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精選2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
在今天的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那就是回家給爸爸或媽媽洗次腳,讓學生也體會父母的艱辛。然后,讓學生帶著對父母的愛走進課文中,再讀媽媽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詩,是如何評價的?爸爸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詩,是如何評價的?為什么針對同一首詩父母的評價會截然相反?從同學的回答上看,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問題的答案,所以本課的教學,注重讓同學帶著情感在讀中感悟,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自我體驗的機會。
我在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能根據教材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給父母洗腳知道父母的艱辛,從中聯系實際去思考、理解和感悟父母的愛。整節課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與學生合作,做他們的朋友,一起將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用語較規范,能夠有意識的注意用完整流利的話語回答問題。
本課的不足在于:由于注重學生朗讀,對于過渡語言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有時很牽強,這是今后教學中要改變的最大難題。本課過程中由于專注于學生的朗讀,評價激勵略顯不足,這就致使本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總之,作為一位新教師以后的路還很長,在上好語文課的路上,自己還有更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的地方也好,糟糕的地方也罷,都是自己成長的軌跡。為了讓學生學得精彩,自己要準備的更精彩!學生的精彩就是教師的精彩,不然糟糕透的教師。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
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感慨這節課的亮點,同時也反思著它的不足。
一、“愛”是本課的亮點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終明白了父母那兩種極端的斷言,來自于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本著揭示這個重點,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了由情開始,由情貫穿,由情結束。開始導入時,我富于動情的敘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讓我們滿懷對生活的感激,對父母的感激,走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結束時,先是教師哲理性強而具感染力的配樂朗誦,在這濃濃的情感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有的同學說,“學了這一課,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以前對我的批評,甚至動手打我是另一種愛,媽媽我愛你!”有的說:“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兩支漿。船要想行得快,雙槳要相互配合,這樣我們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理解得到位,有理有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設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對父母這樣截然相反的評價,你會怎樣想?文章第二部分八個字的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采用師范讀,自由讀,點名讀,目的是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并適時談談自己對這幾個字的理解。孩子們有的將自己的親身感受融了進去。
三、自由選擇問題,小組討論
教學中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有的孩子討論有關“愛”的問題;有的選擇“幸運”的問題……他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當然本課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1、學生的“悟”不夠深刻:
當孩子們自由匯報關于“愛”,“兩股風”,“幸運”三個問題后,用心讀第二部分時,孩子們此時已興致高漲,我沒有抓住契機,應讓他們聯系學校,家庭,談談自己的體會。
2、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時,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他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位著名作家。同時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自讀自悟,注重個性化閱讀,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悟濃濃的父母之愛
對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又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及其貼近的文章。因此我把本節的的閱讀定位在個性化閱讀上,要求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去感悟。
比如學生在匯報作者童年和成年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夸獎。”有的說:“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父親,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后,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歷告訴他,這兩相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而且個性飛揚。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我在這個環節上是這樣來設計的:假如同學們就是文中的小巴迪,當你面對父母對你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的時候,你會怎樣想?然后明確要學生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來思考,千萬不要杜撰。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要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讓對文章的感悟與自己的現實生活進行碰撞,促使孩子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良好的表現的時候或者是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的時候,我沒有給予鼓勵與評價。這樣做的后果是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了繼續探索的欲望。這應該是一堂課或者說一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致命的弱點。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我上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定位童年故事(1—14自然段)。我的教學流程是先從課題入手,接著檢查生字,最后圍繞第一部分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問題是:作者童年時寫的第一首詩,母親是怎么評價的?父親又是怎么評價的?“我”聽后有什么不同反應?在學生交流反饋后,課件相應出現母親的評價、父親的評價以及我聽后的不同反應的句子。對于這些重點句子,我是采用讓學生多讀來感悟其的含義,讀時又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從讀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母親對作者是鼓勵的愛,父親對作者是嚴厲的愛。“我”聽父親的評價后傷心到極點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跑)出飯廳,跑(走)進自己的房間,撲(躺)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我采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如“沖”改做“跑”,“跑”改做“走”,“撲”改做“躺”,這樣行嗎?學生通過讀來對比,就很快地感悟到這樣換詞后不能表達出作者傷心到極點的程度。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這節課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如:在檢查生字的時候,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多關注學生對生字的讀音,也注意提醒字形,就是沒有讓學生動手寫一寫,這就是教這一環節的遺憾。再者就是自己的評價激勵不夠。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語言還缺乏幽默感,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反思到這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讀書。通過潛心默讀,放聲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引讀,范讀,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課文的最后一段,通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的理解,是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糟糕透了”這樣的批評也是愛,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形式。在學生初步理解父親的批評也能使巴迪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進,提高的基礎上,老師對重點句進行了范讀。在引導學生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系自己的實際,談到父母師長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時,學生有了切身體驗。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發自內心地進行了誦讀。
