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

時間:2023-03-07 10:54:1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三篇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

  《認識周長》是孩子們以后計算圖形周長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三篇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讓螞蟻轉圈,讓孩子們猜一猜周長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長的“周”是周圍的意思。

  接著,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圖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過學生這樣不斷地指,去認識和理解必須是由起點到終點,也就是由起點回到起點,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過指一指,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等數學活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周長的含義。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些有難度的練習,出示了很多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停地說和指,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周長。

  最后設計了一些周長的計算。其實也是對周長定義的鞏固。該課時的教學從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課堂參與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不過在時間的安排上還可以安排多一點的內容,把時間把握得更加緊湊一點。

  但是在學生動手測量樹葉的'周長時,由于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我發現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不能較準確的測出葉子的周長,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許孩子們完成的會更好一些。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2

  “周長的認識”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于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但是學生的認識只是停留在這個圖形的整體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這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對于周長的概念還所知不多。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本節課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與生活有關,就為學習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

  二、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應在充分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提出“周長”這個詞之后,我借助游泳池邊上,長方形邊上,正方形邊上的點的移動展示,使學生心中對周長有個大概理解。再讓學生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周長是怎么樣的,又通過一個不封閉圖形來完善周長的定義。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練習中深化概念。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師生共同得出周長的概念之后,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練習,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對知識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3

  “周長的認識”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于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

  “周長”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但是學生的認識只是停留在這個圖形的整體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這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對于周長的概念還所知不多。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

  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通過操作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對此,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1、劃一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的活動來比劃出學過的平面圖形,這一動作正體現了對圖形“一周”含義的滲透應用。

  2、描一描。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形的邊線描一描,追問學生“你是怎樣描的?”從而理解正是沿著圖形的一周來描的,從一點開始,回到這一點結束。這正是周長意義中對“一周”的更進一步認識和理解。

  3、剪一剪。通過剪兩個大小不同的笑臉,讓學生體會出圖形的一周是有長有短的',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了“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抽象概括出“周長”的意義,讓學生對所學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

  二、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我設計了很多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停地說和指,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周長。由于這一內容或概念的教學時間上比較充裕,所以后面相應地設計了一些周長的計算,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和應用比較充分。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4

  《認識周長》這節課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圍樹葉邊線爬一周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利用桌布及樹樁面,讓學生觀察感知“一周”,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接著讓學生觸摸感知課本封面的.周長,以及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描一描,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深化概念,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后,抽象出圖形周長的概念;最后學生動手測量物體面及平面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經歷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

  這節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地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教師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總結概念。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現、提升數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后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我首先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周”字,請學生說這個字的意思。學生根據自己已有語文知識經驗的基礎,很快就說出:“周就是一周、一圈的意思。”我順勢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有關。”接著,我又在“周”字的后面加了一個“長”字,問學生:“那你知道“周長”這個詞語的意思嗎?”學生很自然的答道:“那就是一周、一圈的長度。”看來,學生對于“周長”的概念還是有一定的認識的,怎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呢?這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樹葉的周長、用繩子圍一圍課桌的周長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并理解實物外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為后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教學的第三個步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封閉圖形”這個詞。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不封閉的'圖形,問:這個圖形有周長嗎?學生異口同聲說:“沒有,因為它沒有封起來。”從學生的回答中,說明學生對封閉這個詞已經理解,就是不能正確地表述。在學生理解了“封閉圖形”這個詞語的基礎上,我請學生說說:“你認為什么叫周長?”學生很快說出了周長的概念,教師順勢完善周長的板書。

  在教學的最后,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還增加了將幾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或一個十字架型,讓學生描出并算出拼成后圖形的周長。這個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而且還為以后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總之,我感覺今天這節課最遺憾的還是小組合作,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有的學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6

  我講的這一課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周長的第一課時,課題是周長的認識。本節課是讓學生以小組活動動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體的邊線的長度就是物體的周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我的教學設計是相符的,達到了教學效果。比如:

  (1)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在一起。

  在組織活動之前,我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小布料花邊的長度呢”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后,在小組合作解決,最后全班共同交流看法,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去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表達,怎樣傾聽。

  (2)提供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并為它提供展示的`機會,由于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比較各自方法的特點,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3)用學生喜歡的游戲做練習,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但某些環節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思考。

