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1
今天我在小組內上了一節課,內容是“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在上課之前我進行了認真備課,自認為對學生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上完這節課后,卻發現,很多預設到了課堂上并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預設亂了,我的思路也亂了。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實學生在沒上這節課前,已經有很多學生會計算了,而至于到底是怎樣算的,恐怕有些學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也許就已經形成了幾十加幾就等于幾十幾這個印象。而我這節課要做的是要讓學生不但知道結果,還要明白為什么可以這樣做,即算理。如何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再學習,如何尊重學生的想法又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節課我重點處理的一個問題。
反思這節課,有很多不足和遺憾。首先,對學生情況分析不夠,課堂上出現意外情況時應變能力差,課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所要講的知識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能很順利的說出來,學生能按照我的預設走,但是課中出現的情況可以說是我始料不及的。本來我以為如果先讓學生說自己是怎么算的時,會說接著數的,或者是相同數位相加等,不大可能想到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而課堂上卻恰恰相反,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小女生就說出了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方法,頓時我的思路亂了。仔細想想這時我完全可以順著這個學生講的把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的算理講透,然后再聽聽其他學生是怎么算的,這樣是完全可以的。而我是等把學生的想法都說了,再回頭說這個小女生的想法,是不是就亂了呢?其次是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我認為學生都已經會計算了,而且學生對數的組成也都很熟悉了,只要我稍微一引導,學生對算理應該神容易就能理解。所以我原先本來設想的用計數器撥一撥,或者用小棒擺一擺也給取消了,我想學生都已經會了,再去用小棒擺,不是多此一舉呢?倒不如讓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在學生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用小棒進行演示,學生自然就理解了。但是學生沒有像我想的'那樣,雖然學生心里或許明白,但是上升到語言表述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這點我是沒有考慮到的。如果我當時能拿出一個計數器撥一撥,讓學生看著計數器來說,效果或許會好些吧。另外在很多細節方面我處理的也不太恰當,如在設問上,在環節的過度上等。
上完這節課后,沒有我想象的輕松。反思自己,如果我能全面了解學生,對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做到全面考慮,自己心中有數,也許這節課又是一番效果了。要想上好一節課,只有在基于對學生的真正了解上,基于對教材的全面把握上,基于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尊重上,更基于教師能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上,而這些都是我不斷去學習和最追求的。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2
這兩天,我帶領學生上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這一課,這是一堂計算課,本身內容就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學生對算理的表述有一定困難。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現反思如下:
一、合理的運用生活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寓教于趣。要通過故事、動畫、游戲、動手操作、等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促使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和努力探索。例如在教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問同學們喜歡喝牛奶嗎?引導學生看圖說故事: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等一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通過誰來數一數,緊接著問學生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經常思考、提問的意識。從而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獨立完成業,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生奇好勝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揮教材內在的智力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他們在“又思”“又問”,“又答”的興奮中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時,在學習30+2時,很多學生都能算出計算結果等于32。但要求他們說說是怎樣想出來的,學生就沒人敢舉起手來。說理是低年級學生最怕的一個環節。于是應鼓勵學生要大膽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誰說出來,就獎勵他熱烈的掌聲。于是同學們就紛紛舉起手來說。有的說:“因為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有的說:“因為2是一個個位數,30的0是個位數,把2加0是等于2,十位上的3寫下來,就是32。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低年級的學生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有的學生忘記帶學具100根小棒,所以有的孩子說算理時表達不清晰,以后要讓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帶來學具。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3
教學本節課在設計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利用小明和媽媽買酸奶的過程。期望學生能從這一情景中,提出本節課所需要突破的重點問題:
﹙1﹚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
﹙2﹚還剩多少瓶酸奶?
