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雖然進入課堂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久,并且為此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但總朦朦朧朧地覺得我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就在鈴響的一剎那間,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我禁不住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今天這堂課我到底要學生學什么?是教會學生做小數乘法嗎?還是通過小數乘法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顯然,后者比前者更能體現學科的數學價值。抱定這樣的目標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學設計也受到了徹底的顛覆。
在課的開始,提供了一組題: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請學生比較第(2)(3)(4)題與第(1)題之間有什么聯系?旨在滲透積的變化規律,并試圖溝通小數乘法時與整數乘法之間的聯系。然后在談話中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一本數學本的價格是0.52元,每位同學開學的時候都發到了4本數學本,請你算算每個人一共要多少錢?提出要求:怎樣列式?為什么可以這樣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而后,我提出挑戰: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結果是多少嗎?請你來動筆算一算。學生開始嘗試計算,先做好的上來板演,下面的同學如果有與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來把你的過程展示出來。一個接著一個上來,看來情況真的很復雜,列舉一下:
0.52×100=52(元)
52×4=208(元)
208÷100=2.08(元)
0. 5 2×42. 0 8
0. 5 2× 42. 0 8
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就是這三種做法。接下來就讓學生陳述理由。
生1:我們剛剛學過的小數加減法就是相同數位對齊,我就把4和0對齊,然后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
師:那積里面怎么會有一個小數點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擴大了100倍,所以積要縮小100倍,這樣才能保證積的大小不變。
生2:我把0. 5 2元擴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寫成用元作單位,就要縮小100倍,得到2.08元。
話音剛落。一生馬上補充:她的單位名稱錯了,前兩道的單位名稱應該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學根據學生的補充也發現了問題,對于她的發言,同學們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聽了前面的同學說得振振有辭,顯得很緊張,發言時含糊不清,極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生1的口才很好,平時對數學總有自己的見解,想要駁倒他還真不容易;生2的問題好解決;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講不清楚,真是不湊巧啊!我開始著急了,覺得要收不回來了,怎么辦?我積極地尋找對策,先點評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著生1和生3的做法說,他們現在兩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你準備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請說出你的理由來。學生思考了片刻,陸陸續續開始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后,學生開始明確,其實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了整數乘法,既然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就要遵守整數乘法的法則,4自然要和2對齊。課堂上生1帶著他的部隊開始主動向生3部隊靠攏,我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第三層次,我延續情境:剛才我們已經算出每個人需要2.08元錢,那你能算一算我們班50個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其實今天的敗筆也在此,這一層次的練習應該將班級人數擬定為51人,這樣的話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數乘法學習,50最終還是歸納為一位數,不能很好地暴露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練習設計中要注意問題的全面性與合理性。
今天的課堂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據“新基礎教育”的思想,當課堂上我們把問題“放”下去之后,面對“收”時真有點不知所措,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擾著我們:該怎么“收”?收到什么樣的度?資源怎樣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所用?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專業素養不夠,今后需要不斷提高。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2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復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后點上小數點,但對于為什么要這么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于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后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后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后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后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
就行了,計算沒有什么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3
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總算上完了。我原以為這個單元學生學習起來應該很輕松,因為這個單元是在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只要掌握了整數乘法,在整數乘法的基礎上數出小數位數,點上小數點就可以了。但從本單元的學習來看,學生掌握得一點也不好,本來只有7課時的內容,上了10課時才勉強上完,而且還有幾個同學作業沒完成。個別同學出現的問題是:
1、計算結果中末尾有0時,仍有同學先把0去掉再點小數點,出現小數點定位錯誤;當出現小數乘整數時,有個別同學數小數位數時,把這個整數也當成和小數相同位數的小數,如3.76×14,就有同學數成了4位小數。
2、學了小數乘法后,有同學將小數加減法的豎式格式和小數乘法的豎式格式混淆了,錯將小數的末位對齊了。
用簡便方法計算仍是本單元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大多數同學不會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出現整數會進行計算,換成小數就不會做了。如25×12,大多數同學會把12分成4×3,再運用乘法結合律,把25和4進行結合;一旦把整數變成小數,如0.25×1.2,多數同學就束手無策了。在解答2.5×4.4×1.25時,很多同學出現把4.4分成4+0.4,成了這種不倫不類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同學們掌握得很好,只有個別偷懶的同學不肯把相同因數劃出來,在找兩個加數時會找錯;但對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學分配時只分給和那個因數較近的加數。對稍有變化的簡算題,錯誤就更高了。
計算能力是學習新課程的學生的弱點,計算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會利用早讀課之前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每天做兩題計算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每天兩題,學生完成起來很輕松,連平時不能完成回家作業的同學也能完成;教師批改也很快,練習效果非常好。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1.首先出示兩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讓學生先分組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自己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系,自己探究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計算、觀察、發現。
學到了知識,然后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欲望。
2.接著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足之處:只重視了運算定律,而忽視了口算能力,在練習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不夠靈活.。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5
小數乘法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可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情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情況大致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這種嚴峻的情況,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于給同學分析做錯的情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后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可以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二、新授前相關復習不夠到位對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情況下,就應該先為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復習,而不應該急于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好計算關,給學生夯實基礎的話,就不致于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四、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根本區別。小數加減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后,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 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在課上作好強調,學生的出錯率也會降低。經過此教學,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了一個醒,使我越來越認識到: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高效的課堂。沒有了反思,就沒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遠成不了具有自己鮮明個性的教師。
【有關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12-18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11
小數乘法說課稿11-04
《8的乘法口訣》數學教學反思11-17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10-09
小數的意義數學老師教學反思12-06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數學教學反思08-14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02
小數乘法說課稿10篇11-05
《分數乘法(三)》教學反思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