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結合我校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先是讓學生大膽猜測兩塊花壇的面積哪一個大,然后引導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讓學生去數方格得出兩個花壇的面積是一樣大,我在課前預設時沒有把數方格作為重點,因為我認為這是在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之上來學習的,因此我沒有把它作為重點,只是預設到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不滿一格的,以及數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困難,我再做適機指導。本節課我發現學生在數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時,真的有些難度,我進行了指導。
教學的重點設立為“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難點設立為“理解平等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按照提出動手實驗-推導-概括的步驟,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組織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親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最后通過多次合作使學生發現規律意識到不用剪、拼、測只要用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來求它的面積。在學生感受到有時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太麻煩時,那么尋找一種更簡潔的方法便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動力!澳隳馨阉D化成我們學過的一種圖形,從而得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我把這個問題適時帶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實驗,在剪拼過程中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在交流演示中使自己的實驗過程得到了印證,在語言描述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環節里我注重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得到較多有關空間觀念的訓練機會,使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滲透了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能力推導,重要的是呈現學生探究的過程。在課前預設時,我的設想是讓學生不管沿著平行四邊形任意一條高來剪都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在小組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剪、拼、測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可是在試教中,我發現有大部分學生只想一種剪法轉化長方形求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且在第一次動手操作中就有學生發現了規律不用剪只需測量就可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使大部分學生沒有充分動手思考就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公式。如果在下一次的試教中,我想嘗試著讓學生多動手實踐一下,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本節課我認為還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我駕馭課堂能力不強,在課的開始學生在看情境圖時,學生回答得過細,還有重復的地方,我沒有適時引導,如果引導學生說出幾種代表性的圖形就可以了。后面內容還是重點內容,沒辦法壓縮,結果造成了時間上的前松后緊。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音樂下冊《阿西里西》教學反思07-29
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下冊《買鮮花》教學反思01-07
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下冊《分草莓》教學反思02-24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分橘子》教學反思07-31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一件好事教學反思01-23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一件好事》的教學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