當作者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識,當激情誦讀后抓住契機,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課后,再布置學生寫下自己的感言,達到讀寫結合,進一步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6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一、以讀見悟
檢驗學生是不是感悟了課文的內容,只要聽一聽他的表達就知道了,這便是所謂以讀見悟。本課例中教師指導學生怎樣讀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就怎樣讀,恰是這一點的體現,學生透過課文,讀出了字里行間的情和意,正所謂讀有感悟,他們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母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二、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用心靈去感受
通過教師的引導,自我感悟,學生已體會到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性的愛,父親的充滿理性的愛。從學生個性化的發言中,教師看到了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內在感受;體驗到了這些感受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體驗到了學生的感受是多元的、是鮮活的、是有生命力的。交流、反饋實現文本、教師、學生三者的真誠交流,真誠對話。學生感受了愛,理解了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身心和人格得到了健全和發展。同時,教師在與學生共同討論、共同思考的過程中,對愛也有了新的認識,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明白了愛的真諦。
三、立足課內,聯系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課文所敘事情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發生,較為貼近生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延伸的環節。“用一句話表達父母對父母的愛”或把你生活中類似的經歷,身邊相似的事例,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因此順著學生的思路,對原教學設計進行改變,當堂用簡短的句子交流。個性的到了張揚,這也正是現代閱讀教學所倡導的教育理念。
但也正如課文題目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點滴也有糟糕之處:在學生匯報自己的獨特見解中,被學生開放的認識所牽絆,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以學生的理解淡化了感情的朗讀。如對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評議后再讀,在讀中加以體會,效果應該更好,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更有深度。另外,學生對父母給予巴迪不同評價所站的角度理解的不夠透徹。母親是慈愛的,小孩子能寫詩已是令人欣喜的,因此,會有“精彩極了”的鼓勵,而父親則是理性的從詩的質量上來看待的,在此,應給予特殊的指導,點透,因角度的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也會有差別。
總之,營造一個人性化的環境,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解讀新的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用真情解讀真情,需要我們轉變觀念,以心比心,以情喚情,相信我們的課改才會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7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的第一部分,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如小組編演短劇,練習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分析表達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變成漫畫等等方法自讀自學。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進而體會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性的愛,父親的充滿理性的愛。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
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從老師提供的兩種學習方法中,選擇一種自讀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文體不限,可以是短文、詩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發現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試著自己回答,或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助。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熱情的鼓勵和嚴厲的警告都源于愛,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
“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在解答了學生的質疑問難之后,出示《父親的愛》一文,讓學生進行比較性快速閱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布置自主性、開放性的作業:
1、同學間互相推薦閱讀反映親情和人與人彼此關愛的文章或書籍。
2、寫一寫你感受到的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的或看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雖然強調“自主學習,悟情悟理”,但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實際理解接受能力和現有控制能力,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中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時,沒有必要的和適時的給與引導和幫助。在領會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表達愛的方式上,強調注意通過指導朗讀來加深理解,并通過適當的聯系生活實際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還沒達到備課預期的效果。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8
上完這節課后,我感覺從心理歷程到教學歷程都進行了一次愛的洗禮。細細回味,這一篇感情色彩很濃的課文,篇幅較長,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實屬難事。針對這一教情確定了長篇短教的方案,以課題為線索,以愛動人,注重由情開始,由情貫穿,由情結束;平凡中見精彩,樸實中見時尚。
1、精彩開場:
幻燈片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課前出現新插曲。師順勢進行談話“同學們,今天的電腦表現得真是──”學生異口同聲:“糟糕透了!”“可是我們同學在課堂上要表現得──”學生又高喊:“精彩極了!”這樣的開場讓人覺得特別自然,又巧妙化解了剛才焦灼的等待,化險為夷。同時又能夠與課題相聯系,增添了幾分幽默,提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自然的進入課堂。
2、“大語文”思想的體現:
實現課內外的有機結合,是課程標準的一個改革理念。在課上我努力體現這一點。
上課伊始進行“言字積累”訓練,體會語言的豐富多彩,并在學文中應用,擴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適時插入作者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感悟父母之愛的確讓他受益終生。課尾向學生推薦《愛──主題拓展讀本》,把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自由、自主的學習閱讀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3、前后照應,首尾連貫:
