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作家的小老師》的教學反思5篇
篇一: 《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執教了這一課,在教學中為了彌補習作二中的遺憾,我在這一課中,抓住了文中對小姑娘外貌描寫的句子,首先在學生讀了描寫小姑娘外貌句子后,請他們說說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個怎樣的孩子。然后指導了寫外貌反映人物個性的方法:從整體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的細節,最后加上自己對他的整體評價。這樣寫一個人的外貌就會真實、形象、具體。
關于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的一點想法:
我們在教學中都很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這樣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使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在本課中,我也請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說說對課文蕭伯納說的話的理解。學生們都只能說到,要謙虛。我想這就是學生的認知水平,他達不到明了人與人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個層次上來。本來我想教師可以站得高一些,這樣指導學生即使不明了這些道理,也沒有關系。但是,我總覺的不吐不快。最終還是自說自話的將這個內容說了出來。看見學生的一臉茫然,真是心生悔意。作為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握好課堂的深度,而不是一味將自己的理解端出來。
篇二:《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在教學時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但是,我發現自己這一環節的教學有些節奏感不強,主要是讓學生評價的太多了,有時候朗讀不出人物語氣的時候加上動作就可以把人物的語氣表達的淋漓盡致了。這是我的一個不足之處,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更輕松的學習。
還有要注意的是,我的語言不夠生動,不夠吸引孩子們。對于課堂上一些同學的精彩發言也不能夠作出及時,準確的引導。我想,今后我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篇三:《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大作家的小老師》講述了大作家蕭伯納與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學生從中能感受到小姑娘的天真可愛與蕭伯納的嚴于律己,善于自省。認識到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這篇課文以小故事的形式記敘了一個生活中的細節,以人物間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大作家蕭伯納謙虛、嚴于律己的寬廣胸懷。針對這篇課文,陳老師沒有泛泛講解,而是重點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通過自主學習,自讀自悟從中感受人物形象。
課文一開始學生通過自讀后,老師分別提出了蕭伯納、娜塔莎是什么人?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人物性格。從顯示蕭伯納的個人資料中體現出蕭伯納是一個世界大文豪,很受人尊敬而通過娜塔莎的外貌、神態描寫體現出娜塔莎只是個可愛的普通小姑娘。
初讀課文以后把本課的重點放在蕭伯納及小女孩說話時的語氣進行對比,并通過蕭伯納對小姑娘說話的這個環節自主練習說話,再找幾位同學學著他的語氣讀讀小姑娘的話。因為小姑娘是學著蕭伯納的口吻回答的。在這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讓學生感悟到,蕭伯納說這句話時是想給小姑娘帶來驚喜。為全文理解蕭伯納是個謙虛自律的人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學著蕭伯納的口吻以及模仿蕭伯納說話的句式體會這位小姑娘的天真、純樸、可愛。再聯系課文第四自然段“不覺為之一震”讓學生說說蕭伯那是個怎樣的人?從而體會他的嚴于律己。在這樣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做一回蕭伯納和小姑娘,分角色試著讀一讀課文。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通過引讀有關句子,討論,讓學生對人物的品質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讓學生再來看看課題中這個“小”字和“大”字,讓學生通過整堂課的學習重新感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對這兩個字做出新的認識。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讀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讓閱讀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篇四:《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洞笞骷业男±蠋煛芬晃模n題很吸引人,我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著,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外,我的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 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后,我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么?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我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并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篇五:《大作家的小老師》教學反思
最近,我上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于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洞笞骷业男±蠋煛芬晃模n題很吸引人,老師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著,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老師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后,老師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么?”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么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么?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著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并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近日,筆者拜讀了《走近新課程》這本書,感覺受益非淺。其中,有一段話一針見血地提出了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課堂管理方面 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已經不夠了,安靜無法滿足學生參與體驗;而熱鬧又是紀律的大敵,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呢?筆者對此認真進行了反思,以下談談自己的拙見。
何謂“熱鬧”?它是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一種現代課堂教學現象。它不等于“吵鬧”,更不等同于“混亂”。
如何才能將課上得熱鬧呢?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一)音樂渲染。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學中靈活準確應用音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開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荷花》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一邊看著掛圖,一邊聽著優美的輕音樂,一邊像作者這樣動腦想象。聽完后,我請學生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朱雪瑋說:“我仿佛來到了仙境。池塘里的河水輕輕地流淌著。荷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一陣微風過后,荷花仙子舞動著長裙翩翩起舞!贝髅粽f:“我看到小魚和蜻蜓正在夸贊荷花仙子優美的舞蹈呢!标怷超說:“我仿佛變成了一只蝴蝶,在和荷花姐姐比舞呢?”……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頓時熱鬧起來。這時,我以激情飽滿的語言加以總結,并引導他們和著音樂唱出或說出自己對荷花的喜愛,升華了主題。
(二)課堂表演
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科學》中說:“當兒童游戲的時候,也是在發展他的知覺,他的智力!庇螒蚴羌ぐl兒童興趣,滿足兒童活動的心理需要,充分完美地發展兒童人格的重要途徑,而課堂表演恰恰是讓學生在游戲中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的一種好形式?沙浞掷谜n本劇,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孩子們的心理素質。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水上飛機》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 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那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呢?
首先,教師對于“熱鬧”的教學環節要有預見性,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出明確、具體、有序的要求,并加以適當的指導。如果教師僅僅一句“下面小組交流(表演)”的話,學生會感覺不知交流什么,怎么去交流,最后交流演變成聊天,教學秩序亂成一鍋粥,教學目標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實現。于永正老師的一節作文課曾有一個精彩的環節——小品表演。為了使學生的表演生動、逼真,把全班同學都帶入情境,于老師很注意學生的推薦選拔,他先提出條件:聰明、頑皮。再請學生根據這個要求進行推薦和自薦,從中選擇出2至3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也與小表演有關,為小品表演作鋪墊。如:親熱地叫媽媽,傷心地大哭等。正是因為于老師這種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元的調動,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思維訓練,培養了想象能力,構思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其次,在上課過程中,要使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教師平時要加強課堂紀律的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上課時遇到會的問題應積極舉手,但不能亂嚷,更不能隨便下位;小組交流時,圍繞本組桌子周圍有秩序地輪流發言,如果想補充問題,也應舉手取得小組其他成員的同意等。其次,課中要加強紀律信息的反饋,如果學生交流過程中出現開小差、互相推委、談論與上課無關的話題或到處亂逛時,就應該及時提醒。如果教師平時就注重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時,學生一旦過于激動時,心里就會有一個聲音提醒他,讓他產生一些緊張感并自動更正,從而保證教學能有序地進行。
其三,一節使學生感興趣的課,也能熱鬧而有序。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有序地進行學習。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采蓮》一文時,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貼上采蓮小船、采蓮人,教室墻壁四周掛了一些荷葉、荷花、蓮蓬,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滿湖荷花中的情境。課一開始,教者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教者說:“小朋友,你們欣賞過美
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你有過乘著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的讀一讀詩歌《采蓮》,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蓮的快樂吧!”然后,讓學生聆聽詩歌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著,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教者還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蓮人采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人們采蓮時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學生沉浸在學習的喜悅中,還愁課堂秩序不能有序地進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