  (1)學生對給出的材料沒能充分運用,比如:部分小組不知道圓形紙片的出現有什么作用,說明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思考是不靈活的,在平日的教學中就要多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規定固定的模式。

  (2)由于自己有些緊張,出現了口誤的現象。

  (3)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又是一個問題教師重復幾次,學生還不能回答到位,今后要在問題的提問上將酒店藝術。比如:在游戲環節,請學生到前面用皮尺量出學生的頭圍,我卻說成了頭的周長,導致有的孩子不知所措,用皮尺量出了頭的上下的一周,歪曲了題目的本意,如果在游戲之前加上一句話:老師想買一頂帽子,到底應該買多大的呢?或者用一個手勢加以表示,運用肢體語言,使得學生能正確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反思到了自己的弱點,同時它也是我今后努力奮斗的方向,今后的路還很長,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會取得點滴進步的。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7

  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并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本課我作出以下幾點反思:

  一、讓學生去發現——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

  發現學習就是讓學生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親自去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性。在這個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種興奮感和自信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教材采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游泳池池口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周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讓學生指一指生活中物體面上的邊線,如:數學書、三角尺和課桌等。學生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現,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

  二、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讓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真實有效。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主要要學會測量兩種圖形:一種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一種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

  在探索測量曲線圖形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量一量樹葉的周長,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可以用線來測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線圍一圍樹葉的周長,最后用尺量一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力求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但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限,這一環節操作起來總顯得有點困難。

  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通過比較交流,發現先用直尺量每條線段,然后計算得出周長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由此,學生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三、讓學生去創造——在個性創造中發展數學思維。

  教育具有創造未來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特征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征的。在課尾,我組織了量一量自己腰圍的活動,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造,有機會展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課后想想,這一環節放在課尾,似乎有點簡單,學生已經量過樹葉了,而量樹葉遠比量腰圍要困難,所以可以設計一個更有深度,更意義的環節。讓學生在創造中發展數學思維。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在《周長的認識》課堂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從揭示周長概念到引導歸納不同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每個環節都創設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情境,促使學生自覺地應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周長的概念,選擇理解的方法求規則或不規則圖形的周長。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在教學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注意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設計三個層次的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周長的含義。先設計讓學生理解“圖形一周”的活動(讓學生觀察3只小動物沿不同圖形爬行一周);再設計理解“一周長度”的活動(讓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提出問題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長度);最后設計理解“封閉圖形”的活動(在對比中理解什么是封閉圖形)。通過這3個活動,學生對“周長”的含義理解就比較透徹了。

  將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作為重點來教學。求長方形的周長可用直接測量、計算的方法,而求葉片的周長卻先要用繩子圍出一周,再來測繩長,求圓的周長更可以用滾的方法,使學生體會由線段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測量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在設計練習時,我設計的有梯度的練習,并以“闖三關”來激起學生的積極性。第一關是求不同形狀圖形的周長,是基礎練習。第二關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小明沿著跑道跑一圈,跑了多少,要求學生能想到求小明跑了多少米,也就是求跑道的周長。第三關是一個圖形的變換,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的周長是多少?讓學生明白圖形變換后,周長的變化。

  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一個焦點。本節課,我刻意設計了幾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怎樣求3只小動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長方形周長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測量周長的方法可以有很多,量一量、圍一圍、滾一滾等。在教學中,無論是“觀察、發現”還是“聯系實際”,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再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不僅學習了新的知識,而且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課合理的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使之成為學生理解周長概念的強有力工具。如在課程的引入過程中,電腦動態逐一出示三個不同的卡通動物圍繞不同圖形爬行一周的動畫。以激趣和設疑為目的,層層深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造,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學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9

  《認識周長》這節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我覺得有就一處的設計對教材內容挖掘得太過深徹了。我一共設計了六個圖形讓學生判斷那些圖形有周長,那些圖形沒有周長,為什么?在學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還有兩個是不封閉的圖形,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感受圖形邊線具有封閉的特性,從而使他們知道在指物體表面周長的時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斷。其實后來的幾個環節都是叫學生指周長,都在暗示著讓學生體會周長的這一特征,所以前面強調邊線的首尾相接是沒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其次,是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試一試”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樹葉的周長時,我發現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而且整個測量過程用時比較多,細細想來是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許會避免上述的問題。有學生說用繩子圍著樹葉一圈之后,把繩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樹葉的周長是多少,這時我卻沒有抓住機會適時給學生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又如:在實踐聯系計算圖形周長時,我出示的是課本“想想做做”第4題,其中第一個圖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個是等邊三角形,第三個是平行四邊形。其中就體現了一個從一般到特殊的過渡,有很多同學就選擇使用比較簡便的乘法來計算,而我卻沒有抓住機會,讓他們體會文本的意圖。如若能讓學生就圖形的實際情況來說說為什么能用乘法的話,相信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一定會更深。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0

