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運動中》的教學反思
4月1日,我講了一堂科學公開課——《一切都在運動中》。課后,對我這這堂課的設計和教學做了細致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具體而言,我的這堂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教學環節把握不透
本課包括五個基本環節:交流、交流、拓展、問題、交流,每一部分都在教材上用明確的.圖標表示了出來。但是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些圖標,更沒有去想這些圖標所表達的作用,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偏差,應該讓學生交流的部分,變成了自己的講述,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
問題二:教學重點、難點把握不到位
教材第二環節交流部分是重點,也是難點,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參照物,讓學生明確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同。由于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的不足,在引出參照物概念后沒能指出“運動位置變化”,在接下來的環節中,由于學生對參照物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導致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問題三:利用身邊資源不夠
教材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坐在車內體會汽車是否在前進。教學中,我只是利用課件讓學生理解,沒有完全以生活中實際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學生雖然能根據生活經驗說出一點,但是有些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參照物而不知道怎么來說。
問題四:教師講得太多,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太少
這堂課的教學還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給予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太少了。而科學課更應該以學生為本,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發現。而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看成是給學生講解知識點,沒有意識到這個知識點的獲得,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討論、交流得出來的。
回眸自己一年多的科學學科教學,以上幾個問題,不僅是在這堂課中暴露出來的,在平時的課堂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上好科學課,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今后的教學中,在科學教學中,自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鉆研教材,向有應驗的老師多請教,爭取早日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