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1
一.利用案例引入新課
在新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首先由事物的兩面性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生態因素),同時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后利用一些錄象資料介紹昆蟲的采粉過程、獵豹的捕食過程以及植物的種子形態、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熱帶雨林植物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并因勢誘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于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案例展開討論
在通過這種靈活的方式導入新課后,不是帶著能夠層層分析,得出答案,而是把此問題留給學生,并展示了一些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一些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層層設問,來引導學生看書,自己總結知識上,解決問題。如:在介紹生物的保護色時,展示三幅相關的圖片,然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保護色的概念。然后進一步提供螳螂捕食蒼蠅、北極雷鳥的保護色等,讓學生圍繞其討論保護色的意義。這樣的方式使的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發言非常積極,而且見解各有不同,最終通過看書又獲得了一致的意見。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得到一些進一步的結論,如保護色的局限性,當北極雷鳥冬季換羽后,卻沒有下雪,這時對它的生存反而是一種危險。
三.利用案例材料進行檢測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后,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采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完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三個概念后,提供給學生黃蜂、毒毛毛蟲、北極熊、枯葉蝶、蝗蟲等各種生物的圖片,分析他們在適應環境方式上的區別,從而得出三者的區別。通過填表的方式完成檢測,既讓學生動了起來,又檢驗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利用案例材料進行點撥
通過上面的檢測,找出學生上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后,需要進行點撥及反饋糾正。這時我通過一些典型的例子,幫助其進一步加深對各個概念的理解。例如:通過蜥蜴體色隨不同環境而改變、雷鳥在降雪前就換上了白羽、震動枝條,竹節蟲跌落不動、蜂蘭花瓣吸引雄黃蜂幫其傳粉幾個例子的分析,指出在這幾個概念的理解關鍵是體色和外界環境的關系。
五.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生命科學,是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讓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應當愛護我們的這個家園。
總之,通過這次多媒體課,我再次認識到了多媒體上課的優勢,當然也認識到了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弱勢,比如說沒有傳統的板書教學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更深刻,不利于相關知識點的落實等,所以我以后還要更加強對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多向組內其他老教師請教,盡量在最合適的時候采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2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是構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問題提出的策略,探究實驗的設計,知識檢測的方法,都能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
以下談談我自己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教學中所采用的,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的方法。
一、課題導入
本節課所要講的新知識是,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三節《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和適應》課題到導入,我采用了圖片切入即復習了第二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又導出了本節課的課題,以及利用多媒體效果進入教學主題的方式。
展示長頸鹿生活圖片:讓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長頸鹿生存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會受到哪些生態因素的影響?2、按照生物進化理論,什么樣類型的個體能生存下來?引出學生的思考,看到了長頸鹿學生就會思考長頸鹿的生存需要受到哪些條件因素的影響?在他們的頭腦中會自然而然的回想起在第二節中的重點“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光、溫度、水、空氣等非生物因素,另一類是與其相關的生物因素”以及相關內容。這樣一個思維情境的創設,會吸引了每一位同學,使學生的注意力不僅能快速的集中到課堂來又能引出在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影響生物,生物在生存發展中不斷適應環境,也影響和改變這環境這一主題。
點題,采用課件展示四張圖片:“沙漠中的駱駝”、“荒漠中的駱駝刺”、“寒冷海域海豹的皮下脂肪”以及“旗形樹”,通過對背景的描述讓學生能夠認同生物的生活需要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如果沒有適應那么生物很難生存下去。從而導引出本節第一部分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利用多媒體導入教學,圖片鮮明,環境真實,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了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
我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設計了明顯的清晰分層教學。我所給出的圖片和示例全部都是把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全部分開描述,并恰當的引入“擬態”、“保護色”以及“警戒色”等概念來加以說明。從而使學生能清晰理解到無論是植物或動物只要是生物要想生存就必須適應周圍的環境的變化這一理論,并引出了生物的適應是普遍存在的這一結論。利用分層問題的創設,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每一位同學都有問題可思考,無論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有困難學生,都能產生相應的學習效果。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
在肯定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同時,試問學生“那么生物對環境會產生出影響來嗎?”從而引出第二個主題,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和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在大屏幕中給出“裸地”、“草地”和“茂密灌木叢”的圖片讓學生對三者的植被覆蓋情況加以對比。并要求學生在了解和閱讀教材20頁內容的同時對以下四個問題加以解答。
1、為什么選擇測量以上三種的空氣濕度,它能說明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裸地、草地、茂密灌叢濕度又有什么區別?你能假設嗎?
