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1
今天上午在興安二小講了一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課,雖然備課的過程很痛苦,但是收獲非常多,下面就我課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
1、在“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這一環節,孩子們遲遲沒有出現“對邊相等、對邊平行”,而是無關痛癢的回答“邊是斜著的、邊是直直的……”類似的答案,于是我又多叫了幾個孩子回答,甚至找孩子到前面指著說,廢了好幾分鐘終于說出了我想要的。想了好久還是沒想明白,到底是我的問題提的有問題,還是環節上出了問題?
2、在驗證平行四邊形特征這一環節,時間給的.太長了,導致后面“高“沒有時間,以后要注意課堂上的時間分配問題。
3、驗證對邊平行時,推一推和量垂直線段長度其實是一種方法,是自己教參沒有分析透。
4、判斷點子圖上的圖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不能單純的看就可以了,要量一量、推一推或者是查一下點子數。因為既然是驗證就要有憑有據。
5、時間的分配問題真的是大問題,要引起我強烈的注意!
今天的課對我的觸動挺大的,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進步了,講課比以前沉穩了,課堂的操控比以前有把握了,但是暴露出的不足也有很多很多,課堂上的突發狀況環節處理的不夠機智,時間的分配不清晰,要更加努力。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2
本課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對其特點有一定的理解認識,并會以此為依據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由于本節課是圖形課,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讓學生在預習時就能自己用各種方法做一做平行四邊形,如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上課時,我們就在邊動手邊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在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中發現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邊形上下兩條邊之間的距離。由于學生已經會畫從一點到一條線段之間的距離、三角形的高,因此學生不僅能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還知道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因此我就問學生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高概念。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讓學生自己能發現并解釋出高有無數條的.原因,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提高其知識掌握的深度。與此同時,在練習中把新授知識與學生的已有概念聯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
不足之處:在教學中,讓學生比較 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時,一些學生心中明白,但語言的組織能力還有限,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針對以上不足,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可以讓學生拼一拼,發現可以利用兩塊、四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聯接三角形與平行四邊行之間的關系,并在其中發現其實正方形、長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3
平行四邊形是一種常見的四邊形,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我讓學生在預習時就能自己用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等方法制作出平行四邊形。教學一開始,我們就讓學生直觀感知認識平行四邊形,在小組合作、集體討論中發現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量出平行四邊行上下兩條邊之間的距離。由于學生已經會畫了從一點到一條線段之間的距離、三角形的高,因此學生就可以自主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并量出高度。由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有無數條,因此我就問學生什么是平行四邊行的高,從而引出平行四邊行高的概念。并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平行四邊行的高有無數條,讓學生自己能發現并解釋出高有無數條的原因,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提高其知識掌握的深度。與此同時,在練習中把新授知識與學生的已有概念聯系起來,達到融會貫通。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聯結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了數學學習的運用靈活度。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1、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
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和多種教學媒體,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演示的空間,把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建立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創造了一定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一直以小組活動為主,通過分一分、認一認、說一說、畫一畫等實踐活動的安排,讓每個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認識平行四邊形、在方格中畫出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不穩定的特性,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驗證,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分組活動中,學生主動去量平行四邊形的邊,發現“對邊相等”,又用想盡各種辦法去量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有的學生就用折紙的方法去量角,發現“對角相等”,而且有的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邊都是“平行的”,平行四邊形很容易變形等等。這些平行的重要特征,都不是出自教師的嘴里,而是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活動,所發現、了解的,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聯系生活,感悟數學
本節課中我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重視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建構新的知識。
當然,這節課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生成的處理部分不到位,學生活動后的教師評價語言有待加強等,在今后的教學中都有待進一步改善。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4
一、聯系生活,建立數感。
《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因此,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平面是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或其他圖形的,讓學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牙膏盒、、伸縮門、墨水盒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品,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課前觀察、收集,課內動腦、動手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活用數學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本課正是實踐這種理念的一個典范,如我在教學中提供長短不一的塑料棒和圖釘,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習的平面圖形的特征,自主選擇學具圍成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其間學生既能采用最簡單的`4根塑料棒來圍成,還能采用6根、8根的塑料棒來圍成,生4還能溝通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合理使用學具的能力,更體現了學生靈活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能力,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5
忙忙碌碌,匆匆忙忙的準備,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案,一次又一次的在心里默念,在緊緊張張的陪伴下,我講完了在育文的第一堂公開課......