課始的“言”字詞語的積累,學生對父母之愛的表述是淺層面的,如:“父親母親,你們相當的好,相當偉大!”“父親母親,你們賊好了!”在品悟完全文后,再說你的肺腑之言。孩子們的話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真情動了實感。如張思嘉說:“爸爸媽媽我知道了,你們對我的教誨完全是為我好,此時你們那高聲的話語變成了愛的暖流,遍布全身。感謝你們,為我付出的一切。真心得謝謝你們,養育了我有無怨無悔的教育我。我一定好好學習,回報你們的恩情。”正是情字、愛字上得處處回應,給孩子們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真正懂得愛珍惜愛。讓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情感積聚的情形之下,真正情動而辭發,把內化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較好的統一,真正引領學生在文本走了一個來回。
4、大膽放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文伊始,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自主研讀討論交流,生生對話,使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良好的凸現。
5、喚醒孩子們的生活體驗:
本文的字里行間都滲透著成年后的巴迪對生活的感悟。把書上的語言文字向生活拓展,從生活實踐到語言文字的影子。在理解批評也是一種愛時,在深情的小提琴曲中回味自己感受過的這種愛。孩子們感性語言的傾訴,眼中的淚光、聲音的哽咽,無不說明他們認識到了、體會到了,要快樂的享受慈祥的愛,同時也勇敢地接受批評的愛。在師生換位體驗中,孩子們充分認識到:人生就像一個天平,一邊是表揚一邊是批評,兩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一個它便不再平衡,也就是說你的人生不再平衡。你只有同時又亮著,你才能看到人生的色彩,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這是孩子教育師時的發言。這一切都體現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再自主學習中感悟、理解,有理有情。結束時,師送詩一首:陽光是幸福的中國,風雨使成長的伙伴。快樂地享受陽光,勇敢地接受風雨。學會理解,懂得感恩。讓我們在溫暖的呼喚中成長,讓我們在嚴厲的批評中茁壯。深情的音樂中,孩子們與師共頌感悟自己的努力方向。巧妙突破難點,由愛拓展到做人,產生了質的飛躍。
不足:
1、幻燈片操作不熟練,課前準備不充分,導致課前出現新插曲。警示我“事事要細心,處處要小心”。
2、課堂機智不夠,激勵評價的語言欠缺。
3、課堂急于走教案,忽略了一個同學反對的聲音,應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言及動向。今后一定要堅持多看書、多積累、多熟記,把所學的知識自然的應用到教學當中。勤奮努力,不斷進取,愿自己的教學像原野上的一株奇葩,散發獨特的魅力。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主要敘述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對此的評價是“糟糕透了”,父親和母親對“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我”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課文語言平實,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認為讀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法方法,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只有充分讀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到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哲理。例如:在讓學生捕捉“我”當時的內心想法時,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將母親對巴迪詩的評價在文中找出來,讀出母親當時的心情,抓住關鍵詞“得意揚揚”“靦腆”等詞語,體會精彩的評價,感受媽媽對巴迪的鼓勵。至于對爸爸“糟糕透了”的理解,主要是通過分角色朗讀形式來解決。通過采訪扮演父親的角色的學生,追問學生:同一首詩,父母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評價,我當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心里會怎樣想?為什么堅決不退讓?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入情入境來揣摩爸爸的評價背后的良苦用心。再讓學生對比朗讀,理解母親的意圖是鼓勵巴迪繼續寫作,而父親卻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判,把作者當時的洋洋得意心情打擊一下,讓他不要為一點小小的成績而驕傲。學生通過充分的讀課文,讀出了字里行間的情和意,正所謂讀有感悟,他們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母愛和充滿理性的父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也很多,本組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作者采用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心情,我沒有做到適時的講解,沒緊扣我制定的學習目標。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在于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與課題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教學本課時,我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到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有聲有色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
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學總是與實踐、嘗試、思考、總結為伴。昨天我的課上到這樣的水平,自己深深的感覺到上好課不是以完成了這堂課教學的任務、學生完成練習為標準,還需要自己好好去揣摩,去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了孩子們怎么樣的指導,你指導的方向能不能讓孩子們既迅速又準確地到達目的地。課的水平怎么樣直接反映著你對課的思索、認識、揣摩夠不夠深入。思索、揣摩、學習的夠深入,其實達到教學目標是非常容易的。當然,這對老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我們年輕教師,應不要小瞧自己所上的每一節課,上好這一節課,這背后還需要花的功夫可是不少的。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1
整節課,我時時留意與學生情感交流,放手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尤其是評價語言,不再是單調的“好”“很好”“不錯”,而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你讀的真好,如果再有感情些會更好,”“孩子,你今天表現的真棒,以后也會這樣做的,對嗎”等。我的語言、教態比較得體,表情自然放松,孩子們在相對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能結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我設計了一張讀書卡,讓學生結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結合是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情感,主動自學。
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如課堂中,朗讀沒有體現層次,在學習重點段落上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多形式、多層次朗讀與評價,朗讀也不到位,只有關注課堂細節,才能生成別樣精彩,我會繼續努力!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2
這門課非常流暢,我可以自由地處理學生的問題。我感覺很好。經過這么多的課程,我認為這是最成功的課程。因為我真的很感動,學生們也很感動,一些上課的老師也很感動。這是我沒想到的。現在我真的明白了教室的設計是完美的。如果你沒有活力和對文本的理解,你就不能說“品味”。我們班的那個孩子鄭飛下課后還在哭。在我的第二節自學課上,她還在哭。我不敢安慰她,也不敢讓她發泄感情;我想念我的母親。(這個可憐的孩子沒有母親)
我想這門課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然而,我們仍然需要認真反思這門課,并與蕪湖的歷史老師進行討論。發現了許多缺陷。我過于關注學生的感受,而忽略了真實的中國事物&作者的寫作特點。就時間的完整性而言,設計問題太瑣碎、太簡單。學生們應該有更多的時間深入思考。具體思考如下:
讀完“精彩”和“糟糕”兩篇文章后,我覺得這節課不僅有“精彩”還有“糟糕”
“精彩”。首先,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和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密切相關。我主要通過,掌握關鍵句子和關鍵段落來理解,并運用多種方式來理解父母不同的愛,如團體合作與交流、接觸生活現實、父母喜愛的一首小詩、重點黑板書寫等。沖破學生無意識的困境,在風雨中感受父母的愛。
當學生真正進入課文并與生活現實相聯系時,孩子們會深深地感受并留下感動的淚水,這是自動生成的亮點。
“太棒了;二是教學環節相對清晰,過渡自然。把握“精彩”與“糟糕”的比較,讓學生在不經意間理解父母不同的愛的方式。