3、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水坑,測量時干濕計能直接放在旁邊嗎?測灌木時,能直接放在地上嗎?
4、每次測量是否應多測幾次,如:在裸地分3次測濕度,然后計算出平均值作為測量數值?
請學生分析,完成以上的分層思考題。
利用給出的相對濕度和時間之間的分析圖,為學生創設一個參與觀察探究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有自己去分析去探究,并在探究問題的設計上也設計了分層,問題由簡單到復雜,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提問,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探究,都有事可干。對復雜問題的探究我設計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為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創設了平臺,同時也會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深度。并將清晰地動植物分層說明貫徹到底。
三、教學檢測擴展知識
一般的教學往往要采取課后檢測來檢查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在這節課的引導中我也沒有例外但我采取了把具體化的題隱藏起來,而只讓學生去選擇所選擇題目的編號的方式,因為這樣的選題方式很像電視中的《開心辭典》或者《幸運52》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調動了起來,課堂變的十分活躍。
而在這節課的設想上我還希望除了以檢測題的形式考察外,還希望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理論運用實際的檢測情境。比如將一株生長狀況很差的盆栽花卉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為我的花卉設計一個拯救方案,并談談方案設計的依據,全班討論看那一方案快速可行。這一檢測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一個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鍛煉了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面對美麗的花卉即將死亡這一事實,每一位學生都會情不自禁的憐惜它,都想改變它的生活狀況,所以方案設計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會非常高,表現了對這件事的極大興趣。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理解到環境如何影響生物,又可以使學生清晰的意識到生物要想生活就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果不能適應環境自然就會被環境所淘汰。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完成這一體驗過程對此我深表遺憾。由于本檢測過程即是檢測過程又是學生的一個積極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所以總的來說,其實教學后的課后檢測有沒有效果,還需要有心的教師認真的設計創設情境來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
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需要教師用心的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用創設的精彩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讓他們能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學習中產生樂趣和興趣,這也許才是一節讓教師沒有遺憾的教學經歷。而我也會為了這一目標而會不懈努力。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3
多媒體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更好的接受和提高課堂效率,我們特地把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的有關內容制成課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上了一堂課。從課后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要好于原先的那種課堂上的單獨的講述模式。由于生物學科的特殊性,多媒體教學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在這堂課中,聲音、圖像、影片、文字各個角度的刺激,使學生可以全方位的去體會和理解所學內容。并以此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利用問題引入新課
在這次公開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們首先由問題來提起學生的思考,讓師生共同努力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同時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后利用一些圖片資料等,通過這些豐富的資料直接引發學生興趣,并因勢誘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于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案例材料進行檢測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后,我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采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后,提供給學生雷鳥在冬季如期換毛但冬季來遲了這是否是對環境的適應,啟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理解,適應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在這一部分我還選擇了舟蛾、枯葉蝶、葉蟬等各種生物的圖片,來來練練學生的眼力,讓他們分析生物適應環境方式上的區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合理安排促學生進行課外探究
在這次教學中,我們為了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我們把對“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安排在課外進行,但也不是簡單的布置一下,說說而已,而是發了一張記錄單,要求學生應該如何測量,測幾次等,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我們課堂上用他們的數據來說話。這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生命科學,是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讓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應當愛護我們的這個家園。
五、存在不足
在這次教學中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處師生互動較少,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處使用數據處理還可以更深入,在“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方面的教育還可以再加強一些。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們認識到了多媒體上課的優勢,它使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和理解更加透徹,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所以我以后還要更加強對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多向其他老教師、優秀教師請教,盡量在最合適的`時候采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4
