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11 19:02:00 宜歡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1

  通過本節課教學,由此引發了我的幾點思考和體會:

  1、提供主動參與的條件,促進教學資源動態生成。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依據教材給的例子,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再進行模仿練習,課堂沉悶乏味。首先,通過教材重組,呈現教學內容結構,學生在感性認識上獲得了基礎,從而為發現、概括乘法結合律奠定了基礎。其次,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啟發學生用抽象的算式來舉例驗證,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師生、生生多向互動,人人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第三,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課堂中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和辨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因此,課堂上體現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思維的靈活性和開拓性,出現了許多令我意外而驚喜的資源。如有的學生提出:乘法結合律不僅是三個數相乘,還可以是四個數相乘。另一個學生提出:兩個數相乘也能運用乘法結合律的例子等。

  2、捕捉和利用教學資源,促進教學過程動態生成。

  當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產生多種教學資源時,教師能否及時捕捉,給予準確、即時的判斷,并且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促進教學資源的再生成與提升,不斷推進教學過程,顯得尤其重要。課前,考慮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課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思維方向,即時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過程不斷動態生成。從學生質疑“乘法結合律不僅是三個數相乘,也可以是多個數相乘”,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相當拓展,已經不惟書、不惟師,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風貌。我再次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怎樣歸納乘法結合律,你能說說嗎?”及時促進學生的思維提升到更高的層面,進行思維的聚合。當學生提出“125×16也能運用乘法結合律”時,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已經成功了。學生學會遷移,學會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從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把課堂教學再次推上新的“高潮”。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一個真實的教學過程是不可預設的,而是一個師生等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應多關注學生,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源,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學生資源,使課堂成為一個資源生成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成為促進師生生命共同發展的場所。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2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的沉悶乏味課堂教學,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組織學生進行乘法結合律的發現與探索活動。這次的數學活動基本完成了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設計新課引入階段,開課時我說:“我們師生來個比賽好不好?”聽到這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就調動起來,同學們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我立即出示幾道題,很快的就說出了得數,學生看到老師算的這樣快很吃驚,也很好奇。在學生詫異之際我出示了課題,告訴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也會算的向老師一樣快。然后很自然的就導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以師生比賽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第二、四年級的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定律比較困難。

  他們通過直觀感知能夠理解乘法結合律的'涵義,也能夠用具體的算式來驗證乘法結合律,用字母、符號來表述乘法結合律,但是當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乘法結合律時,卻有點困難。因此 我在講解乘法結合律的含義時,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會用語言表達乘法結合律,如:通過驗證表達結論——再用自己的話說說——再解釋字母公式。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定律的含義。

  第三、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這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5×2、25×4、125×8的計算,使學生明確:這三組數的乘積是一個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數,會給學生的計算帶來很大的幫助,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通過比賽計算(15×25)×4和15×(25×4)誰的計算速度快,使學生自己體會到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學習乘法結合律的目的是為了使計算簡便,但我想這一點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學生可能沒有深刻的體驗,因此我在這里采用了男女同學計算比賽的游戲,即調劑了計算課枯燥呆板的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自己有了深刻的體驗,感受到學習乘法結合律的必要性。本節課我力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等形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經過學生的大膽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結合律的內容,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第四、把黑板讓給學生。

  黑板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交給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我讓各組的代表一邊說想法,一邊板書算法,學生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語言流利,板書工整。在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在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練習密度過小,這對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一定影響;另練習的層次不是十分的明顯,在練習中沒有穿插變式練習,如:25×16等,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沒有設計不能簡算的連乘法,使學生靈活使用乘法結合律,讓學生判斷能否簡算,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從而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

  第二、在教學中,有點偏于關注部分學生,沒注意與全體學生的交流,讓所有人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沒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教會學生“傾聽”。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3

  本課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的第三節,它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乘法結合律這一內容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運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但是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對這節課內容的研究,進行了修改。

  本課我著重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

  教材中對于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是兩個分散的情景,在備課時我依據書上的過程設計教學,可試課時發現在探索結合律時,教師在引導出書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牽強,而且我發現學生對乘法交換律理解的更容易。所以我將探索交換律的過程作為探索結合律的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改變了教材結構,先探索乘法交換律,突出整體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了解所要學習內容的目的是什么。在學習中滲透運用定律解決問題的好處,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課堂上老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我感覺比較好的地方: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問題——找出規律——舉例驗證——歸納結論。雖然學生要真正理解老師所做的`概括還需要大量的體驗,但我相信他們經歷多次這樣的嘗試過程,一定能逐步理解并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驟。

  這節課感覺存在不足:

