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
篇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通過對數據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通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并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帶著自己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
課堂是充滿未知的,盡管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但課堂上所呈現出的效果,還是與自己的設想大相徑庭。
(1)數方格中的得與失。
教材中所設計的數方格的過程是緊跟上圖中的花壇來的。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后畫在了方格紙上,讓學生把方格紙上的1格看作1平方米來數。這與學生以前的數法有了細微的差別。再加上平行四邊形中有不滿1格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面積準確的數出來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沒必要讓已經遇到新問題的學生再添上不必要的負擔,哪怕是微小的負擔。所以,我打亂了圖形與花壇原有的聯系,沒有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方法去數,而是讓學生按照以前的方法,單純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厘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更好了。”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學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學生數好以后,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可惜的是由于緊張,這個環節給漏了。這成為本節課的一大敗筆。事后我自己安慰自己:其實,只要數出來了,怎樣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察數據找規律。但客觀上講,這讓我失去了一個滲透割補法的機會。在數方格的過程中,聰明的學生肯定能想到把左側沿著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這時,我就可以隨即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可以為學生以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2)面積推導中的意外收獲。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圖形,課前,我并沒有對學生抱太大的希望。學生能說出兩種方法就很不錯了。為此,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演示的課件,以備不時之需。但學生的表現出乎了我的預料。
“老師,我是這樣拼的。我從平行四邊形左上角開始,把多出來的一塊向里折,就出現了一條線,然后沿著這條線剪下來,把它拼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就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王昱璇說。
“老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是直接把平行四邊形對折,然后沿著折線剪開,也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熊耀方法很獨特。
“我是把平行四形兩邊都剪下來,然后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付玉提出了自己的做法。
“你覺得合適嗎?”我把判斷的權利交給了學生。
“不行,雖然也能變成長方形,但是,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少了兩塊。”劉子謙認真分析道。
“我們的目的是把平行四邊形變個樣,所以不能讓它缺損。”我肯定了劉子謙的說法。
“誰能幫忙改一下?”
“只要把剪下來的兩小塊加上就可以了。”易凡把剩下的兩塊小心翼翼地加在了一側,又把它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形。
“我把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劉子謙補充說。 他的方法立刻引起了爭議。
“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剛才就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根本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我又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易凡拿著自己失敗的作品站上來說。
“為什么都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這兩位同學拼得結果卻不同呢?”我把兩位同學的作品同時放在展臺上,讓大家觀察。
“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同。”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能拼成長方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有什么特點?”我繼續引導。
“這條對角線,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看來,只有沿著高剪開才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我適時總結。
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都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變了,但是面積沒有發生變化。為后面研究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了知識儲備。
這是我比較得意的環節。但功勞不在我,而在我的學生。
篇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先是讓學生大膽猜測兩塊香蕉地(等底等高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哪一個大,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其實它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系,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四、我的遺憾
課前預設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后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課學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種,后兩種學生沒拼出來,如果在下一次試教中,我想嘗試著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動手實踐,剪出第二、三種剪法。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篇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幾何圖形計算的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 , 我可以看到 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 本節課 成功的關鍵在于 教師大膽放手,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小學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回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征。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新課程強調突破學科本位,砍掉學科內容的繁、難、偏、舊,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
本節 教學中, 我 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于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上述這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進,教學中我有意設計了曹沖稱象這個同學們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
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后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接著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于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有的同學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因為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而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才得到“靈感”的,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各種方法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只有在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切忌太多、太小、太直,那種答案顯而易見的一問一答式的問題要盡量減少。上述教學片斷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想什么辦法自己去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這一問題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發現公式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學生就開始思索、實踐、猜想,并積極探求猜想的依據。當學生初步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后,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種方法行的通嗎?”這個問題把學生引向了深入,這不僅使學生再次激發起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同時更是一種科學態度的教育。其次,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問題意識要倍加呵護與尊重,師生之間應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充分披露靈性,展示個性。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問題。于是, “ 平行四邊形面積該怎樣求?是等于兩條鄰邊乘積還是等于底乘高? ”“ 該怎樣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 ”“ 怎樣用數方格來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怎樣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 ”這些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自然產生,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從而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12-02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11-13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07-0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5-27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反思01-0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1-0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6-2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7-30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1-07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