  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本節課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與生活有關,就為學習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周長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機械地學習只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課的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課從小螞蟻爬了樹葉的一周這一情境引入,生動有趣。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也為周長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面的尋找身邊事物的周長,也都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知識。這里體現了數學回歸到生活的思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應在充分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提出“周長”這個詞之后,我借助游泳池邊上,長方形邊上,正方形邊上的點的移動展示,使學生心中對周長有個大概理解。再讓學生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周長是怎么樣的,又通過一個不封閉圖形來完善周長的定義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練習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師生共同得出周長的概念之后,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練習,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對知識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于是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我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合作、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并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尢其是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法進行優化,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五、拓寬應用,為后面的知識做好鋪墊

  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拼一拼:

  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你能上來指一指嗎?它的周長是多少?

  3個邊長1厘米的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又是多少?

  2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呢?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而且為以后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1

  認識周長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通過以上“看、摸、描、量”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說說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后教師總結并在黑板上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接著課件出示:找圖形的周長﹑比眼力活動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總之,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念。從“看”到“指”從“ 指” 到“ 描”又從“描”到“量”。不斷更新的活動對學生來說充滿了挑戰,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如我想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但由于課件出現一點小麻煩,心里著急,也就沒能很好、充分地利用好課件進行導入,對教材沒把握好,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不是很好,導致學生后來對“周長”這一抽象概念還是有所模糊。同時,由于自己經驗不足,所以對課堂出現的一些突發狀況并不能很好地處理。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2

  在《什么是周長》一課時,重點體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和體驗"兩個理念。從課中,我感覺到,惟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長",經歷一種生活體驗,才能讓學生對原來認識的"周長"達到真正的"數學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而這也正是《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過程性目標中學生"體驗"的價值所在。

  1、注意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首先我從學生生活引入,出示飄落的樹葉,學生因此有了描樹葉的欲望;緊接著通過描樹葉的輪廓來增強對一周的感知。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然后又讓學生通過量一量、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周長的認識。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在老師語言的`激勵下,學生先通過觀察發現生活中周長無處不在。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用合適的工具去測量腰圍等等。通過這個環節拓寬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不足之處就在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比較少。由他們之間的質疑碰撞后產生的火花,其實是學生最大的收獲。在今后的課中我應該思考老師在課堂中如何發揮引導作用。

  在教案和試講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本教案和其他教案的相同之處有:一方面是注重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和其他教案有所創新的地方有:整體設計體現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創設圖形家族爭吵誰的周長長,利用學生愛幫助別人的特點,引出問題"什么是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由學生自主選擇測量方式,并合作交流測量結果和體會;布置作業為:在方格紙上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圖形(每格邊長1厘米),使學生將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延伸到無限的課外。

  總之,教學的關鍵在于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讀教育書刊,使自己在教學中有所進步。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3

  《認識周長》是一節概念課。這一課是在學習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活動一,指一指。結合身邊的物體,舉個例子,來說一說哪部分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通過指一指的活動,學生不僅知道生活中有“周長”,還會在生活中找到物體的某一部分的長度就是周長。

  活動二,描一描。把你認為有周長的圖形找出來,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反饋時,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三號和四號圖形上。通過三號的辨析,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4號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的對比,發現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的'區別,明確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也避免了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則圓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

  三、不足之處

  作為一名新教師,對于這節課的大概框架還是把握得比較好,但是在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練習環節,出示五邊形與凹五邊形時,問學生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比較長?學生說兩個一樣長,說把凹五邊形的中間兩條邊往上拉,就一樣了。其實學生可能在那時候想著的就是圖形一樣,所以周長一樣。對于這點,我認為處理不當,應該再次追問“這樣只是圖形一樣,怎么就確定周長一樣呢?”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實這兩個圖形都是五根小棒圍起來的。

