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去年的樹》教學片斷及反思范文
【情景說明】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描寫的是關于鳥兒和樹深厚友誼的童話故事。全文語言樸實無華,通過四次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因此,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以讀為本,力圖先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想象童話角色的心理,繼而能夠在讀中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并且通過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逐步體會文本所蘊含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人文精神。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師:小鳥兒和樹是多年的好朋友。課文中多次出現了“好朋友”這個詞,請你找一找,做上記號并讀一讀。
指名讀有關“好朋友”的句子。
師:讓我們再來讀書,看看哪些地方能具體體會到它們是好朋友,請你把讓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再放聲反復讀幾遍。
(生自讀)。
師:誰愿意把你的感動與大家一起分享?
(生讀第3~5自然段。)
師:聽他的朗讀,你感覺到這對好朋友在分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1:我感覺到它們都特別不想讓對方走。
生2:我覺得大樹的心情此時雖有些失落,但它也很期待小鳥再給它唱歌的那一刻的到來。
師:假如你就是那棵大樹,你能以第一稱的方式來讀出你當時的心情嗎?
生2:我試試吧!
(略思考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鳥兒就要離開我,飛到南方去了,我的心里好失落。走之前,我對小鳥說:“再見了,小鳥!明年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好嗎?”
鳥兒說:“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說完就向南方飛去了。目送著小鳥離開,我是多么希望能早日再見到他啊!
〖教學反思
諾瓦利思說:“人的心靈──有著比內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東西。這就是自我感覺、興奮的感覺性。”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讓他們自主選擇受感動的地方來讀一讀,說一說。這一自主選擇,滿足了個性和閱讀的需要,這樣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而且還為創意性朗讀打下基礎。在學生說出不同于別人的感受時,教師順勢引導他試著換一種人稱表達方式來朗讀。通過創意性的朗讀,學生對大樹與小鳥分別時的心情體會更深了,對他們友情的認識更進一步了,而這些都為挖掘文本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做了鋪墊。
〖片斷二
師:“天天給樹唱歌,”說明它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你有這樣的好朋友嗎?
生:有。
師:有這樣的好朋友,你感覺怎么樣?
生1:我感覺很快樂。
生2:我感覺很幸福。
師:請你帶著這種感覺再讀讀這幾句話吧!
(生讀。)
師:我們都能感受到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在向我們傳遞,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
〖教學反思
在朗讀指導中,教師切忌把自己對文本的'感悟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機械的模仿讀,這樣的朗讀指導是十分空洞,蒼白無力的。課文都是來自于生活,只有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使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相應的生活場景,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才能在感情上與作者達到共鳴,再讓他們把此時的心情讀出來,才會有一種“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片斷三
四人小組分角色演讀小鳥與樹根、大門、小姑娘的對話。
師:剛才這組同學的表演,你覺得誰演得比較好?或是哪個角色你能演得比他們更好。
生:有一個角色我能演得比她更好。
(讀樹根的話)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呢?
生1:我覺得樹根也是樹的一部分,它們也是朋友,所以語氣應該是有些傷心的。
生2:我來演一演大門。
師:她演得怎么樣?
生3:她演得很好。瞧它那傲慢、冷漠的樣子,好像這棵大樹跟它沒有關系似的。
生4:大門它瞧不起小鳥的問題,覺得本來就應該把大樹拿來做東西。
生5:它對這種事見得多了,一點都不同情樹。
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再來演一演吧!
〖教學反思
朗讀要讓學生動情就應抓住易觸動學生情感的地方,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去體驗。教學中,教師通過再現文中的相關情境,利用“角色”這一觸動學生心弦的情感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強化感受,使學生對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從而引起共鳴。學生在共鳴中動情,情動而辭發。此片斷通過演讀對話,學生從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體驗中產生多樣的解讀,學生多姿多彩的個性也在誦讀中得到張揚。
〖片斷四
師:兩個“看”字似飽含著鳥兒的千言萬語。假如你是這只小鳥兒,你會對樹說些什么?
生1:樹啊,真的是你嗎?你怎么會變成這樣呢?
生2:我的朋友,我唱的歌你聽見了嗎?
生3:大樹,永別了,我要走了。我現在已經為你唱歌了,我以后還會尋找別的火柴的蹤跡再為你唱歌的。
師:兩個“看”字流露出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與眷念。讓我們把這深厚的友情一起歌頌吧!
(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教學反思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學生面對的文本,存在著大量的意義空白和意義未定性,而這正是學生重新進行建構頭腦中“第一文本”的重要因素,以期待視野或既有的經驗對空白結構進行填補,把不確定之域具體化,從而形成二者視野的融合。這時的文本不再是一種權威的象征,而是一種自由填補、解釋、建構的框架。因此,好的教學不是引導學生去看文本里有些什么,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里所沒有的東西。此片斷中,教師利用文本略去了鳥兒在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這一空白,引導學生自由想象,真性告白,而后再朗讀有關段落。學生對文本所蘊含的內涵感悟加深了,朗讀也自然是情真意切,水到渠成。而且在這種動態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還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對話的中心,他們通過對話感悟文本、交流體驗,獲得新知,而朗讀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徑。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呢?教學中,我采用了創意性朗讀、遷移理解式朗讀、角色體驗式演讀和在想象中朗讀等形式,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朗讀,與文本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品情,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的自由王國而非教師思想的櫥窗。
語文閱讀是最富個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悅、最美好的心靈之旅。讓我們共同創造充滿陽光與詩意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開心樂園!
【專家點評】
翻閱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都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讀”是這些課文需要達成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此案例,作者充分利用文本中角色對話展開情節的表達特點,以對“朋友”一詞的切身感受為情感的激發點,以自主選擇讀、分角色讀、角色移位讀、以評促讀等多種方式,較好地展現了教師指導感情朗讀的過程。
指導感情朗讀要注重一個“情”字。課文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發源地”。如何在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情感之間架一座共鳴的心橋呢?楊老師恰當地選擇了“好朋友”作為情感體驗的切入點,“朋友”一詞的親切感、快樂感、幸福感、需要感、興奮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隨后的“找一找”“讀一讀”“悟一悟”等語文實踐活動便有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心理態勢。教師還用語言創設了“朋友話別”“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等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本中的角色。此時教師再以“假如你是那棵大樹”“假如你是這只小鳥”的角色移位的方法提出朗讀要求,學生自是聲情并茂,更具真情,更富情趣,文本的對話也就有了生命的氣息。
【《去年的樹》教學片斷及反思】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教學片斷及反思范文02-05
《去年的樹》教學片斷和反思06-27
《去年的樹》課堂教學片斷及反思10-26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0-25
《去年的樹》的教學反思06-12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22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范本06-19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分享06-18
人教版《去年的樹》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