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米和厘米,這一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這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 的表象,并能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來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的長度。
在這堂課中,教學分米這個概念時,我讓學生測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長,(大約 20厘米 )然后就直接讓學生來觀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訴學生:由于人們經常要以10厘米作標準去估計、度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所以把10厘米換成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從而來引入其中 10厘米 就是1分米,讓學生體會到了分米產生的過程和必要性,再來讓學生說說剛才測量的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幾分米,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手來比劃一下1分米是多長,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學毫米時,我收集了電話卡、一分硬幣、鑰匙等等。通過估一估、量一量,讓學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著我就介紹了毫米,然后讓學生用毫米來測量兩枝鉛筆分別有多長,再來比一比到底是誰長誰短。讓學生感到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引入顯得十分需要,同時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在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地需求。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都能比劃出1分米、 1毫米 大約有多長,并能很快地說出1分米= 10厘米 、 1米 =10分米、 1厘米 = 10毫米。學生在頭腦中對四個長度單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但多數學生僅僅停留在表面,遇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物體的長度中就缺乏了解決的策略。在完成書上的第5題時,題目中數字比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個合適的單位名稱,問題還不大。但是在補充習題還有其它的練習中,由于數據變大,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練習中問題就比較多了,發現有一小部分學生在填寫單位名稱時錯誤百出。例如:鐵釘長 2毫米 ,課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長 23毫米 等。學生頭腦中已有了長度單位的表象,可有時和實物卻對不上號,鬧出了一些笑話。
看來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主動思考,正確地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6-09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6-17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11-08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范文02-22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09-02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優秀教學反思08-0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03-23
認識分米毫米教學反思06-30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