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導: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么?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后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么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后產生的災難性后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么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么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后反思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準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松。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于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于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托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后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遺憾的是,時間的分配上還是顯得倉促。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08-24
《半截蠟燭》的教學設計及反思08-24
課文《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06-27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2-02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12-27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9-11
教學反思半截蠟燭06-23
教學反思《半截蠟燭》11-29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