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通用6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1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課文,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使飛機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開頭描述了飛機夜航的情景,通過設問點出了文章的中心,接著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反復三次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然后講科學家終于揭示出蝙蝠夜間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紹了雷達導航的原理,圓滿地回答了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對仿生學知道的較少,所以課前讓學生預習什么是仿生學,收集仿生學的資料。激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珍惜學習的機會,在學中有所思考、有所創新。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2、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和愛科學的興趣,養成為科技事業而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3、知道人類有很多發明創造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四、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系。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秘的。
五、教學媒體
1、教學方法:演示法。
2、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
2.填寫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這節課我們繼續《蝙蝠和雷達》一課。
二、理解課文內容
1.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
2.蝙蝠的眼睛真的很敏銳嗎?
3.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每次的目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么?
4.學生找到有關的段落讀一讀,說一說。
5.教師課件演示后填寫表格
6.經過科學家反復研究終于發現了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是什么?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先和同桌說,再匯報。理解“配合”
7.從哪里看出科學家發現蝙蝠飛行的秘密很不容易?用“反復??終于”說話。
8.學生找到有段落讀一讀,說一說,在填寫到答題紙上。
9.課件填空
10.飛機在夜里能不能也安裝上類似蝙蝠一樣的裝置,讓飛機也安全飛行呢?于是科學家模仿蝙蝠發明了什么?
11.課件填寫雷達的工作原理。
12.學生在答題紙上在填寫一遍雷達的工作原理。
13.蝙蝠和雷達有什么聯系?
14.學生先和同桌說一說,在匯報,師板書。
15.根據蝙蝠和雷達的關系完成書上課后的`填空題,填好的匯報。
三、拓展
1.說一說什么是仿生學?
2.你知道人們根據動植物還發明了什么?
3.科學家的這種善于觀察、思考、研究、發明的這種精神你羨慕嗎?
4.你學了這一課有什么感想?
四、作業
抄寫有關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工作原理的語句。
板書
蝙蝠和雷達
蝙蝠:嘴超聲波耳朵
雷達:天線無線電波熒光屏
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蝙蝠和雷達》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為了突破難點,使學生便于領會掌握文中所要說明的道理,我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如下:
1.電教引路清晰呈現學習脈絡
學生找到蝙蝠的特點之后,引導學生質疑,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我用課件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蝙蝠夜里能安全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蝙蝠飛行的訣竅在于什么呢?學生繼續讀書找到是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理解“配合”后,繼續用課件拖動文字表示飛行的方法。這樣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通過讀文、演示、講解、練習,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培養了他們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受到了科學的教育。
2.放手讓學生熟悉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律。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夜間飛行,我著重指導學生理解的部分是:雷達工作的原理。并且總結歸納板書
3.拓展延伸知識遷移
在學生已完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扣住課題進行牽引:“蝙蝠和雷達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在這時提出這一問題,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都能明白雷達的發明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于是,再問學生:人們還從哪些動物、
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過什么呢?讓學生們聯系課內外知識討論“潛水艇”、“水草和鋸”、“蜻蜓和直升飛機”、“人腦和電腦”等,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興趣。
回顧與反思
一、成功之處:
1.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里的內容,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對照屏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能說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2.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系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采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后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二、不足之處:
對學生的思維素質還需啟發,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為薄弱。曾有人說,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2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了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弄清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怎樣的啟示,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3、利用科學家幾次進行科學實驗的例子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重點)
2、弄清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聯系。(難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懸念,激趣導入
1、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游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后各自談感受。
2、(出示蝙蝠圖片)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貼蝙蝠圖片)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貼雷達圖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么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呢?
二、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后展示并齊讀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并質疑。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你們對蝙蝠有什么認識?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夜間”“還能”“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等)。
3、指導朗讀。
①從我們剛才找到的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領可真夠大的!我們讀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點詞語朗讀時要加重語氣。
四、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閱讀4、5、6三個自然段,看看需做幾次試驗(三次)
2、4個人組成一小組,邊討論邊完成這張實驗表格。
實驗順序 實驗方式 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
1 蒙眼 沒響 不靠眼睛
2 塞耳響 靠耳朵探路
3 封嘴響 靠嘴巴探路
3、學生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4、每組選一個代表介紹試驗情況。
5、理解“配合起來”。
第二次試驗證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試驗證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還是靠嘴巴呢?
小結:對!這就是我們三次試驗所得出的結論。
6、屏示、齊讀。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質疑過渡:對這個結論你們滿意了嗎? 產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疑問。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七自然段。
2、讀懂了嗎?請同桌邊討論邊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著這個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嗎?
4、拓寬知識。
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么神奇呀!