“學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這一點。經過我們多年的教育、媒體輿論多年的宣傳,再加上北京學生關心大事的傳統,學生在環保教育中投入的熱情是很讓人鼓舞的。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談,講出很多環境保護的故事和措施來。這使得課堂的討論很活躍。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學生缺乏精確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問題的分析往往只憑借感覺。這使得調查報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說明問題。更有一些同學是由于懶惰,所以完全憑借猜測拼湊的報告。這就需要教師審查小組的調查提綱,幫助小組完善提綱,還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小組分工合理落實。
第二,只會坐而言,不愿起而行。有的同學在訂立環保公約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卻缺乏行動。建議課任教師應該聯系班主任,在班級訂立環保公約應該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時間應該組織自我評價和集體評議。這是培養學生品德的一個好機會,所有的教師都有責任。
第三,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轉變人們的思想是環保的關鍵。為了使環境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需要爭取學校的支持。一來要形成全校的宣傳輿論,二來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如環保共約宣傳欄),三來應該將環保工作和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的評選結合起來,四來可以為學生創造參與環保行動的機會。
環境保護是百年大計,任何一個真正關心國家、社會前途命運勝過關心自己的人必然關心環境問題。一個真誠的教師可以感染無數學生。讓我們滿懷熱情,講好這一課,影響更多的人,這是我們教師能為環保事業貢獻的最大的力量。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5
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用故事《找尾巴》導入,讓生知道壁虎的斷尾其實就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然后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在講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初中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又展示了幾幅圖片(北極熊的體色,壁虎的體色,不同環境中青蛙的體色,竹節蟲的擬態,長頸鹿的變化,樺尺蛾因為工業污染體色的變化等) ,通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然后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這一段我還加了趣味閱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讓生知道我們人類的不同特征也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一個階段引起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很感興趣,效果很好。并因勢利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于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并且讓生明白生物的生存斗爭其實是很殘酷的,或經歷風吹雨打,或饑腸轆轆,會饑寒交迫,會被抓捕,所以生物的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在講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除了課本中舉得事例,我重點給學生講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讓生明白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多么重要,讓生知道人類對環境的破會早晚會回報給人類,明白其實愛惜環境就是愛惜我們自己,對生進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效果很好。
回顧本節課,感覺也存在好多不足,如:
1、時間的分配上,有點前緊后松。應當拿出更多讓生掌握基礎知識。
2、講學稿的檢查、管理應更系統嚴格些。
3、如果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并小組匯總,課上展示,學生的積極性會進一步地被調動
4、講課的藝術性有待欠缺,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5、如果對學生播放生物適應與影響環境的影像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自身再學習要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我準備做到以下幾點:
1、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平時自己對教學的想法和感悟記上,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遍,寫成一篇教學反思
2、多借書和看書,經常從網上查閱資料,豐富本學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
3、多和經驗豐富的教師探討,以解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
4、多和學生溝通,以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潛力。
5、在課堂上,不僅關注學習好的學生,更要關注學習差的學生;不僅關注學習活動,更要關注學習狀態。
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所以希望我能通過再學習,來提高自身的修養跟素質,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6
初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因此我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這是一節實驗探究課,更應充分體現這一目的。聽取了李老師和方老師的課深受啟發,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1、如運用多媒體展示,會使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各種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2、運用導學提綱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我們要真正的實施起來。
3、探究實驗是這一節的重點,關鍵讓學生學會制定方法步驟的思路,對于結果與結論在實驗后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有小學科學中探究實驗的基礎,完全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通過交流確定實驗方案。
4、學生討論計劃及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解決問題不僅關注學習好的學生,更要關注學習差的學生;不僅關注學習活動,更要關注學習狀態。
5、在交流過程中,要強化師生之間互動,要善于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
6、課堂上,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還要有情感的投入。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7
一、教學的成功之處
1、本節課有效的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并且自我創新大膽設計的探究實驗,也讓學生得到良好的鍛煉。
2、新課開始利用視頻《從外太空看美麗的地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球的美麗,讓學生有了保護地球的愿望。新課結束用一首環保公益歌曲《為未來吶喊》讓學生深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3、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正確的設計并完成模擬酸雨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到酸雨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能夠再一次體驗探究實驗的基本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因素,讓學生體驗知識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感悟。深刻的認識到環境污染問題危害的嚴重性,解決了本課教學中學生設計實驗的重點和難點。模擬實驗操作上并沒有什么困難。通過教師分析,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模擬酸雨中的種子萌發的情況,學生交流的非常好。這樣有一定的視覺沖擊,能極大激發學生興趣。