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從出示的課件情景中,并沒有一下子就提出教師所需要的問題。對于這一點,我課后就在考慮是否我在出示課件的動態情景時,還沒有突出我需要的.動態情景。比如:售貨員阿姨拿出30瓶酸奶和又遞給小明2瓶酸奶。這兩個情節如果突出強調一下。我想學生在提問時,一定能夠比較準確的回答出老師所需要的問題。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在觀察問題時,只會對加以強調的內容關注。所以我想,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 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時刻要以學生為主體,尤其是低學段的學生。教師在課上與課下都要注意學生的興趣與感受。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的收獲頗多。上好一節課,作為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編者的意圖,對學生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才會有更多的收獲。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4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第二冊中第41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我通過100以內數的組成為加減法計算奠定基礎,通過拼擺和看圖列式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整體效果還不錯。
在探究新知環節中,我靈活的運用了教材。雖然教材中創設的情境非常的貼近學生生活,但是圖中的`干擾信息太多,很難讓學生從中提取本節課有用的信息。我在第一次試教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學生很快找出了“小明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而“小明喝了2瓶,還剩幾瓶牛奶?”就一直沒有一個學生提出來。后來,我和同組的老師一起討論,覺得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會計算,可以創設簡單的情景,或者可以由擺小棒直接引入到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中來。在第二次上課時,我通過電腦演示擺小棒的過程,讓學生根據演示過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運用小棒的拼擺,不僅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養了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這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很快就領會到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什么了。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5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百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學習讓學生經歷研究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運算方法過程,從而掌握計算方法,并從中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首先,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了讓學生能從直觀教學中抽象、總結出口算方法,我積極為學生積累足夠的感性經驗。因此,在教學環節中,設計了許多動手操作活動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們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見解后,從而獲得更系統、更清晰的概念,這樣,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聯想,思維的能力。
另外,為了長時間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設計了一些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不斷的變化思考,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練習中,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過程,這樣即達到了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讓學生感覺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6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人教版第二冊中第62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的根底上進展學習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特點,我主要通過復習舊知——100以內數的組成;探究算法——整十數加一位數的算理算法;穩固——學會應用各種不同方法熟練口算,以及課堂小結穩固提升這四個層次進展設計。
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穩固100以內數的組成,為下一環節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口算做好準備。因此在設計本環節的時候,我很注重趣味性,創設了小朋友們搶答題的游戲,在每一個小動物的背后藏著一個數的組成的知識。讓學生回憶48里有()個十和()個一,9個十和7個一組成(),3捆小棒和5根小棒一共有幾根以及在一個數位器的十位和個位上撥了幾個珠子,辨一辨是幾。這一環節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到達了預期的效果。真正地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雖然教材中創設的情境非常的貼近學生生活,但是圖中的干擾信息太多,很難讓學生從中提取本節課有用的信息。于是我通過電腦演示擺小棒的過程,讓學生根據演示過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運用小棒的拼擺,不僅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而且也初步培養了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這樣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很快就領會到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是什么了。
對于例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計算過程,從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數學生想到的是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而往前數,往后數,如果數的`數據不大,是一個好的計算方法。更有聰明的學生已經知道了計算的實質,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或減。
剛學完了例題,我設計了一個吃玉米和聰明屋找錯誤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知識與能力得到了長進。通過這些練習的探討,讓他們去發現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這樣的途徑學的知識比擬牢固,且不會遺忘。接著反應練習的題目,學生不僅要掌握計算方法,還要求真正理解課題的含義。師還結合今天學習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最后是課堂小結,穩固提升。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再這節課中的收獲,使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