5、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七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八自然段
1、自讀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張卡片“天線、熒光屏、無線電波,障礙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學生自畫自說。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七、總結
其實,人類在生物的啟示下,發明創造了很多東西。你們還知道些什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生物界的不斷認識,還有更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發明、去創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 游戲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上課前,我請兩位同學做走路比賽的游戲,其中一位同學蒙上眼睛,賽后各自談感受。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引出課題,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面向全體,自主探究。
為了揭開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我讓學生自學46自然段。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的機會,人人動腦,個個動手,我讓學生邊讀邊填表。學生自學后大多數同學都得出結論: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部分的學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結論,有一種成就感。
不足之處:
在學習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板書來表示。因為我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不理解我提出的要求。接著我讓學生把"嘴""耳朵""超聲波""障礙物"幾個詞擺位置來表示配合情況,學生也未能設計出我預想的板書,所以我就一再引導學生,結果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其實學生早已理解了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探路的,是我將該問題想得太復雜了,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所以課前除了備好教材外,還要"備"學生 。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能正確理解并復述課文內容,了解蝙蝠如何利用超聲波進行導航以及雷達的工作原理。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合作和觀察等方式,探究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系。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
引導學生認識到科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科學技術的魅力。
二、教學內容
1. 回顧第一課時內容,導入新課。
2. 深入學習蝙蝠如何利用超聲波進行導航。
3. 探討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其與蝙蝠導航方式的'相似之處。
4. 總結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系,并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示蝙蝠和雷達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2.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3.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通過實際操作了解超聲波的特性及雷達的工作方式。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通過提問方式回顧第一課時內容,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
2. 深入學習蝙蝠導航:展示蝙蝠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介紹蝙蝠如何利用超聲波進行導航。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蝙蝠導航方式的優點和局限性。
3. 探討雷達工作原理:介紹雷達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與蝙蝠導航方式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了解雷達如何發射和接收電磁波。
4. 總結與拓展:總結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進行互動交流。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我發現學生對于蝙蝠和雷達的內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在小組討論和觀察實驗中積極參與,主動發表觀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 部分學生對于蝙蝠導航和雷達工作原理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在后續教學中加強相關知識的講解和練習。
2. 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時,部分學生的操作不夠規范,需要加強對實驗步驟的指導和監督。
針對以上問題,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
1.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更多的實例和練習幫助他們掌握蝙蝠導航和雷達工作原理的核心內容。
2. 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時,更加注重實驗步驟的講解和示范,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操作并理解實驗原理。
同時,我也將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反饋,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
3、激發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次試驗方式及試驗結果,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蝙蝠探路方法及雷達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教師在小黑板上書寫有關內容。每四人小組分發一張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揭示課題
1、這節課繼續學習《蝙蝠和雷達》
2、通過上節課學習,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聯系?(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還可以怎么說?(雷達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出來的)(師板:啟示)
二、合作閱讀,理解“試驗”
1、人們到底是怎么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呢?先來了解蝙蝠飛行的特點。
2、指名讀第3自然段,找出蝙蝠飛行特點的句子。
(小黑板出示: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舊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自由讀、思考: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
反饋: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指名讀、齊讀。
3、難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體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試驗。哪幾自然段寫“試驗”?做了幾次試驗?
4、讓我們也來當回小小科學家,隨著課文與科學家一起去做試驗好嗎?默讀4~6自然段,看看三次試驗分別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邊讀邊勾劃有關句子。
5、(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這兒有張試驗報告單,一起幫科學家填寫吧!分分工,第一組負責試驗場地布置,二、三、四組分別負責填寫一、二、三次試驗。
(學生分四人小組先討論,再由組長填寫試驗報告單)。
6、交流匯報。
師相機指導:為什么要橫七豎八地拉許多繩子,繩子上掛許多鈴鐺?
讀一讀這個句子。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沒碰著”改成“鈴鐺沒響,繩子沒碰著”行不行?為什么?
“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 “鈴鐺響個不停”這說明什么?
7、三次試驗的結論是什么?理解“配合”,體會用詞準確。
三、自主閱讀、訓練語言。
1、現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角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一起到文中錄求答案吧!
(學生自主閱讀第7自然段,邊思考上述問題)
2、指名回答,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畫:
嘴————超聲波
障礙物
耳————
學生看板畫練說蝙蝠如何探路的,指名說。
3、這個秘密是科學家一下子研究出來的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讀、體會“反復研究,終于”能想像“反復研究“的情景嗎?
師: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難,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學王冠上一顆顆閃光的寶珠。
4、科學家給飛機裝上雷達,雷達是怎么工作的呢?默讀第8自然段,仿照蝙蝠探路圖,畫一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指名在黑板上畫,其余學生自畫)
天線——無線電波
障礙物
熒光屏————
5、評議,并說一說雷達是怎么工作的。
6、對比兩個圖,你發現了什么?
7、出示書后填空題,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其余學生在書上填,評議。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你還知道人們從什么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嗎?
