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板凳》教學反思范文
從新課改、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的精神來衡量,本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整個語文學習活動在教師創造性的引導與激勵下,學生獲得了主動、健康的發展。華東師大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說“個體對自身的發展作出主動的思考、批判、選擇目標、策劃過程和準備付諸實施的時候,人就具有了主動把握自己人生和命運的個體發展意識和能力,……是作為個體的人實現生命價值、獲取幸福人生的內在保證。因此,培養個體主動發展的能力被新基礎教育定為基礎教育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本質的任務。”在葉瀾教授這里通過“主動”一詞來界定“人的發展”,即人是通過主動對外界的作為,從而實現自己和諧健康的向前發展。就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只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體的地位,在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下才能得以實現。
縱觀以上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或者說在教學的推進中,崇尚簡約,能從學生的現實學習需要出發,讓他們主動學習,得到發展。首先,教師以學生自讀自疑的方式直接切入教學。其次,在學生再讀文本中,教師讓學生選擇的問題在數量上考慮適度(即1-3個問題);對于問題的難度由學生依據自身的能力與心向進行選擇(即“自己有把握的問題或認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這些事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而設計的策略,將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致,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再次,小板凳模樣的想象、學生首次接觸的反問句含義的領會、對愛因斯坦課堂表現的談論、對人物品質的深入體會朗讀以及其余問題的探討的提出等,都是在依學生的發言、他們的補充說明、他們的讀文的過程中自然地推進、解決、領悟。
與此同時,教師對于學生獲得主動發展的認識,不僅僅停留于被動的順應學生,任隨學生的思維、興致的走向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處于無序的狀態,恰恰相反,在這種看似無序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在根據學習活動的一步步展開在有意識地調整本課的預設目標、調控整個教學推進的態勢,在自然地弱化或摒棄那些學習活動中產生的與教學目標相背離的“碎片”。這就是教師課堂上的積極的教學作為--合理巧妙、激勵性的引導與評價(激勵性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導引)。現在的很多教育專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學科對學生的發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的知識以外,從更深的層次看,至少還可以為學生認識、闡述、感受、體悟、改變這個自己生活在其中、并與其不斷互動著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實現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徑和獨特的視角,發現的方法和思維的策略;提供一種唯有在這個學科的學習中才可能獲得的經歷和體驗;提升獨特的學科美的發現、欣賞和表達能力。唯有如此,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滋養,在感受、體驗、認識、欣賞、改變、創造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體驗豐富的學習人生,滿足生命的成長需要。這些方法、策略、視角、路徑、經歷、體驗等無不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進行引導(點撥、導引、指正、激勵、鞭策……)。特級教師高林生說“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主要表現為左手拉著學生,右手拉著文本,通過有意識的點撥,讓學生憑借著已有的‘前經驗’去與文本碰撞、交融,以實現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下的自我構建。”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主動的發展才能更加順暢,更加迅捷,更加健康。
本教例中,教師的導引與激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首先,學生質疑后老師又補充了一個問題(即“那三只小板凳糟糕到什么樣?”),這是一個與學生感悟主人公愛因斯坦內在精神(不怕失敗、有毅力、有志氣等)是否真切相關的根本性的問題,這一增補很有必要。其次,問題的選擇思考與交流時“選擇自己有把握的問題或認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的這種提法,將有助于增強個體(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信度,也符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的認知規律,必然提升學生學習期待,提高學習的成效。這種富有創意的策略其最終的對于學生發展的價值顯然已超出了問題解決本身,它是與現代社會對個體應具備真實地估價自我、相信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識與素質是完全相吻合的。再者,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的評價簡潔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體現出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的激勵作用,能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往深向發展。如第一位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的學生發言雖然的猜測,但很有見地,教師順勢就他的'發言角度來評價他學習所得(“即使很糟糕愛因斯坦也要嘗試,你選擇的問題具有挑戰性的,也是一種嘗試,你很勇敢!”),可謂巧妙。再如,就“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一問發表看法的同學讀書能夠前思后想,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學習品質,教師對他的評價是“你能聯系上下文作推測,是一種很值得大家學習學習方法!”。另外,一位教師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閱讀教學教什么?指出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培育聯系”(就學生而言就是“習得”),通過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閱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以上教學中,教師就“愛因斯坦做的小板凳究竟糟糕到什么樣呢?”這一問題要求學生作想象,就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經驗積累(“聯系”的含義之一)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包括最后對于學生一開始提出的眾多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啟發學生用聯系的觀點懂得在解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之后也許其它的問題也會隨之應的得到突破。最后,“那么,他的板凳到底糟糕什么樣呢?我們能想象出來嗎?”、“看看書上哪些地方提到了小板凳的情況?”、“大家有沒有注意課文前面說平時愛因斯坦說話很少,怎么今天……?”等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語言實際上是在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三者之間架起的一道無形的橋梁,從而把學生對人物精神的感悟引向深處。這樣的教學引導顯然是極為重要的。
語文課堂是學生思維放飛的地方,智慧開掘的地方,自我重構的地方,身心愉悅的地方。沒有學生的主動發展,就不可能有人才規格的多樣性。這是教學價值觀的核心理念,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是基礎教育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本質的任務。而教師創造性的引導與評價,則會更加有助于學生主動健康、生動活潑地學習,獲得發展。
【《三只小板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只小板凳的教學反思05-20
三只小板凳的教學設計07-04
《三只小板凳》教學設計05-24
《三只小板凳》優秀教學設計06-29
《三只小板凳》的教學設計范文06-27
《三只小板凳》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11
關于《三只小板凳》的教學設計范文07-10
課文《三只小板凳》優秀教學設計07-02
《三只小板凳》優秀的教學設計方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