  另外,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意見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的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4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階段,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簡單圖形的周長,并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要求不要呈現周長的定義,但要求通過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5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全新的課堂,開放的舞臺!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讓學生從“剪”入手, 在“做”中升華,創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臺,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在快樂的舞臺上綻放思維的火花.這,就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全新理念!回顧本節課的的教學,個人覺得有以下特點:

  較成功之處:

  一、取之生活素材,活用教材。

  教學中,對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適當的調整、重組,使教學思路更清晰。

  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概念。

  “周長”這一概念學生首次接觸。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我先送給學生一個禮物——笑臉,希望他們天天開心、天天快樂。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剪下笑臉,說一說笑臉的邊線。接著讓學生指一指建甌市地圖和樹葉的邊線,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和從身邊找出其他物品的邊線,描一描各種喜歡的'圖形的邊線。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鞏固了學生對周長的認識,發展了數學思考。

  三、解決生活問題,創設情境。

  在揭示了周長的概念之后,創設了“想辦法求名片和一元硬幣的周長”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實踐、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把數學知識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

  一、物體的一周的邊線的長就是周長,這里強調“一周”的長。所以每一個物體在指出周長時都必須以一個點為起點也是終點。我在教學時忽略了,使得學生在測量物體的周長時誤差較大,其實這也不利于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

  二、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兩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總之,在課前分析、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是關鍵。對自己的不足有了認識,就給今后的學習教學指明了方向。朝這個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到,做好,做得更好!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616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測量方法。

  2. 通過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建立周長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4.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并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畫,樹葉等可以描述周長的物體。

  學具準備:三角尺,水彩筆,細線,不同形狀的樹葉。

  教學過程:

  一、觀察操作,認識周長

  1、激發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畫有彩色圖形的紙,談話:老師畫了許多彩色的圖形,我打算把它們剪下來送給表現好的同學,要把圖形完整的剪下來,你認為應該怎樣剪呢?

  師:對,沿著圖形一周的邊線剪。(板書:邊線)讓學生指一指,老師剪下一個圖形送給剛才發言的學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數學課本,你能不能指出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師:同學們都是從左邊為起點開始指的,那能不能從右下邊為起點指?在指邊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獨立指出課桌面和三角尺的邊線,再在小組和班級中交流。(課件動態演示指出這三樣物品的邊線。)

  3、認識周長

  出示游泳池圖,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嗎?學生指出后,再用動態畫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邊線。

  談話:游泳池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板書:周長)周長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長是長度的意思。

  請學生舉例說說一些物體的面的周長。如樹葉、文具盒上面、作業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長。

  [設計意圖: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說一說等活動,充分感知事物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認識周長后再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長

  1、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樹葉的周長,那有什么辦法知道它的周長是多少?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小組同學合作動手圍一圍,量一量,記錄在紙上。然后用課件動態演示測量樹葉周長的方法,同時強調樹葉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先用細線圍一圍,再把繩子拉直了量出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計算圖形的周長(試一試)

  談話:把書打開到61頁,看試一試,你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嗎?你能說說什么叫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周長嗎?你能想辦法求出它們各自的周長嗎?同桌討論,指名說說自己的辦法。

  學生獨立測量、計算,然后在全班反饋。(反饋時用課件演示。)

  總結: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應先量出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后把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相加。下面同學們就來比比誰算的快、算得準。

  3、練一練

  ①做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訂正時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題。

  課件出示題目,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打開書看書獨立做一做。做好后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反饋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師生共同評析。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圖形的周長求法,通過圍一圍、算一算等活動,鞏固對周長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化,發展數學思考。]

  三、聯系實際,應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圖形的邊線,讓學生說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完成。最后課件演示描出邊線。

  2、實際測量(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拿出幾片不同形狀的樹葉,量出它們的周長大約是多少厘米,在小組里展開測量活動并交流。教師注意了解學生的操作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3、解決問題(做想想做做第6題)

  談話: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長,你能找一找嗎?(圍繞腰一周的長度稱為腰圍,還有胸圍、頭圍。)先請一名學生為老師測量腰圍,再讓同桌互相測量腰圍長度,學生匯報是怎樣量的,腰圍是多少。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時要量一量腰圍和胸圍,買帽子時用到頭圍。測量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師:剛才我們測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長,說一說,你還想測量什么物體的周長?布置學生課后測量大樹樹干的周長。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測量的活動中,進一步掌握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方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激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總結歸納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獲?