“太棒了;三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本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壞”首先,強調教學重點,如描述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陳述。我只是在多媒體上做了標記,讓學生們通過閱讀來體驗。我們沒有先分析寫作特點,然后體驗文本中的情感。
“壞”第二,這個問題有點瑣碎,太簡單了。例如,幾年后,巴迪想到他的第一首詩是如何被他的父母評價的,以及巴迪在他十幾歲時是如何評價他的。這個地方應該深入提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總之,這門課給我留下了太多的感覺。總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我都會繼續前進。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3
在今天的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那就是回家給爸爸或媽媽洗次腳,讓學生也體會父母的艱辛。然后,讓學生帶著對父母的愛走進課文中,再讀媽媽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詩,是如何評價的?爸爸看到作者的第一首詩,是如何評價的?為什么針對同一首詩父母的評價會截然相反?從同學的回答上看,大部分同學能夠找出問題的答案,所以本課的教學,注重讓同學帶著情感在讀中感悟,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悟,自我體驗的機會。
我在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能根據教材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給父母洗腳知道父母的艱辛,從中聯系實際去思考、理解和感悟父母的愛。整節課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與學生合作,做他們的朋友,一起將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解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用語較規范,能夠有意識的注意用完整流利的話語回答問題。
本課的不足在于:由于注重學生朗讀,對于過渡語言的把握不是很到位,有時很牽強,這是今后教學中要改變的最大難題。本課過程中由于專注于學生的朗讀,評價激勵略顯不足,這就致使本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總之,作為一位新教師以后的路還很長,在上好語文課的路上,自己還有更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的地方也好,糟糕的地方也罷,都是自己成長的軌跡。為了讓學生學得精彩,自己要準備的更精彩!學生的精彩就是教師的精彩,不然糟糕透的教師。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本堂課我教學的特色是以讀為本,自讀自悟。注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導—讀—悟—辯四大環節貫穿整堂課,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訓練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做到:讀中悟情,讀中入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如,我首先讓全班同學自由讀課題,在自由讀的過程中感受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后,指名幾位同學讀課題并評價。我設計了這樣的評價:全班自由讀課文,讀完后再說一說誰讀得好,為什么?用書上的語言并有感情的讀出來。
這個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先在組內互相練習朗讀,然后在全班進行評價。這個評價的過程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有感情的練習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感受這兩種不同的語氣。其次,在感悟母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精彩極了”,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可是父親對我的評價總是“糟糕透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時候,把課文朗讀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做到了由課內聯系到課外。如,當學生回答母親這樣做其實是在鼓勵我時,我又問她你是如何體會到的?請她把這些句子讀出來,學生能有感情的讀出來,就說明他們已經有所感悟了。
比較成功的第二個地方是辯。我設計的辯題是父親和母親對孩子這兩種不同的評價,你更贊同誰的做法?為什么?分成兩組展開辯論,每個組各選一兩名主辯手,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補充。當分好了兩方之后,一場激烈的辯論就開始了。孩子們在辯論會上表現出的爭先恐后、機智幽默、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令在座的老師大飽眼福。辯論會上不時傳出笑聲、掌聲、贊嘆聲。
當然,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辯論的時間稍微長了些,辯論后應該再回到課文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和父親對孩子不同的評價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讓孩子健康地成長。這樣課文的主題就得到了升華。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5
我是怎樣引導學生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的呢?在教學中,我力求滲透以下幾個理念:
一、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
“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因此,在本節課結束時,我建議學生用一句格言來寫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學生大膽的思維,豐富的語言令我刮目相看。文章結束時,在這濃濃的情感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有的同學說,“學了這一課,我才真正理解了媽媽以前對我的批評,甚至動手打我是另一種愛,媽媽我愛你!”有的說:“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兩支漿。船要想行得快,雙槳要相互配合,這樣我們才能到達南極北極和浩瀚的宇宙。”這充分體現了孩子們聯系生活實際,在自主的學習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此外,我還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課后閱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開放性、自主性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愛好進行自主選擇,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可貴的尊重。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提高語文素養。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其形成和發展主要是“內因”起主導作用,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和投入,語文素養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在小組內辯論活動的環節,通過對母親“精彩極了”和父親“糟糕透了”這兩種評價,哪一種更好的辯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培養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最后讓學生在自主交流的熱烈氣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力求做到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使他們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來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營造和諧寬松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一個民主的課堂中學會彼此尊重、欣賞,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讀書,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重在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的意識。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做好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6
昨天我終于親身參與了課內比教學這一聲勢浩大的活動,交上了一份屬于自己辛勤勞動的答卷。上完這堂課令我感慨良多,隨之而來的反思在我腦中縈繞揮之不去。
關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基于這樣的理解,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增加了教學的一種形式,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學活動中學生與老師的角色與地位。