  1.學生初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乘法結合律比較困難。

  2.在介紹結合律時,應及時引導學生發現“括號的位置不同”。

  3.括號的位置不同說明什么?”這里引導不到位。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4

  本課是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中的第三節,它是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三位數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對于乘法的交換律,學生學習表內乘法時有了初步體驗,知道根據一句口訣能寫兩道乘法算式,知道互換乘數位置得數相同;并且在乘法的驗算中已經初步運用過交換律,只不過他們還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就是乘法交換律。理解乘法結合律對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應該讓學生重點研究乘法結合律。教材主要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運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思想方法比數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猜測、驗證、歸納、應用等學習形式,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律,讓學生經歷感受數學規律的探索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思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亮點:

  1、在開課加入復習口算,通過5×2、25×4、125×8等的計算,使學生明確:這乘積是一個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數,會給學生的計算帶來很大的幫助,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探索數學規律是有一個過程的,對于這個過程的認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生自己體驗感受的,對學生已有的體驗與感受及時的歸納總結,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環。本節課我力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等形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經過學生的大膽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結合律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沒有將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沒有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還有就是我講的話過多,學生在課上充當“觀眾”,被動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學之成。

  2、語言缺乏親切感、缺乏準確性和嚴謹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課堂上不能靈機變動,沒有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提出的問題不是特別清楚,以至于學生不能及時的發現規律。

  3、在歸納乘法結合律的內容時,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課堂學生氣氛不夠活躍,思維不積極,學生沒有全部參與進來,我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的意圖。在介紹結合律時,應及時重點引導學生發現“括號的位置不同”。突出括號的位置不同說明什么?這里引導不到位。

  4、在教學中,有點偏于關注部分學生,要注意與全體學生的交流,讓所有人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在平時教學中,多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教會學生“傾聽”。

  5、練習量不夠。由于在課堂的細節沒有設計和處理,語言不夠精煉,導致總結歸納的時間過長,習題沒有完成,學生沒有更好的進行鞏固理解。

  從上面的失誤中我得出:教師不但要預設教學,更要關注學生,要提前備學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總之,要想上好每一節課,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課堂資源生成方面多下功夫。真正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學生、選好教法、達成目標。使每節課師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高效地完成,使學生學有所獲。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5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交流、歸納等活動,經歷探索乘法結合律的全過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在理解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能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在授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學生認知規律和探索規律的方法與過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把發現的現象用生活中的事例去加以解釋,并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出乘法的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第一個數;或者先把第一個數和第三個數相乘,再乘第二個數,積不變。并與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乘法結合律作比較,學生當時就把這個規律牢記在心中,效果較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字母將乘法的結合律表示出來,學生寫出了以下的等式:(a×b)×c=a×(b×c)=(a×c)×b。

  在乘法結合律的運用中努力讓學生掌握三種情況:

  1.計算連乘時,如果其中兩個乘數的積是整千、整百、整十數時,可以利用乘法交換律或乘法結合律先把這兩個數相乘,再與其他數相乘,這樣會使計算簡便。

  2.在乘法中,如果一個乘數是25(或125),另一個乘數正好是4(或8)的倍數,則將另一個乘數分解成4(或8)與其他數相乘的形式,再利用乘法結合律先算25×4(或125×8),這樣會使計算簡便。

  3.特殊數的乘積:5×2=10 25×4=100 125×8=1000 等。

  但由于學生的基礎與能力的關系,其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6

  一、對主題圖使用的體會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是計算正方體的個數,在計算中,出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產生我們需要的素材。教后,發現學生能呈現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圍內,我們探索所需要的類似3×(4×5)的算式是較難主動再現的。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刻意的人為的“引導”得到,其實很不自然,有些強加的感覺。也許,直接呈現給學生會更好些。但是又與以前學習的知識是相矛盾的,如(3×4)×5,是不應該添括號的。

  二、對教學內容的體會

  在教學中發現,在具體應用時,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是很難分清楚的。比如:25×125×8×4,學生處理的第一步是:25×4×125×8,第二步是:(25×4)×(125×8)。一般來說,學生認為第一步是依據乘法交換律,第二步是乘法結合律。顯然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

  我認為有些知識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可以模糊一點。

  首先,在小學階段,有些問題要搞清楚,是很難的。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北師大教材沒有文字定義,只有字母模型,參考人教版,它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定義是: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較之原來浙教版,少了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結合它的教師用書,我們不難發現,它告訴大家的信息是:編者無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科學地分析計算過程中到底根據什么規律,對他們來說,太麻煩,也不好理解,只單純產應用了結合律或交換律算了。