這節課也有一定的缺乏:就是讓學生說的太少。以后注意多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這節練習課既是前面學習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學習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的根底。分析學生的情況,大多數孩子已經能夠口算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只是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所用時間長短和方法會有所不同。但是孩子們要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這一算理層面,還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我根據練習課的教學構造,通過“準備——導練——小結和概括——檢測和評價”這四個環節進展教學的,課后我作了反思,覺得這節課既有亮點,也存在缺乏之處。
首先是由孩子們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為導入;要想參加森林探險之——導練——小結和概括——檢測和評價”這四個環節進展教學的,課后我作了反思,覺得這節課既有亮點,也存在缺乏之處。首先是由孩子們都熟悉的卡通朋友———朵拉,作為導入;要想參加森林探險之旅,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練習環節);準備好了就開始探險之旅(導練闖關環節);闖關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一下,積累經歷,找出容易出錯的地方(小結和概括環節);有了經歷就繼續闖關(檢測和評價環節);最后參加聯歡會,在歌曲中完畢課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練習過程中,我靈活的運用了教材。雖然教材中創設的情境非常貼近學生生活,但是表達不出層次性,于是我利用課件對題目作了一些調整,首先在準備練習環節中從一圖四式中回憶算理;在導練環節中分根本練習和深化練習;在檢測和評價中利用“解決問題”作為拓展練習。這樣從詳細到抽象,讓學生一步步練習和穩固算理,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為了長時間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利用形象生動的課件設計了形式多樣的闖關練習,第一關(智過鱷魚湖);第二關(勇過獨木橋);第三關(攻破密碼);第四關(進入城堡)。在第二關里穿插了一個小游戲—送小動物回家,在第三關里以開火車形式提問學生說出得數,攻破密碼。這樣,讓學生不斷的變化思考,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練習中,讓學生說出思考過程,這樣既到達了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讓學生感覺不到枯燥和乏味,真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節課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就是課堂調控不到位,讓學生討論交流太少。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要上好一節練習課,我們不能只讓學生一味單調地練,使他們成為做題機器,而應該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較大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練習中多一些數學思考,多一些真實的情感體驗,多一點生活樂趣,使我們的練習課多一些“春意”,使練習課堂充滿活力。剛剛過完一個雙休日,學生們就要學習新的知識,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內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承受學生錯誤的準備。對于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在課堂上表達地比擬充分,了解加減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稱學生掌握得比擬好,而比擬熟練地進展口算這個要求對于各個層次學生來說肯定存在著差異,局部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能夠及時達成。反思這堂課,應該有一些感受想要與大家分享。
在例題情境圖的運用上,有兩種預設:一種是直接看圖列出算式,然后根據算式選擇一道加法和一道減法進展計算方法的引導;另一種是看圖說出圖意,然后選擇一道加法、一道減法情境的應用題請學生進展列式計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題,節約教學時間,為原本捉襟見肘的教學時間騰出賦予的空間,后者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數學表達能力是一種需要長期訓練的內容,學生缺了一堂的訓練也不會大受影響。思前想后,覺得不能拋開學生常規數學能力的培養。情境,不能單純為了新知的學習。
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在看圖說圖意編題目的過程中表現得更加積極,表達得更加流暢,數學表達能力有所提升。
讓學生了解加減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稱是本課的一項教學目標,也是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比擬抽象的、難以理解和記住的,幸喜自己在前面的教學中已經滲透了減法各局部的名稱,所以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加法各局部的名稱。
對于34—30=4,先請學生說說誰是被減數、減數、差,再按照34—4=30,說說各局部的名稱。對于加法30+4=34,我請學生猜一猜30叫做什么數(有些學生說被加數,其實是對被減數名稱的一種正遷移),我告訴學生30叫做加數,4也叫做加數,34叫做和。然后再請學生根據4+30=34說說各局部的名稱。
在完成想想做做3之后請學生仔細觀察每組的四道題目,思考能不能根據一道算式很快地算出另外的三道算式。這樣的思考方向有些大,但正好可以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理解。一種是橫著看發現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一種是豎著看觀察兩道加法、兩道減法之間的關系。
思考后學生的答復還是比擬朦朧的,他們能夠大約的看出兩道加法、減法之間的聯系,但是表達的還是不夠清楚的。要真正表達完整還是比擬難的,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不能過快地拔高他們的生長速度,所以我在課堂上認可了學生朦朧地認知。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7
今天,學習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這個內容,感覺學生學得還是挺輕松的,大部分學生對這個知識掌握得也較好。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
第二、學生討論交流、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練習鞏固,提升計算能力。
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有一種親切感,并讓學生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提示學生用學過的100以內數的組成來討論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很踴躍參與,都能說出“幾個十幾個一減去幾個十等于多少、幾個十幾個一減去幾個一等于多少及相應的加法計算方法,或是用相同的數位上的數進行相加減的方法。這節課我重點是引導學生交流思考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數學課程標準》主張: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象,鼓勵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得到了充分地說的時間和空間,但是最后我發現存在的問題也有,就是:
1、語言上還要更加的簡練為好。因為我總是習慣于學生說了之后又重復一次學生的答案,所以第二個教學環節里花的時間過多了導致練習的時間過少。