在我的課中,我分別安排了3次小組合作討論老師給出的問題,我把教學的這根引導主線抓在自己手里,把孩子們放上知識的天空任他們自由翱翔,關于知識、關于見解,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交流、切磋、辯論都是拓寬孩子們視野、提高他們辨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在這三次小組合作中我分別讓孩子們解決了生字詞、整體感知、重點詞句這幾個學習內容,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性最大限度的交還給孩子們。根據課堂效果來看,孩子們非常靈活,領悟能力很高,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都給予了正確的答案,這是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學不依賴于老師,孩子們也可以學得很好。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要促進孩子們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需要他們成為有知識文化的人,更要成為能獨立學習屹立不倒的人。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同時這堂課的問題也是存在很多,我自身有深深的感觸。到下課鈴前我的教學仍然剩有一部分,在前一部分解決生字詞這一環節我的安排不夠緊湊,其實關于讀生詞、解釋詞義我還可以提高效率,加快速度。正因為前一部分時間拉得長了一些,導致我后面的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還不夠深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在課的后半部學習“童年的故事”這一部分中,因為上課比較慌亂,心理素質不夠穩定,以至于我在教學的時候有些亂了章法,原先設計好的教學環節力求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深入挖掘,細細體會。卻因為自己的發揮不穩導致教學設計順序混亂,自己對此也不夠滿意,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這節課也是對自己以后上公開課需要培養個人心理素質的一個提醒。正因為自己有些混亂的思路,導致這堂課沒有把體會父母心情想法這一目標深入,削弱了教學效果。
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學總是與實踐、嘗試、思考、總結為伴。昨天我的課上到這樣的水平,自己深深的感覺到上好課不是以完成了這堂課教學的任務、學生完成練習為標準,還需要自己好好去揣摩,去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了孩子們怎么樣的指導,你指導的方向能不能讓孩子們既迅速又準確地到達目的地。課的水平怎么樣直接反映著你對課的思索、認識、揣摩夠不夠深入。思索、揣摩、學習的夠深入,其實達到教學目標是非常容易的。當然,這對老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我們年輕教師,應不要小瞧自己所上的每一節課,上好這一節課,這背后還需要花的功夫可是不少的。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7
昨天上了這一課的第二課時,上課后頗有感觸。這一刻著重抓住父母對孩子一首詩的不同評價來體現母親慈愛和父親嚴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當時課程的設計先是向通過母親與父親不同的評價,讓孩子讀,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知道這兩種評價的不同之處。其次,是想通過孩子對母親贊揚和父親批評的不同反應,來說明孩子對待這兩種愛的最初的態度。之后過渡到稍大一點,孩子態度的慢慢轉變,父母教育的延續,借此引導出孩子對父母不同愛的方式的最終領悟。
整堂課上的顯得很平淡,教學思路是清晰的,也正是因為追求這種清晰度而忽略的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大部分時間浮在對語言和表現的朗讀上,缺乏了深挖的過程。這是備教材的不周,有時候過于注重課堂環節的完整性,只想著能夠把每一部分都順利的進行下去,而忽略了對文本更深層次的認識,一定程度上要去研讀詞句,從中揪出語文知識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備學生方面的不周,就是過于看低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時候害怕自己的課程問題太復雜,學生思考不明白,回答不出來,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問題簡略到一問就能回答出來的程度。事實上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課堂預設能夠達成,而常常忽略了最精彩的課堂生成。課程就在一再簡化的過程中漸漸走向沉悶無味。這樣回想起來,沒能夠達到出彩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停留在淺層次是我現在教學沒法前進的根本原因。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在循規蹈矩的依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期間很少有變通,能夠進行順利,環節完整就算是完成,少有精彩片段。而教學設計也是由于這種思維的影響,一個問題出去,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固定的答案回來。即使是象征性的給學生多元化的表達空間,也一定是在自己的范圍之內。因為一旦出了自己的預設,就不知如何作答,怕離預設越來越遠。時間久了,這種習慣就成為自然,限定了學生的思路,也讓自己的.教學陷入僵局。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收獲良多,無論是從備教材、還是備學生方面都有新的認識,通過這些反思警戒自己的教學。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8
根據本課的特點,安排教學過程時,先讓學生讀課文,讀上幾遍,力求讀正確、讀流利;然后將課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部分引導學生精讀。精讀童年故事這部分,著重引導學生弄清:當“我”寫了第一首詩后,母親是怎樣評價的,“我”的表現怎樣;父親是怎樣評價的,“我”有什么反應。精讀后來的認識部分,結合“思考·練習”第二題,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歸納出幾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引導學生精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引導學生選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要成功地體現以下幾點:
1、怎樣看待父親與母親對巴迪這首詩截然不同的評價,這是本文內容理解的重點,是學生最美心的問題,也是情感體驗的焦點:
在上節熟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也是情感體驗的)把學生的思考集中在這里,既顯得一步到位。又注重了整體把握,還易于引起學生的熱烈討論。在交流中又及時引導學生品讀有關句段。讀議結合,使學生很好地會問得意。
2、閱讀教學不能停止在會文意上,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及時聯系學生已有經驗向生活開拓的方法,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加強體驗,又結合品讀文中有關語句,使認識得到升華。
3、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的理解、感悟和體驗后,我適時地安排課后練筆,促使學生對課文蘊意的反思和語言的內化。
4、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中,讀的形式靈活多樣,安排了分角色演讀。男生、女生賽讀,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實現詞句的訓練和語言的積累。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許多的不足,表現在:
1、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體會父母親兩種評價時,雖然啟發學生充分的讀了課文,學生也弄清了母親的評價是在什么情況下講的,但對這個評價“我”當時產生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深刻。因此,在下面重、難點的突破上,不是水到渠成,盡管學生知道兩種評價都是愛,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種愛,但學生還是表示喜歡慈祥的,鼓勵性的愛,不愿接受嚴厲的愛。
2、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課堂上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但我覺得合作學生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能說、能讀、能悟。能力差的學生永遠只是聽。如:說、時間不夠。在本時教學中,還應多關照學習能力差的學生。
3、在閱讀的訓練中,還應注重閱讀知識在閱讀實踐中的運用,很多學生都知道該這樣去理解、讀書,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卻不知怎么做了。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19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了以下幾點感受