這堂課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從開始自己摸索著備課,到和李老師教研討論,修改預習紙,再到向張倩老師請教,一次次的修改教案,手里捧著教案一個字一個字的琢磨,那幾天總是在想,為學生呈現一堂“美餐”,即使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結果不算太差,很多數學老師提到了我的亮點,像:在對本節課的設計中,王老師的引入部分比較新穎有趣,較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分類的方法,提煉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也將長正方形進行了劃歸,節奏緊湊,效率也比較高。同時,王老的知識點小結非常及時,課堂環節規劃比較合理,突出了畫高的重要性。整堂課下來,能夠看出王老師非常關注學困的學生,給予了他們更多學習和提高的指導,也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
但是,細細品味,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少了一些
上課前既擔心學生聽不懂,又害怕課堂效率不行,在矛盾中糾結,以致于上課時太急,嘩啦嘩啦講完了,發現我卻剝奪了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練習設計的太少了。
改進:練習題可以再設計的多一些,采取講練結合的形式,每一個小步驟講授探索完畢之后就及時跟進練習,比如概念知識后,最好有一組判斷練習;
二、忽略了給予孩子親自體驗的機會
有關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一部分,我只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這一步驟,沒有驗證的過程,雖然列舉了幾種驗證方法,但是孩子們沒有親自動手操作的經歷。
改進:可以在課前孩子們自己準備的圖形上進行測量等驗證,還可以突出這些特征的普遍性;
三、忘了把自己放到學生的位置
畫高這一部分,耗時比較多,但是感覺孩子們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因為我忘記了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自己感覺很簡單的東西,放在學生那里卻是難點,而我,卻不知該從哪里下手去牽住孩子的手,引領他前行。
改進:正確演示完畢之后,出示改錯練習,使學生再次明確對邊、虛線、垂直、高和底等要素之后再自主畫高,效果會好一點。教學步驟可以更細致些,如將三角板的直角邊與底重合,推動三角板到對邊某一點上,沿三角板直角邊的另一邊作高。還應強調一下三角形作高的三要素:虛線、直角符號、寫“高”,這往往是學生在作高時容易遺漏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強調和提醒。此外,先確定一個點,再作高,如果點確定不當,遇到高畫在圖形外,對于學生來講有難度。本節課的教學訓練點可以放在“給出平行四邊形各個不同位置的底作高”上,如果時間不夠,為了讓學生多練,可以只擺不畫,只要學生會擺放三角板的位置,作高就不成問題。
不足之處還有很多,作為年輕老師,我會多多像老教師請教,多多學習,努力完善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愛上數學課,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們一直在努力......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6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中的一句話很精辟地說出了老師教學中的處境。通過教學實踐與反饋,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方可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上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課,我想對自己的教學做以下幾點反思,以求在知困時能自強。
一、有限的時間里如何追求課堂的高效?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把握了學情、教材,才能設計高效的教學環節。否則哪怕讀透了教材,不根據學情來設計,也只會白白浪費時間。
為了執教四上《認識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我看了大量的資料,反復分析了教材。覺得教學重點是用格子圖去驗證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來認識邊的特征,因為操作不方便,花了不少時間,學生還是弄不明白。事實上學生已經通過觀察知道對邊平行,只需要再延長對邊看其是否相交就可以了領悟了。兩次試教的不成功,反映出課前調查的重要性。
根據課前測,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有一定生活經驗,知道對邊平行,也能借助格子圖畫平行四邊形,但對高的認識與畫高則認識不足,對于易變形的特點也很膚淺。因此,完全沒必要把簡單的教得如此復雜,只要花時間在教學難點“畫高”上即可。
每次教之前,問問自己學生已經會了什么,還不會什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了。
二、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瞬間進入學習狀態中。原先我設計以長方形的特征導入,看似一脈相承,因為講完長方形的特征又要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試教下來,學生興致卻不高。分析原因,他們對于長方形太熟悉了,不能激發思考。怎么辦呢?
正苦于沒有更好的辦法時,高人指點:何不設計一個猜圖形的游戲,既復習了舊知,又順利引入平行四邊形?于是,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就出現在教學設計中。甚至上完課后,學生還意猶未盡:這節課好有趣啊!