  教師小結:這節課里,大家不僅知道了什么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于發現、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設計意圖: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觀察、操作、計算、感悟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具體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課始終貫穿著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特點,更體現了以活動促進發展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認識周長的知識設計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連串的數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靈活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作了適當的調整、重組和補充,使教學思路更清晰,教學環節更連貫。比如,引入周長的概念時,沒有直接出示課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讓學生先指物體面的邊線。認識游泳池的周長后,讓學生再舉例說說其他物體面的周長。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操作的過程直觀、清晰的展示給學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學習興趣。課堂上提供給學生的素材都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量樹葉的周長、量腰圍等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感覺到的現實,提高了數學的應用意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7

  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1、指周長:

  指一指手中不同圖形的周長;

  2、說周長:

  說說在通過指周長后你對周長的理解;

  3、畫周長:

  用彩筆畫一畫手中樹葉圖形的周長;

  4、找周長:

  找一找我們身邊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長。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則圖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滾動(圓形).體現了從多種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8

  周長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長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長”字的意思、周長的函意、判斷周長、描周長、量周長、再到用周長的。但在第一次試教時就發現,學生根本就不能自己從字面上去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周”字,在些學生說成是周圍、周邊、一個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學周長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學周長的意思時我參考了一位老師的教法,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物體表面的一圈,是從哪里開始,還是從哪里結束的,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離開了物體表面外面的邊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這樣講學生理解起來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試教完時,有些老師在評課時指出,按這樣的上下去學生會有點固定得太死,沒有充分動起來,包括動手和動腦,這就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再想一想,其實教材只有一頁紙,內容就是兩個圖和一句話,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第一幅圖就讓學生知道上面的圖形是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們的周長。第二幅圖是讓學生動腦動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圖形的周長,規則的圖形直接用尺來量,不規則的圖形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針對這里我特意設計了給兩個信封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合作,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圖形,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工具,讓他們想辦法用這些工具量一量這圖形的周長,在量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來量,鐘和樹葉這些不規則圖形要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但在上定教課時,由于我講不夠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視時發現有一個小組的同學量了信封外面這張表上面的圖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圖形的周長,在我指導下才改過來。因此應該在學生活動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

  學完周長之后就應用周長來為我們服務,也就是量腰圍買褲子,第一次試教時發現這把量身尺有兩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單位,一面是用寸做單位,有個別學生讀錯了。這里也是一個在活動之前,沒有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這個問題已經出現過兩次,看來這是我個人比較大的缺點之一,下次上課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實際應用的這一個環節我自己覺得設計得比較好,讓學生運用剛學完的周長知識為自己選褲子,還有周長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動畫來結束這一節課,也讓學生知道周長這一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創造發明的,在自然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和規律等著你細心的發現,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很喜歡。

  在設計上要有多種預案,大擔假設細心求證。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利用漢語知識的特性和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直接導入問學生周長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長”字是什么意思?周長合起來是什么意思?這樣導入又直接又快,當時我問“周”安是什么意思時,學生就回答了“周圍”,“一個星期7天”等意思上,沒有回答到點子上來,方法雖簡單但行不通不通。后來才改過先認識一圈就是一周,再說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要注重細節。例如生活當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會跑到內圈上的,但我們這節課所講周長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邊上,開始時我沒講清楚以至于請同學上來黑板上運動場上一圈時,他就畫到了內圈上,如果我在開始的時候多講一句,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所以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課堂上來。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9

  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學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一、通過操作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二、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節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我設計了很多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停地說和指,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周長。由于這一內容或概念的教學時間上比較充裕,所以后面相應地設計了一些周長的計算,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和應用比較充分。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20

  這學期的青年教師磨課比以往來的要早一些,開學第一周就貼出來青年教師的磨課安排表,我是第五周開始磨課。我的計劃是第三周就開始選課,在網上搜查資料,第四周先組內磨課,第五周正式第一次磨課。

  一開始,我選擇的課是第五單元的《倍的認識》,因為去年去xx參加 全國教育名家論壇時,聽過劉松老師講過這節課,想著照著名家的思路去講,應該可以節約備課的時間。然而,在找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名師的課只能看,不能模仿。因為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認知上是一個質的改變,看著越是簡單的知識越難講清楚。通過一個星期的不斷查閱資料,不斷修改教案,我覺得放棄這節課。我趕緊向教研組長清霞姐和其他老師請教,最終確定下來講《認識周長》這節課。這節課之前很多老師講過,比較中規中矩,沒什么亮點,但也不會出錯。