一、“愛”是本課的亮點。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終明白了父母那兩種極端的斷言,來自于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本著揭示這個重點,我在設計的時候,注重了由情開始,由情貫穿,由情結束。開始導入時,我富于動情的敘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孩子們,讓我們滿懷對生活的感激,對父母的感激,走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二、讓朗讀成為學習的重要手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掌握學生閱讀的情況,除了對問題的解決外,就是看其能否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在多次的朗讀中,能做到情感豐富,他對文本的內涵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注重文本的德育功能。
本組課文,都重在加強學生對父母的“愛”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文本對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認識的基礎上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學生最終得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正是要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從而,讓學生學會用寫作的方式,謳歌自己的父母,激發學生對自己父母的愛。
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但是,課堂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遺憾,我想:語文的本來面目還應該是多讀,所以,在以后的各個環節的設計中,要力求多讀多練,使學生能真正地在語文課堂上有所得,有所感,有所獲。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0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一樣的評價:母親的愛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而父親的警告則是時常提醒自我細心,注意,總結,提高。作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認識到兩種評價對自我健康成長的必要性,并且還認識到這兩種看來截然相反的評價所蘊含的共同點:那就是愛。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復習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請同學們回顧我們學習的前兩篇課文,說說印象最深的場景。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讀明白了什么?是呀,對于父愛和母愛這篇課文卻給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趕快捧起書去讀一讀,初步感受一下。
2、自讀自悟,走近人物內心。
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自學,出示課件:“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誰對誰在什么情景下說的?邊讀邊標畫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我的感受。經過讀書交流,學生進一步明白了父親和母親對同一種做法的結論居然是相反的。再次激發學生讀書去思考:在得到了母親的表揚之后我為了得到爸爸的鼓勵有何表現?從而聚焦關鍵句子:“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我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引導學生從上下文的聯系中去感受文本資料,感知課文豐富的內涵,學會讀懂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
3、合作探究,生活再現。
課件出示:巴迪長大后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這兩種不一樣的觀點對他產生了哪些影響?學生走近課文,潛心去讀書思考,從“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可是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一個作家,應當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源泉。可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細心,注意,總結,提高’”等句子中最終明白兩種不一樣的觀點都起到了進取的作用,讓作者謹慎地把握住了生活的小船,一帆風順地向前行駛,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那生活中你是怎樣成長的呢?今后應當會怎樣做呢?經過談論生活中的自我,引導他們明白鼓勵是一種愛,批評也是一種愛,僅有應對贊揚聲不驕傲和批評聲不氣餒才能駕馭生活,昂首前行,永不覆翻。
二、成功之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的積累來理解。生活化的語文學習場景使學生受益匪淺。
三、不足之處
學生積累的語言材料較少,說的和感悟的太多。
四、改善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預設讀書的環節,增加小練筆,讓整堂課容量再大一些。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1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節公開課雖然結束了,但關于這節課的反思卻開始了,而且縈繞著,揮之不去。“為什么無法上出自己預計的效果?──這樣也不錯,能夠以學情為歸依。”“當時的課堂機智怎么會如此的缺乏,錯過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機。──這就是真實的我。”……諸多的“遺憾”與“不錯”在心里交織。靜下心來整理一下,作為自己今后教學的借鑒和警示。
一、教材主要內容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的優點
我自己認為在于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三、本課教學的缺點
與這課的課題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點滴也因為這節課而牢記我心。
1、忽略感情朗讀:
這節課,學生自由讀,結合體會讀比較多,但感情朗讀指導被忽略了。在學生踴躍、激烈地匯報自己獨特的見解中,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我,居然被學生牽住了,而忘記了在適當處以讀促講,重要的句子,以指導感情朗讀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如講讀到作者成年的體會時,一個學生匯報了“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這幾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導感情朗讀來加深體會,這樣學生在感情朗讀,評議再讀,加深理解之后,就不會一直圍繞著這幾句談體會了,自然也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并且加強感情朗讀,讀議結合更緊密,更有效,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更有深度。
2、評價激勵不夠:
本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跟教師的激勵不夠有很大的關系。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3、缺乏課堂機智:
本課重點應該理解第二部分含義深刻的語句,但是卻由于時間關系分析的不夠透徹。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時間,結果卻不夠用呢,原因在于學生在匯報見解時,以為大同小異,還是有必要再說一次,因而有一個句子,有三四個學生一直匯報。當時自己心里雖急,卻寄希望下一個匯報時能自覺地講到另一個問題,如果教師自己當時能主動地說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講了好嗎?”這句話,那么時間的安排就更為科學,環節就更為合理。由此可見,教學設計得再好,若缺乏機智,想上好一堂課,難!所以,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積極地學習并鍛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以提高課堂駕馭能力。
反思到這里,最大的感觸就是:
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但是要想達到這個效果,真的是好難!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2
本文是該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在前面兩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從而扎扎實實完成本單元的學習目標。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童年故事);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后來感悟)。故事是基礎,感悟是升華,故事理解透徹了,感悟才真摯,自然地情感得以升華。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文本的教育價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關愛,作者對父母的評價經歷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給每一個讀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啟迪。所以,本設計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思想,教學中,我大膽放手,以“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這兩個單元學習指導作為本節課的學習策略和目標,也是要練習的語用點。具體地,讓學生繼續學習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包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通過朗讀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去發現、去體驗、去感受,建構起他們自己的認識。