我想到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學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猜猜看?”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教師只要利用得當,好奇心完全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三、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不再形式化?
小班教學,外加這節課操作活動多,小組合作自然成了這節課優先考慮的學習方式。然而,在試教中小組合作也是問題頻出。以第一次合作“平行四邊形邊的特征”為例,其中有一步操作:量出平行四邊形每邊的長度。結果學生只量出了兩個數據。分析原因,要求不夠明確,應改為量出四條邊的長度。一個看似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果沒有精心設計,只成為一種熱鬧的形式,讓學生在忙亂中迷失了自己。
四、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人情味?
數學課如何上得更有數學味、更有趣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少有關注人情味。其實我的想法是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把課堂串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比如展示學生的畫高錯例時,我提了一個要求:在你指出作品的不足之處前,先來夸夸別人作品的優點,至少說出一個來。學生心領神會,馬上說出一堆優點,然后說道:我建議這位同學在畫高時要注意標出它的高與底,作品的主人也笑瞇瞇地接受了別人的意見。數學也需要關注說話的藝術,讓這門真正的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妨效法數學王子張齊華對于數學課堂語言極致追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思考并實踐之后或許仍有許多不足,但我覺得遺憾會變得越來越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思考維護了我們的尊嚴,我愿繼續探索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如同小孩在海灘上撿起美麗的貝殼,自得其樂!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7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掌握,對學習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由舊知導入新課、新課,鞏固應用,課堂小結幾個環節組成。
一、注重了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專業思想方法即解決數學具體問題時所采用的方式、途徑、手段,它是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行為。因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運算、演算例題等一些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 力。 在這節課中,一開始數格子就開始滲透割補的方法,不僅為學生接下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供了方法,還為學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時候學生馬上能想到運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面積。
二、注重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最后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體現了學生對公式的運用和實踐的能力的培養
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來后,我設計了一些變式練習,強化鞏固學生獲得的知識,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停車場有一平行四邊形的停車位,底2.5米,高4米,這個停車位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環節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設計了一題: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這個頗具開放性的問題, 體現了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運用和理解,既有層次性,又能讓學生明白雖然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相同,但只要等底等高,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也相等。
在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不少的缺憾:
1、準備的學具沒有讓它發揮作用。在方格圖的利用上,我沒有用邊長正好是1厘米的正方形讓學生數方格,所以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出現了不一樣的結論,也不好數。
2、課堂生成沒有好好利用。在匯報環節里,學生說把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拼成后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也會很快地發現拼成后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后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最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但有的同學利用了方格圖中的底×高=面積,但在匯報時我還是忘記了交流。
3、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還有課堂語言不夠簡練,對學生的探究指導太到位!
今后還需繼續努力!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8
本節課是對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對平行四邊形的具體特征沒有做詳細要求,只是通過物體和圖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在大腦里初步形成對平行四邊形特點的表征。我先通過生活中一些物體,如伸縮門,柵欄,樓梯扶手,讓他們去發現這里面都有一個共同圖形叫平行四邊形。然后,拿出自己準備平行四邊形,觀察它的形狀特征,閉上眼睛在大腦里想象平行四邊形的樣子。接著,比較孩子們手里的平行四邊形,大小,高矮,長短都不一樣,但什么是一樣的?孩子們發現的很到位,上下對邊一樣長,左右對邊也一樣長-----只是簡單讓孩子們去了解了一下,沒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接下來,讓他們去比較平行四邊形與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來襯托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孩子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解釋說,平行四邊形比長方形歪,不像長方形是直直站著的。這個解釋也很有道理,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記住平行四邊形的樣子。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我給出了不同的四邊形,讓他們找出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并說出理由。鞏固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學會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雖然在課本中沒有要求,但在一些練習中,卻發現很多讓畫平行四邊形的.題目。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簡單讓孩子學會怎么樣在方格紙或點子圖中畫平行四邊形,并讓他們說說畫平行四邊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兩條邊的格子數要一樣。先確定出4個點,在連線。這種方法方便快捷。孩子們也容易掌握,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試畫時,我一一巡視,發現有困難的孩子,就及時給予指導,示范。孩子們畫的都很認真,畫平行四邊形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難點。以后多練練,肯定會好很多的。也會加深他們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感覺一節課匆匆下來,通過讓孩子們看、摸、描、畫等活動,孩子們應該對平行四邊形有了正確認識,但在課后的練習中發現并非如此,孩子們在判斷是否是平行四邊形時,一題中有多個不同平行四邊形,往往不敢下結論。特別是遇到接近長方形的平行四邊形,心里就沒底了,有點模糊。今后,多讓他們畫畫各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可能會有所改觀。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9
