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和牽牛花教學片斷及反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教學設計
[作者及作品簡介]
同學們上小學的時候,就學過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進入中學以后,我們還要學習魯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有必要對他的生平有個初步的了解。
魯迅姓周,原名樟壽,字豫才,他在南京水師學堂的時候改名為周樹人,魯迅是1919年發(fā)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他是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6歲人私塾,12歲進三味書屋讀書。教他的老師是壽鏡吾先生,壽老師自20歲考取秀才后,就沒有再參加鄉(xiāng)試,決定繼承父業(yè)在三味書屋坐館教書,長達60年之久。魯迅對壽鏡吾老師很尊敬,他在南京讀書、東京留學的時候,每逢回家,常到三味書屋看望他的老師。
自1907年到1936年,魯迅所寫的小說、雜文、散文、詩歌以及譯文、日記、書信等共八百萬字,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也是極其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魯迅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為了人民革命事業(yè)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毛澤東主席高度贊揚了魯迅的歷史功績,他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后,魯迅被反動當局列入擬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魯迅難以公開和反動勢力進行斗爭,被迫于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大正值暑期,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最初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來魯迅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編人《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中。
[閱讀指導]
—、默讀第一段,選文中的詞語,用一句話概括此段的內(nèi)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二、齊聲朗讀第二段。讀后討論—下列問題。
1.作者描寫了百草園這么多景物,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2.“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的共性是什么?(①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②碧綠、光滑、高大、紫紅。③它們的共性都是靜物。)
3.“也不必說”之后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為,它們的共性是什么?(①鳴蟬、叫天子、黃蜂。②長吟、伏在菜花上、直竄向云霄里去。③寫的都是動物。)
【丁丁和牽牛花教學片斷及反思】相關文章:
丁丁和牽牛花教學片斷與反思10-29
《丁丁和牽牛花》的教學片斷與反思10-27
《丁丁和牽牛花》教學片斷與反思01-02
《丁丁和牽牛花》的教學片斷與教學反思10-05
《丁丁和牽牛花》教學反思10-26
丁丁和牽牛花教學反思10-16
課文《丁丁和牽牛花》的片斷賞析12-29
《丁丁和牽牛花》優(yōu)秀教學反思10-29
《丁丁和牽牛花》課堂教學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