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學片段及反思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05—106面
[教學片段]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3個黑棋子、5個白棋子,分組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然后匯報。)
生1:我們摸到的白棋子多,黑棋子少。
生2:我們組的結果也他們一樣。(正當我要組織學生討論時,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
生3:老師,我摸的結果跟他們不一樣。(我一楞)
師:哦!不一樣,那你說說。
生3:我摸到黑棋子多,白棋子少。我試了兩次。
師:那你再試一次,好嗎?(我把他的紙盒搖了搖,又讓他重新試了一次,結果摸到的黑棋子少,白棋子多。再試了一次,還是一樣的結果。這位學生不好意思地回到了座位。)
師:剛才,全班52個同學,有51個同學摸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這說明了什么?
生: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大,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比較小。
師:有一個同學摸到的結果和我們不一樣,這又怎么解釋呢?
生1:他可能把棋子放下時沒有搖一搖,又摸到了同一個棋子。
生2: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小,只能說明他很例外。
生3:這種情況說明他很幸運,好象中了獎。(學生笑了,剛才那位學生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評析或反思]:
1、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實際。
教學是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學生的現實性學習心理來組織生成性的課堂教學,這樣容易引領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探索過程中,也就能讓課堂非預設生成的問題變得精彩。片段中,老師面對生成的問題沒有簡單地“裁決”,而是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也因此成就了無法預測的精彩。
2、關注生命的靈性,生成對話資源。
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是帶著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走進課堂的,教師若過分強調預設,把自己當成“主角”,而忽視學生的感受,就會使生命的靈性淹沒在灌輸里。上例中,教師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師生間、學生間的相互對話,以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探討,是學生生命的靈性在課堂上得以閃動。
3、搭建辯論的平臺,實現個性張揚。
數學學習中,僅僅會聽是遠遠不夠的,每個學生還必須學會表達。上例中,教師并沒有示意學生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而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去辯一辯,說一說,,從而讓每個個體在辯論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使知識得到升華。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平等對話,實現了人格平等的精神交流,實現了學生張揚個性的自我超越,處處彰顯生命個性的色彩。
【《可能性》教學片段及反思】相關文章:
《可能性》的教學片段及反思01-20
《可能性》教學反思03-30
可能性教學反思11-11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26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05
《可能性》教學反思06-15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05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21
《可能性》教學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