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學反思范文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針對《觀潮》教學,我進行了如下思考:
1、要給學生足夠的感悟體驗的時間:
學生根據三、四自然段中的詞來背誦,會背誦的只有少數學生。我反復思索,如果讓學生朗讀體驗時間更長一些,多一些背誦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背誦時間再能長一些,學生背誦這些描寫精彩的句子就更容易一些,課堂效果會更好一些。比如說,先啟發學生想一想:遠處的聲音、景象是怎樣的?近些時又是怎樣的?再近些又是怎樣的?細讀思考后,根據教師的啟發去聯想,在頭腦中展現大潮到來時的畫面,最后再根據打出的幻燈片作為依托,背誦課文可能就省時省力了。
2、要靈活機智的駕馭課堂:
我在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時,我范讀課文,配上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這一天下奇觀的景象。讀時,我卻將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讀成了浩浩蕩蕩地向我們飛奔而來明顯的錯誤!怎么辦?我讀完后說:老師在讀浪潮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時,故意讀成了向我們飛奔而來,你們是否感受到了浪潮的氣勢磅礴?是否感受到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你的眼前浮現出的情景又怎樣呢?學生竟在談感受時說:我感受得更真切,好像錢塘江大潮就在飛奔而來。如此一來,因為我的過失得到及時地補救,竟然變被動為主動,倒真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這說明,教學需要反思,需要積累失敗的經驗。但教師必須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去隨機誘導、現場處理、及時調適,并在學生的課堂交流中去靈活點撥,有機滲透。
。场⒏鶕䦟W生的需要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我在四⑷班上了第一節,感覺到課堂的沉悶,學生感悟的膚淺。我思考: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第二課時重點突破,感悟錢塘江潮的壯觀。但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如此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易激發了,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能真切地感悟這一壯觀景象,如何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有所獲。看來,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優化課堂的教學結構。
于是,我便將文章的三、四段作為教學的重點,并且安排在第一課時教學,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在四⑶班便這樣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第二課時:先用一小部分時間來讀懂理解潮來前和潮來后幾節課文,然后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積累和運用課文的語言文字等訓練上。
事實證實,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最大收獲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
。、超越教學設計,體現以生為本:
我在現場直播給畫面配解說詞這一環節時,先讓個別學生上臺當小主持人講解,練習給畫面配解說詞,當時由于離下課的時間還有五分鐘,我便臨時調整課堂思路:讓同桌互相講解畫面,配解說詞當小主持人。如此一來卻出現課堂的精彩鏡頭。學生既大面積地參與了語言實踐,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同學們再次感受了錢塘江潮的天下奇觀。
為什么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語言實踐呢?其實,重視全體學生的不同發展,這才是閱讀教學中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為本。
我們只要善于反思,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學習的規律,就能讓學生確確實實的學有所獲,我們就能撥開迷霧,超越自我,我們的課堂也就能走向成功。
【《觀潮》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反思06-24
觀潮教學反思04-05
《觀潮》教學反思05-11
觀潮教學反思05-24
《觀潮》教學反思08-10
觀潮》教學反思08-16
觀潮教學反思08-09
《觀潮》教學反思12-23
觀潮教學反思02-20
教學反思《觀潮》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