平行四邊形這個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后又一個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在上本節課之前我讓學生每個同學用木條分別制作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本節課就是利用學生自制的長方形拉成一個新的圖形導入的,學生的興趣一下字就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對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很有興趣。因此利用這個熱度讓他們對自己手中的新圖形進行觀察,看一看,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新圖形的特征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孩子們激烈的討論中出來了。然后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進行對比,進一步認識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用途有了新的認識。本節課的優點就是在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讓他們在與同伴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面積很廣,熱情很高,就連我們平時不愛說話的'郝立榮同學,在這節課上竟然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的發現,發表了小組的意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課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注重了學生的參與度,時間卻也浪費了許多,因此課堂上的內容涉及的不是很多,在練習這個環節上就顯的很倉促,沒有做什么練習,下課的鈴聲就響了。所以只能在下一節課上進行練習了。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10
感謝學校給我上這么一節課的機會,在選題時,我選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節課。從而進行了備課!備課后,我的師傅xx老師對我進行了細心的指導,不管是課件還是教案上都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第二天時,我進行了試教,發現還存在些問題。就通過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課,我的師傅對我相當負責。我直到凌晨一點才將課件、教案修改完。這也說明了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我早點給師傅看教案,認真仔細的在研究這節課,是不是會上的比這次好了?我相信肯定是的!所以不管作什么事情,我們都要早點準備好。
在上完《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節后,我也發現了這一節還存在的問題,結合教研室專家譚老師對我進行的評課,我進行了反思。
1、在課件的第一頁,標題出示的不完整,同時課件里面還有兩個錯別字。上課前應該信心的檢查一遍,數學是嚴謹的,不能太隨便。
2、一節課只要40分鐘,很寶貴。要節約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學習任務單應該上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放在抽屜里。而不是上課時再發,這樣浪費了一定的時間。
3、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導入時,可以從生活中的一張圖抽出平行四邊形,從而讓學生自己說一說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并強調一組對邊,到底是是那條邊與那條邊。
4、在畫垂線的時候,應該強調尺子要如何擺放,規范作圖。
5、板書要完整,概念性的東西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說。
6、在播放微課后,要讓學生回顧所聽到的知識。
7、課件出示垂線的時候有一條有錯誤,順序不對。再可以出示延長線的這一種!
8、在畫高時,一定要強調過底對邊一點所作的垂線。
聽了教研專家譚老師給我評課,我的收獲很大。知道自己哪里還存在問題,知道自己哪里還要加油努力,同時我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 11
課后反思:
通過親授本節課,對本節課的設計及授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反思,下面,我分別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及再教設計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成功之處:
1.本節課環節之間過渡清晰。且注重了環節的小結與環節之間的知識銜接。
2.在授課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完全經歷]觀察——獨立思考——明確目標,小組合作探究——反饋總結這一過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來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3.在授課過程中注重了知識與生活的密節聯系,如找身邊的平形四邊形,體會平形四邊形及其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道理。
4.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深挖掘。如四邊形、平形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學生能夠進行辨別,但不能系統的理清其關系,我通過以集合圈的方式,幫助學生正確建立這四者之間的關系。
不足之處及再教設計。
1.本節課的目標內容較多。在上課時,不能全部完成設計目標任務。高的教學可以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學習。
2.學生在第一次探究時,對探究哪些內容、用什么樣的方法浪費了較多的時間。老師要在探究之前,把可能的問題進行預設,并進行方法的適當指導,這樣學生在探究時能明確方向,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3.老師對知識的細節處理不夠。沒有較全面的預設到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前分析,深入思考可能生成的問題,在備課上多下功夫。
【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四年級數學上冊《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2-13
數學《認識時鐘》教學反思09-29
《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01-11
數學《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02-07
《倒數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02-16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02-27
《認識鐘表》數學教學反思10-18
數學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0-14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