2、后進生表現的機會過少,因為總是害怕他們說得慢,說得不完整,耽誤時間。這樣不利于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3、計算題的練習應該多讓學生到黑板上演算,這樣有利于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點評。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注意克服不足,繼續發揚優點。爭取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8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這既是前面學習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學習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兩位數的基礎。分析學生的情況,我們認為有的孩子已經能夠口算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多數學生也能夠自主解決本課的新問題,只是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所用時間長短和方法會有所不同。但是孩子們要認識到“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這一算理層面,還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如何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找準新舊知識的鏈接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一個數學問題,F在我就結合本次課例談談我們的做法。
一、大量練習喚舊知——功夫在詩外
各位老師已經感受到這節課的'復習舊知時間很長,共出示了15幅圖片,近三分之一的同學來回答,目的是為了喚醒學生的舊知。與本課知識的鏈接是在兩個單元之前,相隔時間較長,孩子們年紀小易記但遺忘也快,大量的練習就是一個對學生思維慢慢預熱的過程。大家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細節:開始孩子們還一個一個地去數是不是整十,后來一眼就看出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所以當這個練習結束之后,面對本課的新問題,孩子們很自然地理解30+5=35算理是3個十和5個一加起來就是35。算理的難點迎刃而解。陸游曾在教孩子寫詩時說過:“如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本節課我覺得要想弄懂算理,其功夫也正是在舊知。
二、為后續學習作鋪墊——無意插柳柳成蔭
作為計算教學,前后知識緊密銜接是其顯著特點,每節課相對后續學習來講都是下一個知識的生長點,對后面的學習影響很大。弄明白了,以后的學習水到渠成;理解不透,其消極作用也不容忽視。縱觀本課所處的第八單元,不難發現無論是學習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還是筆算加減法,都需要學生明確算理,而本課又是這一知識鏈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將本節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明確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算理。其意在為學生深入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這一知識作好準備。如果我們每節課都扎實地為學生營造說算理的活動,讓學生每天在這種看似無意的訓練中得到“無意插柳柳成蔭”的收獲。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9
在教學前,一直在矛盾要不要使用小棒。不擺小棒,學生感知算理會比較抽象;擺了,能較直觀地體現算理,而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則集中在小棒上了。對于學生課堂中的表現,我沒能掌控好。任老師給我指出了一些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給了我寶貴的意見。
1、出示主題圖,題目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列算式:30+2。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即使不講這個算式他也已經會做了,但是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算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師的作用就在于教授學生明白其中的算理,掌握這個方法。我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是這樣的:先看學生如何擺,問:你為什么擺了3捆呢?(學生回答:3捆表示3個十),然后再引導學生擺2根小棒,表示2個一。接著,在投影儀上演示并講解,30表示3個十,2表示2個一,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就是32,所以30+2=32。接著再讓全班一起來說一說這個過程。在這里,我說的比較多,而學生說的還不夠多。可以這樣來處理:放手讓學生根據算式去擺,看到學生擺了3捆小棒,旁邊有2根,問: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就會說:3捆小棒代表30,2根表示2個一,合起來就是32,所以30+2=32。再讓其他小朋友也照著面前擺的.小棒來說一說,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好地明白算理了。此外,學生擺小棒非常的直觀,而計數器的作用就是使學生的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把這個算式在計數器上擺一擺,效果更好。
2、關于減法,它實則是加法的遷移,這里同樣可以借助小棒和計數器來實現,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也可以同桌互說,鞏固算理。
3、這節課我設置的練習,量有了,但形式不夠多樣化。尤其到后來,學生已經疲勞了,這時候呈現內容比較新穎的練習就能再次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藝術,包括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親和力,還有教學姿態等;在課堂中,不僅要關注教學進度,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講授的語言要做到簡潔、明了,盡量放手讓學生來說一說,做一做;作業形式多樣,要有一定的計算量,同時要注重趣味性。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10
今天我教學第四單元中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這節課教學重點是鞏固百以內數的認識,明白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算理,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提升學生對百以內數的感知,應用百以內數組成學習簡單的加法,也以今后進一步學習百以內數加減法打下基礎。
這節課教材要求運用百以內數的組成去學習,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感覺不到它和今后要學習的百以內數的加減法有什么差異,因此也沒有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是在教學時才領悟到的。
在《百以內數的'認識》中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和《百以內數的加減法》中〈整十數加減一位數〉,我認為它們的差異是,前者與實際聯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學上,前者要更多地聯系實際,即數與形要緊密結合,要將抽象的數還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學生用小棒解釋,3捆零2根減去2根,剩下3捆,即3個十2個一減去2個一,等于3個十。并能脫離小棒解釋,讓學生對百以內數的認識慢慢清晰起來。這樣教學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整十數加一位數相應減法》教學反思通用04-14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設計07-03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說課稿06-29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案06-12
《整十數加幾和相應減法》教學反思參考07-09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通用20篇)05-29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設計 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