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的教學反思
第一部分: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
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是一種置換反應。因為鐵的化學性質比銅活潑,所以把鐵釘浸人硫酸銅溶液后,會把單質銅置換出來,附著在鐵釘上,同時一部分鐵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亞鐵。其反應的現象是:浸人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這就是從硫酸銅溶液中被置換出來的單質銅,淺藍色的溶液顏色會逐漸變淺。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為紅褐色。化學方程式為Fe十CuS., = Cu十FeS., o
操作的時候,要求學生用鑷子夾住鐵釘的一端,把鐵釘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發生的現象。要注意,提醒學生不要直接用手接觸硫酸銅溶液,這是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
當學生看到硫酸銅溶液慢慢改變顏色的時候,肯定在思考其中的原因,當學生觀察到鐵釘上有紅色的物質附著在上面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考慮得更多。溶液的顏色為什么變淺了?紅色物質是什么?這個變化是化學變化嗎?這是學生很容易產生的問題。教科書提出,讓學生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假設。怎樣尋找證據?我們要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到的現象,并把它轉化為證據,教育論文《六年科學下冊《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反思》。
比較溶液的顏色變化,說明了什么?說明溶液不是硫酸銅溶液,或者說硫酸
銅的含量已經減少,有另外的物質形成了,這是一個證據。鐵釘上的紅色物質是怎么來的?沒有浸人溶液的鐵釘沒有附著紅色物質,說明紅色物質是溶液中析出來的,它是鐵嗎?我們平常看到的鐵是灰白色的,銅是紅色的,那么鐵釘上的紅色物質可能就是銅了,這是另一個證據。根據這兩個證據,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反應產生了新物質,這個變化是化學變化。
實驗室配制硫酸銅溶液的方法:將無水硫酸銅(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銅(又叫膽礬,藍色晶體)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硫酸銅溶液。25 0C時,硫酸銅在水中的溶解度為23. 05克,水溶液呈藍色。
第二部分:初步歸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這部分內容,屬于對前面幾節課的初步歸納,特別是對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初步認識。學生對化學變化的判斷,往往先從現象上去發現,進而探求其中原因。那么,化學變化伴隨著哪些現象呢?教科書選用了四種最常見的現象:
1.改變顏色:用淀粉與碘酒的反應、鐵生銹的現象來說明。
2.發光發熱:用蠟燭燃燒的現象來說明。
3.產生氣體:用小蘇打和白醋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來說明。
4.產生沉淀物:用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來說明。
學生看了這些現象之后,會遷移到觀察其他物質的變化,從而判斷其他的一些變化,如果有相同的現象,可以初步判斷此類的變化類型,當然要確定是否是化學變化,仍然要尋找證據,確定產生了新物質,才能下正確的結論。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反思06-16
化學變化伴隨現象的教學反思09-15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反思范文07-04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設計01-05
《化學變化伴隨現象》教學設計07-04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說課稿01-02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教學設計范文10-27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說課稿范文03-15
小學科學《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課件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