一、讀中悟“愛”,活用教材。
讀中悟,讀中思,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認為讀是一種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只有充分讀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堅持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到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有聲有色地朗讀,入情入境地表演讀,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例如:在讓學生捕捉“我”當時的內心想法時,讓學生邊讀邊思邊劃,將母親對巴迪詩的評價在文中找出來,讀出母親當時的心情,感受媽媽對巴迪的鼓勵。并讓學生明白作者采用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心情,為后面環節的練筆做方法指導。至于對爸爸“糟糕透了”的理解,主要是采用角色體驗“補白文本”的方式來實施。讓學生扮演父親和母親的角色“演一演”爭吵的場景,并追問學生:同一首詩,父母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評價,當時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心里會怎樣想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入情入境來揣摩爸爸的評價背后的良苦用心。再讓學生對比朗讀,理解母親的意圖是鼓勵巴迪繼續寫作,而父親卻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判,把作者當時的洋洋得意心情打擊一下,讓他不要為一點小小的成績而驕傲。
學生通過課文,讀出了字里行間的情和意,正所謂讀有感悟,他們真正感受到了那種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母愛和充滿理性的父愛,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為了內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讓學生以小巴迪朋友的身份去安慰他,無中生有,練習表達。這樣,既加深了理解,為感悟作者后來的認識做鋪墊;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然后引導閱讀課文后半部分,抓住“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這句話中的“越來越”,探究作者理解愛的心路歷程:從稚氣童年時的不解,到青春少年時的理解,直到成年成功后的感恩,是漫長的成長經歷,在成長、成功的道路上,無論是慈祥的母愛,還是嚴厲的父愛,都彌足珍貴。最后,帶領學生回歸整體,升華理解。這樣既有效地把握了整體,又巧妙地突出了重點。
根據學生抗挫能力差的現狀,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評價無疑是教學的重點。由此,我特別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了升華解讀,讓學生跟成功的巴迪對話,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成對話。使學生明白僅僅擁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好好理解和把握愛的贊揚、鼓勵及警告、提醒,生活的小船才會駛向成功。這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引導行為的作用。在對文本的人文內涵進行解讀的同時,我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想象場景、總結方法、詩化練筆,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結合。
二、精簡環節,關注生成
整節課只有四個教學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既有對問題意識、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又有對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的容量還是比較大的。但對這些訓練,沒有虛晃一槍,拍馬便走,而是落到實處。例如,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做到課內落實與課外拓展相結合,課內鋪墊與課外延伸相一致。詩一般濃縮的練筆課堂上完成、交流,在交流的同時為課外長篇幅的練筆拓展思路、積累素材。另外,根據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推薦的課外讀物既有單篇的文章,也有整本的書籍,保證了學生的閱讀品位。
精彩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完美結合。預設過度,就會造成課堂上學生主體向教師主體的錯位;生成過度,則課堂毫無章法,降低了教學效率。因此,我對課堂上要探討的幾個大的問題、要重點引導閱讀的課文內容、練筆的方式、推薦的讀物等影響課堂性質和訓練方向的因素進行了較為精當的預設,但從課文的哪部分入手、課堂評價及過渡等細節問題,則根據課堂上學生的應對而靈活處理。從實施情況來看,這樣的輕松氛圍,使學生更投入,對文本的理解既不偏離教材的價值取向,又具有鮮明的個性。
三、立足課內,聯系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現實。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這篇課文中的事情在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發生,極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學習寫法”的環節:“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巴迪這樣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可以說巴迪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是童年的巴迪,你們愿意把你們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告訴我們大家嗎”學生聯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類似經歷,并推薦閱讀了一篇相似的文章,再加上老師的練筆提示,學生很快有了自己想說的、想寫的。這樣學生就走出文本,積極主動地學習,創新的潛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創造性的活動中,師生、生生靈活互動,既滲透了思想教育,又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總之,本課教學的優點我自己認為在于能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節課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思維情感在課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合作者,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但也正如課文題目一樣,本節課有精彩的點滴也有糟糕之處: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自然,學生的情緒也不會高漲。另外,讓學生結合實際談感受時,要引導學生再說說還有哪些愛的表現方式,這樣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與認識。
精彩也好,糟糕也好,它們都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收獲,我期待著自己能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做一名“學習型”老師,教育教學永遠在路上。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鼓勵和批評聲中,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長大后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愛”是本課的亮點。文本的教育價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愛,作者對父母的評價經歷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給每一個讀者留下人生的啟迪。母親的鼓勵和父親的批評,就像是兩股風,一股暖風和一股寒風,巴迪正是很好地把握這兩股風,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才能健康成長。
一、巧設教學環節,相機嵌入古詩文。
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借,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我認真鉆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篇文章篇幅較長,要全文細致地進行理解花費的時間會較多,如何做到既讓學生理解文中的內蘊,又能突出重點,我嘗試抓住中心句,分析幾處能突顯人物思想感情的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分析感悟。在第二課時,抓住兩股風,母親的鼓勵是暖風,父親的批評是寒風,理解父母的愛,從而更好的體會“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再引導學生感悟父母愛的體現方式以及對自己父母的愛的理解。而在理解父愛的環節,相機嵌入宋凌云的《憶父》,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幫助學生結合課文更好地感受父親那種截然不同的深沉的父愛。