  我在講公開課時,一般的思路是第一確定課題,第二仔細閱讀教參上的內容,如果教參上有這個課的教案,那就會被我重點反復的看。第三在網上搜索關于這節課的`名家視頻,第四搜尋教案,一般找別人講過的優質課教案,看到哪個環節特別好的就摘抄下來,或者先收藏起來,第五是確定好講課思路后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教案,理順講課的環節,制作課件。按照這個順序,我開始準備《認識周長》這節課。

  第一個試講是在三(1)班,全組的老師都來聽了,因為是第一次講,有點生疏,講完后大家都給我提出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我馬上進行了修改。原來用的是毛線來讓學生理解化曲為直,但是毛線比較軟,現場圍圓形時不容易圍成,而且下面的學生也看得不清楚。我換成了鐵絲,提前圍成樹葉和鐘表的形狀。動手測量環節原來是讓學生把數據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本上,但是有些學生不太明白,不知道怎么記錄,我重新設計了一張表格,每組發一張。圖形的一周和圖形的周長區分的不夠清楚。

  第二次是在三(3)班,還是全組出動,這次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案也更熟練了,教學環節也記的更清楚了。最大的問題是學生還是不會說一個圖形的周長,提問一個說的不完整,我補充一下,再提問還是不完整,我感覺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有點多了就自己一總結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課后大家反映的就是讓學生說的太少,就聽見我一個人在講,測量環節,因為小組四人共用一張記錄表,有的測量完了就等著正在填寫的同學,而有的是自己測量一個數據就記錄一個數據,而不是我想的這個圖形全部測量完了一塊兒填寫。下次我應該每人發一張記錄表,這樣就可以互不干擾了。

  本來安排的第二次磨課是在29號,那天又開運動會了,第六周是國慶節放假,第七周又因為排練建隊節的活動,繼續推遲。第八周時,我問組長我什么時候上課,結果組長問了校長說今天下午第一節課要上,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快了吧,能不能換個時間,但是轉眼一想,早上早利量。算了,反正已經上過兩次了,整個課的流程也已經清楚,就是中間隔了兩周有點生疏了。于是中午也沒有回家,趕緊把教具一樣一樣的準備好,把教案又重新熟悉了一下,可是時間還是緊張的。下午,在緊張中上完了這節課,中間有個環節我忘了,看了一下課件才想起來。上完課我長舒了一口氣,自我感覺講的不是很順暢,話有點啰嗦,到后面課堂紀律有些亂,匯報時學生聽的狀態不太好,尤其是最后鞏固提高環節,當時已經下課了,外面有點吵鬧,學生也坐不住了。我快速總結了一下,結束了這節課。

  回到辦公室,我已經做好心里準備,等待著宋校長和評委老師們的批評了。沒想到宋校長先表揚了我這節課,教具準備的充分,課件制作的也很精心,尤其是里面的動畫部分,對突破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組合作時同學們相互配合的很好,是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又表揚了我們教研組,很團結,平時教研也很扎實。聽到這里,我內心真的很興奮,感覺到自己的努力終于被認可了。張國立老師還把我上課的圖片發到全體數學老師群里,表揚我的表格制作的很好,教具很新穎。

  最后宋校長指出了一些問題,很有針對性,聽了之后我越來越覺得宋校長的水平真的很高,很多地方我都沒有想到,也沒有這種意識,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不到位。

  (一)前面的內容有點重復。介紹一周時,還有一種情況沒有考慮到,繞著樹葉外面跑,沒有沿著邊緣,要跟學生強調好,必須緊貼樹葉的邊緣才是一周。

  (二)匯報交流環節是重點,當同學們匯報完了,老師要適當的總結和提升,而不是單純的復述一下學生的話,當一個擴音器。

  (三)測量周長時,把平行四邊形換成正方形,因為下節課就會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備課時要考慮教材的連貫性。

  通過這次磨課,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之處還是對教材不熟練,每次講課就只是講這一節課,沒有想到前后的聯系。在數學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后面我會重點研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這本書,平時在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反思。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9-08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05-07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0-10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08-30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08-30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08-11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1-01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9-08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0-23

《認識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