二、教學的不足之處
通過教學回顧,梳理,感覺到存在一些不盡人意地方。
1、教學上的時間控制應加以注意,特別是實驗課的時間。今后要在這方面多研究方法。
2、實驗中模擬酸雨的ph值選擇上不太嚴謹,我選擇了一組ph=3,而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
3、這節課既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參與生物學學習的意愿的檢驗。從我們的實踐上看,部分同學不愿意思考,遇到問題不愿意努力解決。如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是我們應該很好的研究的課題。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8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是構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問題提出的策略,探究實驗的設計,知識檢測的方法,都能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
談談我自己在《環境對生物影響》一節教學中所采用的,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的方法。
一、課題導入
本節課所要講的新知識是,第十六章《生物與環境》,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課題到導入,我采用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切入課題,以及利用多媒體效果進入教學主題的方式。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課前我的導言是,“五一長假,去你們哪兒了?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同學都會思考他五一長假去哪了?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色?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會自然形成,“生物,環境”相關內容。這樣一個思維情境的創設,吸引了每一位同學,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課堂來。
2.采用多媒體導入:請同學們欣賞幾幅自然風光,“水中,遠處帆船,盛開的荷花”“東北虎在森林覓食”“土壤中的蚯蚓”欣賞后提出問題,“圖片中的生物離開他們的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學生回答“生物離不開環境”,進一步提問“三者的生活環境有那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導引出課題:第十六章生物與環境,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利用多媒體導入教學,圖片鮮明,環境真實,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了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
問題情境的創設,設計了分層。所有同學都能答上來“生物離不開環境”,但三者的生活環境相同點和不同點不是所有學生能根據現有圖片分析出來的。利用分層問題的創設,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每一位同學都有問題可思考,無論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有困難學生,都能產生相應的學習效果。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
播放東北虎森林捕食的視頻。請學生分析東北虎的棲息環境的組成因素,完成相應的分層思考題及《實驗報告冊》。
利用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參與觀察探究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有可能去探究,在探究問題的設計上也設計了分層,問題由簡單到復雜,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提問,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探究,都有事可干。對復雜問題的探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為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創設了平臺,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深度。
三、教學檢測擴展知識
我們往往要采取課后檢測來檢查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在這節課沒有采取往常的檢測題的形式,而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理論運用實際的檢測情境。將一株生長狀況級差的盆栽花卉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為我的花卉設計一個拯救方案,并談談方案設計的依據,全班討論看那一方案快速可行。這一檢測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一個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鍛煉了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面對美麗的花卉即將死亡這一事實,每一位學生都情不自禁的憐惜它,都想改變它的生活狀況,所以方案設計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表現了對這件事的極大興趣。這一件檢測過程又是學生的一個積極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所以我想,我們的課后檢測有沒有效果。還需要有心的教師認真的設計創設情境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需要我們教師用心的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用您創設的教學情境引領我們的學生,讓他們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學習中產生樂趣和興趣。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9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后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學習中借鑒了別人的一些感想如下: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么”和“如何做”就行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后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煉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10
終于結束了自己第一節匯報課,整個人都松了一口氣。第一次那么多老師來聽我上課,忐忑又緊張,害怕自己因為緊張漏講了內容,也非常好奇各個老師對我課堂如何點評。上完課之后,其他老師也給我提出了一些意見,綜合其他老師的建議,我也自我總結了一下。
1.語言表達能力
對于我這種新手而言,為了上好一節課還是要提前先打好草稿,如何去講解表達知識點,如何用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一個老師表達不清楚,學生也聽不懂,整個知識點都會一頭霧水。語言表達出現了錯誤,學生也會起哄。因為心情比較緊張,所以導致上課的時候有一處的確是出現了語言表達的錯誤,學生也一聽就出來了,讓我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在往后的日子里,的確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學會從容面對這么多老師來聽課的場面,更要加強文字表達藝術。