二、注重個性化閱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情感。
關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塑造了對比鮮明的父母形象,又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十分貼近,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對本課的教學,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感悟。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機會讓學生在讀、悟、寫、議的實踐中,找出自己感觸較深的或難理解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受,如學生在理解父母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都是愛的體現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母親的愛既然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為什么又說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呢?如果僅有父親的提醒、警告又全面嗎?
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匯報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去寫了,這樣的行為當讓值得‘精彩極了’的夸獎”。有的說:“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人的父親,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后,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其實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是父母的愛,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合情合理,個性飛揚。
另外,在分享的過程中老師除了重點分析父母真摯的愛外,還給予學生更為深刻的人生啟迪,我提出:“當巴迪長大以后有很大的成就,當他的作品遠遠超過他父親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恩,感恩父母,給予自己的完整的愛,同學們想想除了感謝父母以外,還會感謝誰?誰在這個過程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設計這個問題的意圖在于讓學生明白成功在于別人的幫助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作者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舟”讓自己能“努力地向前駛去”
三、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
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人文性也要關注工具性,在帶領學生深刻領悟文中體現的情感外,還應讓學生學有所獲,掌握一些表述的方法,如在分析母親表揚巴迪的段落里,我讓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去感受母親是怎樣表達她對巴迪贊揚的興奮情緒的。當父親批評巴迪的時候,巴迪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失望,學生從文本中找到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精彩語句,并通過使用一系列的動詞來表現巴迪的傷心程度。又如父親每次對待巴迪作品時語氣或語言都是有變化的,這說明父親其實在鞭策孩子的同時也給予孩子一點的肯定與認可的,指導學生從細節中感受父親態度上的變化,領悟父親愛的體現。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范本。
四、走出文本,走進生活
課程標準要求在課程內容上,注重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現實,只有這樣,才真正實現“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標。這篇課文描述的事情其實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時常發生,跟學生的生活極其貼近,孩子看到文中父母的表現肯定心有所動,或許也會找到像巴迪爸爸的影子,或許也經常聽到像巴迪媽媽的聲聲贊揚。因此我設計了一個課外延伸的話題讓學生一吐為快:“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喜歡哪種形式的愛?”學生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說給同學聽,引起同學的共鳴,在這過程中我時刻讓學生知道不管是怎樣的方式都是父母愛的體現,我們要讓父母知道我們對他們的愛的理解,于是我又設計了“小練筆:你想對爸爸說……/你想對媽媽說……”讓這份理解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有效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有所收獲的課堂。在這一節課中,學生能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或。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 篇2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閱讀課文,本課主要寫的是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寫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在教學中,我力求滲透以下幾個理念: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氣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在一個民主的課堂中學會彼此尊重、欣賞,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讀書,小組探究,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重在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的意識。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提高語文素養。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其形成和發展主要是“內因”起主導作用,沒有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和投入,語文素養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發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辯論的環節,通過對母親“精彩極了”和父親“糟糕透了”這兩種評價,哪一種更好的辯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培養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最后讓學生在自主交流的熱烈氣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力求做到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使他們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來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
“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因此,在本節課結束時,我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這本書,讓學生課后閱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開放性、自主性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愛好進行自主選擇,又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可貴的尊重。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力求做好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語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1-08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1-10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4-0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6-15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5-2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的反思07-04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學反思11-27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1-03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8-22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