看完視頻后討論看到的現象:即運動越快,微粒之間的距離越大,體積就越大;運動越慢,微粒之間的'距離越小,體積就越小。再把看到的現象遷移,用來解釋空氣熱脹冷縮的原因。然而這部分內容太抽象,學生仍然處于半懂不懂的狀態。如果把教材上提供的文字解釋資料復印給學生,把資料和錄象結合起來,那樣學生的理解會更清晰。
當然在課堂中還有許多地方不夠理想,懇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06-10
《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教學反思07-02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10-31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范文02-04
《空氣的熱脹冷縮》的教學反思范文11-29
《空氣的熱脹冷縮》優秀教學反思06-15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5篇03-08
《空氣的熱脹冷縮》教學反思5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