  其次,沒有這個必要的。在小學階段不存在非要清楚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我們只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是一種數學規律,意義是改變運算順序,積不變;乘法交換律也是數學規律,改變乘數位置,積不變。至于一定要在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下討論的話,那學生在簡便計算中,看不到三個數、兩個數的模型,很難想到依據的定律是什么,只知道改變的什么。所以,從意義上理解定律更能讓學生接受,然后讓學生體會用定律模型能把這種變化規律表達地最簡潔、本質。

  三、關于對乘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關系的思考

  是不是學了乘法運算定律以后,學生才會簡便運算的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教師應該有體會。很多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與交換之前,已經會簡便運算了。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本身和老師之前或多或少有滲透;二是學生課外學習所得;三是來自學生自身的計算經驗。他們根據自己經驗,模糊地知道在乘法算式中,改變乘數的位置、改變運算順序,結果是不變的,出于需要有時就會對算式進行轉換,他們很顯然不是通過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看來,會不會學生是對定律的意義現有模糊認識,然后我們給他們提煉一個本質、簡潔的模型的,而這個模型的作用是為他以前的簡便算法找到一個數學上的依據。

  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只是為了簡便運算嗎?學生一想到乘法運算定律就想是簡便運算,包括驗證時的舉例時。其實乘法運算定律是一種數學運算規律,存在一切連乘算式中,它是這種乘法運算中可變化規律最本質、簡潔的.模型。這些模型代表的可變化規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但它不是因為簡便運算而產生的,它的存在也不是單單為了簡便運算。這點機會可以讓學生體會。

  從運算定律到簡便運算,就這樣一個課時可以了嗎?我認為不合理,建議教材在運算定律教學中,重點建立模型和理解意義之后,安排一節運算定律的練習課,不是強化對運算定律模型的認識,而是對運算定律意義及作用的體會。同時培養學生規范的表達簡便運算過程的習慣。在學生碰到一些特殊運算時,能有意識地根據定律向有利于我們計算簡便的方向轉化,即具備簡便運算的意識。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7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感觸很深,我對這節課值得反思的`東西還是挺多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首先我在通過復習加法運算定律引入課題,然后讓學生讀圖根據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對問題解答。這里的每個問題都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因為是對同一問題的解答所以學生能夠理解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之后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提出問題“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思考,課后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不是很清楚,如果問“等式的左右兩有什么異同”學生也許會更容易的發現這一規律。

  課前備課時,我覺得這兩個定律都很簡單,學生能夠自己發現規律,現在想一想,我可以在講乘法交換律時,讓學生自己觀察,而第二個乘法結合律稍有一點難度,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

  各個環節的銜接不是很緊湊,本來后面還安排了兩道應用題,但由于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做。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8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交流、歸納等活動,經歷探索乘法結合律的全過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能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在新授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學生認知規律和探索規律的方法與過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把看到的現象用數據去驗證,并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從學生反饋回來的`情況看,學生學得很不錯。在學習過程中,我還用大屏幕出示了課本上語言較為嚴密的乘法結合律,與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乘法結合律作比較,學生當時就把這個規律牢記在心中,效果很好。

  改變評價方式,我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提出“觀察這一組等式,你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嗎?”等類似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材料,提供猜測與驗證,辨析與交流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了,自然激起了探究的火花。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評價的多元性也體現了出來。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9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依據教材給的例子,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再進行模仿練習,課堂沉悶乏味,而本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

  本節設計中,在新課引入階段,創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通過讓學生幫助老師搭建領操臺需要多少塊方磚來發現問題,提出猜想.作為一節探索數學的規律課,對于乘法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這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同學們都在探索乘法交換律時,經歷了發現規律、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歸納規律的.科學探索過程。在歸納乘法結合律時,思維特別積極活躍的同學,更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評價方面,重視增加我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特別是同學之間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的情緒。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 10

  乘法結合律是學生在學習乘法的運算規律中的一個難點,容易和前面學習的乘法交換律混淆,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緊扣課本中的例題,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根據課本上例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一步一步的發現問題,學生學習興趣較高,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列出橫式,然后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橫式能用什么符號連接起來,學生很快的發現,能用等號,接著順勢總結乘法結合律。

  本節課我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接下來的'習題我也設計了不同類型的題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個環節習題很豐富,但后來發現有孩子在做題時,能把(a+b)×c=a×c+b×c橫式類型的題從前往后做,而不會從后往前做,這使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舉一反三的看問題。

【《乘法結合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3-13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3-17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04-22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15篇03-17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15篇)04-12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13篇04-20

乘法結合律教師教學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