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 1
本節課的目標是會推導公式(a+b)(a-b)=a2-b2,并能簡單計算。上一節學了多項式×多項式的運算法則,因此在回顧舊知識利用法則來計算(a+2)(a-2),(2x-y)(2x+y)的同時直接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問學生上面的兩個多項式乘多項式中各個式有什么特征?結果又有什么特征,學生的回答跟預測的差不多看是能看出來但要把他描述出來有點困難,因此指導并和學生一起用語言描述:二項式乘二項式中其中一項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數的積等于(自己不回答學生回答)兩項的平方差,這時就問對嗎?學生很快就能反映過來,更能加深印象結果應該等于相同項的平方—互為相反數項的平方。繼續探究同類型的計算:(x+1)(x-1);(m+2)(m-2);(2x+1)(2x-1),都能找到此規律,讓學生歸納出結論(用式子),因為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學生比較擅長,得出結論是:(a+b)(a-b)=a2-b2,因為結果是平方差所以把公式的名稱叫為平方差公式。接著那學生嘗試著用文字歸納,為了歸納的方便把連接兩項的符號看成運算符號,該怎么描述此規律:兩項的和乘兩項的差(提示學生這兩項跟前面的兩項是一樣的)等于這兩項的平方差,接著幾個二項式乘二項式的練習讓學生板演,目的是看看學生的易錯點并一起歸納怎樣做不容易出錯及應注意那些事項:利用平方公式計算,首先觀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點,用不同的符號把找到相同的.項和相反的項表示出來,并把它寫成公式的形式,先不要急著答案出來。讓學生比較用法則計算跟用公式計算的區別,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運用這一公式可以迅速而簡捷地計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項式乘法的結果,但運用公式計算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嚴格要求不能亂套公式。
為了讓學生理解公式的幾何背景,通過拼圖計算,既可以直觀說明公式的幾何特征,又可以體現數形結合。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 2
因式分解是第九章的重難點,公式法是多項式因式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課本中主要介紹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雖然應用的公式只有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但要靈活應用于解題卻不容易,所以我決定一個公式一節課。
在新課引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接著就讓學生利用平方差公式做兩個整式乘法的運算。然后,我巧妙的將剛才用平方差公式計算得出的兩個多項式作為因式分解的題目請學生嘗試一下。只見我的題目一出來,學生就爭先恐后地回答出來了。待學生回答完之后,我馬上追問“為什么”時,學生輕而易舉地講出是將原來的平方差公式反過來運用,馬上使學生形成了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之后,我就順利地和同學們一起分析了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兩數的平方差等于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討論了“怎樣的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可以說,對新問題的引入,我是采取了由淺入深的方法,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產生任何的畏懼感。接下來,通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鞏固讓學生逐步掌握了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
本節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靈活運用公式(特別與冪的運算性質相結合的公式)的能力較差,如要將9(m+n)2-(m-n)2化成(3(m+n))2-(m-n)2然后應用平方差公式這樣的題目卻無從下手。2因式分解沒有先想提公因式的習慣,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比如最簡單的將a3-a提公因式后應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學都是只化到a(a2-1)而沒有化到最后結果a(a+1)(a-1)。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 3
平方差公式本節課的重點是要學生明白平方差公式及其推導(含代數驗證和幾何驗證),并能應用平方差公式簡化運算,其中關鍵是要學生明確平方差公式的結構特征,準確找到a、b。為了讓學生對平方差公式有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先讓學生計算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兩位數乘法,進而將數轉化為字母,從代數的角度,利用多項式乘多項式的.知識,推導出平方差公式,接著從幾何角度讓學生加以解釋說明。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公式的結構特征,加深對公式的理解。之后,設計了一個“尋找a、b”的環節,通過這個練習進行難點突破。引導學生反思練習過程,得出“誰是a,誰是b,并不以先后為準,而是以符號為準”這一結論。緊接著給出兩組例題,考察學生對公式的應用。最后通過一組判斷題和補充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為了給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要從代數、幾何兩個角度證明平方差公式,但是從哪個角度入手,有利于知識的銜接,便于學生理解。最終決定給讓學生猜想結論,再用代數方法加以證明,后給出幾何解釋,符合知識的發生過程。
對于課本中的公式文字說明是“兩數和與這兩數差的積”的理解:公式中“a、b不僅表示一個數或字母,還可以表示代數式”。但這里說的是“兩數”,原因是所有的規律最初都是在具體的數字中發現的,然后才推廣到字母。所以這里說的數不再是具體的數,而是代表一個整體;公式中說的“兩數和與兩數差的積”,從這個角度說,這兩項應是完全相同的,差別只在于運算符號上。但由于我們之前介紹過“代數和”,(a+ b)(a-b)也可以理解為(a+ b)[a(-b)],就像許多教參上說的,是相同項與互為相反數的項,這樣就與課本定義發生矛盾。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在介紹公式結構特征時,只說“有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只有符號不同”,學生可以自己去理解。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 4
平方差公式的教學目標是:1、會推導公式(a+b)(a—b)=a2—b2,2。理解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幾何背景,并簡單計算;通過教學,我對本節課的反思如下:
本節課我從復習舊知入手,在教學設計時提供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推理、交流、等活動。學生剛接觸這類乘法,對于公式中的字母a、b用其他代數式替換,學生很難理解,所以我就運用δ和ο來表示,讓學生在題目中先找出δ和ο,左邊為兩數的和乘以兩數的差,在這兩個二項式中有一項(a)完全相同,另一項(b與—b)互為相反數。右邊為這兩個數的平方差即完全相同的項的平方減去符號相反的平方。公式中的a,b不僅可以表示具體的數字,還可以是單項式,多項式等代數式。提醒學生利用平方公式計算,首先觀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點,這兩個數分別是什么,其次要區別相同的項和相反的項,表示兩數平方差時要加括號。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運用這一公式可以簡捷地計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項式乘法的結果。我很細地給學生講了以上特點,學生容易接受,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錯誤主要是:
(1)判斷不出哪些項是公式中的a,哪些項是公式中的b;
(2)平方時忽視系數的平方,如(2m)2=2m 2。針對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對于共性的或思維方式方面的錯誤及時指正,以確保達到教學效果。平方差公式是乘法公式中一個重要的公式,形式雖然簡單,學生往往學起來容易,真正掌握起來困難。部分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公式,不能完全理解其含義和具體應用。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深入的專研教材,結合教學目標與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克服自己的弱點,盡量使數學課生動、自然、有趣。
【八年級數學上冊《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方差公式》教學反思(精選5篇)05-11
《平方差公式》教學反思(通用10篇)03-11
平方差公式教學設計10-20
平方差公式總結09-22
《平方差公式》教案09-17
平方差公式教學設計(精選16篇)06-21
《平方差公式》教學評課稿06-02
中學數學《平方差公式》說課稿范文04-28
平方差公式的優秀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