2.時間利用能力
在上完該節內容的時候,還有剩下一點時間,我便讓學生去做練習。有老師就建議我,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再把課堂總結讀一下,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措施,在總結的時候也是用幾分鐘回顧一下一節課的內容,對知識點的記憶的確是不夠深刻,讓學生齊讀一下總結,可以讓每個人都開口去讀,不多不少都能進入一些學生的腦海里面,而有一些上課容易走神的同學,也能在同學們齊讀的時候,那些知識也不知不覺跑進耳朵里。所以我覺得在上課時候剩下一點時間,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好這一點時間,讓學生得益更多。
3.課堂控制能力
這節課為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了小組競賽制,學生在課堂中答對一題加一分,答錯一題扣一分,得分最高的小組還會有小驚喜。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學生前所未有的積極性,課堂下一個個踴躍舉手的同學讓我非常的欣慰。也是因為同學們舉手得太積極了,所以課堂出現了一點點騷動,盡管我說安靜他們也很快安靜了下來,但是在課堂上控制學生的能力還要繼續加強,否則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我上課的內容。黃主任也建議我在讓學生做練習的時候,盡量空出一點時間讓一些反應慢的學生能夠有時間去思考。主任說得非常對,如果連續提問,一些學生還沒做第二道題的時候我已經提問了第二道題回答的同學,那其他沒做的同學就會失去做練習的興趣,真是一個很有幫助的建議。
4.學生作業的反饋
在上完課之后,我批改了兩個班的對應練習。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對我的課堂的一種反饋,它會告訴我,我的上課方式還存在什么問題,學生為什么沒有掌握好這些知識。例如這節課有涉及到“溫室效應”由二氧化碳引起,而“酸雨”由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質引起。有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會混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導致的不同環境問題,所以我覺得我的課堂,還需要反復加強某些知識點,可以使用注意語氣去提醒學生,或者在上課過程中多強調幾次。還有一些應該講解到的內容還是有所缺乏,我意識到這是由于我掌握的考點不夠多的緣故,以后我備課的時候也會盡可能做多點練習,從練習中發現總結該節考點,并扦插到我的課堂中去。還有就是有些學生甚至連非常基本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這是因為學生在我的課堂中走神了。也就是說我這節課還并不足以去吸引學生,提起他們的興趣,我應該在上課的時候除了上好我的課,還要去多點關注那些上課走神的學生。
這節匯報課因為學生的積極配合,上得也是比較順利,但是自己的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改正,希望以后能不斷從其他老師給我的建議里面完善和提升自己,打造更好地生物課堂。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 篇11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往往會有所混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是關鍵點。
本課中通過讓學生提前采集鼠婦并觀察其生活的環境特點,為探究實驗奠定了理論基礎。課前進行了分組,安排每組準備十只鼠婦、一個盒子(或用礦泉水瓶自制成圓盒)、濕土,將盒子設置成明亮以陰暗的兩個對照的環境。探究式的學習激活了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本節課成功之處在:
一、啟發、引導學生初步嘗試了探究性實驗,充分利用了課程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按照自己設計的計劃和方案實施實驗。教師發現學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難,及時予以指導、點撥。如:在實驗中有個別小組由于沒有抓到鼠婦,僅準備了一只鼠婦,也想做實驗,我便因勢利導:只用一只鼠婦做實驗的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又如: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每個組觀察結果要計算平均值?最后還要取多個小組實驗結果的平均值?我便及時告知學生這樣可以減少實驗誤差,使結果更接近真實情況。在進一步探究中學生提出:假如在明亮和陰暗的兩個環境中,用干濕度不同的土壤,會影響實驗的結果嗎?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讓學生從探究實驗中知道如何控制變量和理解對照實驗的概念。學生在主動探究的氛圍中動手操作實驗,顯示出學生主動求知,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二、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教學理念。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在整節課學生都能完全動起來,懷著極大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本節課老師發揮了主導作用,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為學生提供了探究活動的平臺。分組活動中,老師巡回指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并及時點撥,幫助學生消除障礙,體現了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三、有效地利用了學生互助探究的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組織,適時恰當的點撥,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了發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
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保護生物的意識做得不夠。學生在實驗完畢沒有將鼠婦放歸自然。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中尚有欠缺,有待日后在教學中不斷加強。應在教學最后提醒學生把鼠婦放回大自然中,并教育學生懂得關愛我們身邊的生物,關愛我們身邊的生物就是關愛我們自己。
二、由于這是七年級生物上冊的第一個探究活動,教學目標雖然順利完成,但是整節課創新思維還不夠突出。而且從學生個人的角度來說,有個別學生沒能從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可能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使我想到如何上好實驗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同時,如何評價實驗課也是不能忽視。按教材要求完成實驗很重要,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重要。師生圍繞實驗探究主題有關的內容,提出問題進行探究,讓實驗課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更有利于學生手腦并用,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也更符合學生好奇、好動表達自己的心理特點。更能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02-12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教學反思03-05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05-15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06-10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06-12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課的反思05-15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的教學反思范文02-15
關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01-31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反思范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