2、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指名讀44頁資料袋。從“資料袋”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
3、(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回家可以繼續收集有關資料,或動手做小實驗,小發明。本周五下午開個“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會”。
板書
蝙蝠和雷達
啟示
嘴———— 超聲波
天線————無線電波
障礙物
障礙物
耳————
熒光屏————
教后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章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語言準確。因而在教學時,我基本上按文章思路來定自己的教學思路,以一個個問題的出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誘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解決一個個問題。在此過程中,理解課文的內容,突破重難點,整堂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氣氛融洽、和諧。可能是課堂時間調控不當,或課時容量稍大了此,導致最后“拓展延伸”環節時間不充裕,進行得不充分。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激發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搜集并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教師搜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1、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2、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1、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系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品讀體驗: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系有鈴鐺的屋子里飛。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著。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系。
二、繼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嘴里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系。
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
4.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系。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么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閱讀文后“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布置學生課外搜集關于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并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提出飛機為何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啟示制造出了雷達。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系。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 6
教學目標
1.選取自己喜歡的地點分享給大家,列出推薦理由。
2.強調分享的原因,引發聽眾共情,激發向往之情。
3.能用普通話交談,能認真傾聽。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夠清楚明白地把這個地方的特點介紹給他人,體現其吸引人之處,注意語言的連貫性和條理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件2)
師:我相信你們一定去過很多地方,有沒有讓你流連忘返?比如水鄉的小鎮讓我們賞心悅目,游樂場讓我們興奮不已,書店讓我們流連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樹林使我們的快樂天堂……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嗎?推薦一個好地方給同學們吧。(板書:推薦一個好地方)
二、明確目標(出示課件3)
1.過渡: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地方,那么怎樣把你喜歡的地方介紹給大家呢?怎樣介紹才更有條理,也讓人感到你喜歡的地方很美,也讓大家和你一樣喜歡那個地方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2頁,讀一讀,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確定習作主題:推薦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要寫出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寫同一個地方的同學,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3.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出示課件4)
a.寫作范圍:自己喜歡的一個地方。
b.通過描寫這個地方與眾不同之處,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因此要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來寫。
4.確定自己要寫的內容:(出示課件5)
a.你打算推薦什么地方?
b.這個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別之處?
三、分析示例,打開思路。
1.同學們先看看書上的例子吧!
推薦一個古鎮:
這個古鎮很美……
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們的生活……
這個古鎮有很多好吃的……
2.師生共同總結。
總結并板書:按一定順序寫;抓住特點;重點部分詳寫;抒發內心情感。(出示課件6)
(板書:按一定順序寫;抓住特點;重點部分詳寫;抒發內心情感)
四、口頭交流,為寫鋪墊。
1.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把喜歡的地方介紹給大家了,下面就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樣把你喜歡的地方有條理的抓住特點,突出特點重點介紹給大家呢?
2.先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3.在班級交流,互相評議。
4.總結:從學生敘述中總結寫文章的一些順序;寫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點;如何突出重點;哪些是由心而發的感受。
預設:(出示課件7)
順序: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總分總、游玩的順序、方位的順序、從整體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點:形狀、顏色、大小等;
重點:在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實的感受。
五、布局謀篇,讀寫結合。
1.寫作文前先有個思路,應該怎么寫呢?(板書:開頭中間結尾)
拿我們要寫的這篇習作來說,應該怎么來列提綱呢?
推薦一個好的地方(提綱)
(出示課件8)
開頭:介紹自己要推薦的地點.環境情況以及大致特征。(總寫)
中間:(分寫)
第一種:可以按照游覽或觀賞的順序來描寫。
第二種:可以選幾處(兩三處)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來描寫。
第三種:可以按照方位變化來描寫。
第四種:展開合理想象。
結尾:寫自己的內心感受。(總寫)
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個提綱。
3.交流提綱。
六、動筆練習(出示課件9)
根據你剛才的材料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要把景物寫具體。
1.起草作文,教師巡視。
2.分享草稿。
(1)想一想,應該怎樣做能保證自己一氣呵成的文章不會有錯別字,不會有不通順的地方?
(2)寫完作文要檢查。檢查的最好辦法就是朗讀,那么現在拿起你的大作大聲給我們朗讀一下吧。如果在朗讀過程當中發現什么有問題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讀起來覺得很順暢,聽起來很舒服為止。還可以請同伴提提意見,然后再進行修改。
七、分析小結
這節習作課,我們學習了怎樣寫景物地點的文章,要抓住特點,詳略得當,做到中心突出,寫出真實感受。
板書設計:
推薦一個好地方
按一定順序寫;抓住特點;重點部分詳寫;抒發內心情感
開頭中間結尾
教學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好一篇文章,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總結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
1.在這節課中,我抓住寫作題目,讓學生深入了解題目,明確寫作目的,在寫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照顧到不同階層學生的情況,通過設置“組織材料”“練筆”這些環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物可寫,有據可依,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3.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沒能及時把握不同學生的寫作情況,沒能對學生的作品做出及時評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進。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8-05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11-09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6-11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8-05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6-19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設計06-17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設計06-01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6-20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3-22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