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沒有和學生的教育故事教學反思
有的人當了一輩子的教師,卻留不下一個讓自己津津樂道的教育故事;而有的人當教師才幾個年頭,教育故事卻可寫成_部厚厚的書。為什么只有少數教師有著書的成就,而大多數的教師辛辛苦苦一輩子,當告別講臺時,卻隨著學生的連開而兩手空空、雙眼茫然呢?這種天壤之別是什么造成的?
是研究的意識
為什么我沒有教育故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沒有研究的意識,因為我有太多的照搬,我太少有自己 的想法與嘗試,這怎會有奇跡蘊在其中?對學生,我們更多的是喜歡他們的循規蹈矩,對調皮的學生是討厭,對學生的犯錯是批評,從來沒有思考是什么造成孩子調皮,是什么原因讓孩子犯錯,我們沒有調查研究,而是擺平了就了事;我們害怕新教材,我們害怕學生的差異,更害怕學生的搗蛋;遇到煩惱我們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制止為目的;從來都是一刺激才反應,很少冷靜思索,深入研究。省略了這關鍵的研究,教育故事也被省略了。能與他人分享教育故事的教師是有研究意識的教師,工作的內容都是他們的研究對像,有研究的意識 便有挑戰的精神,他們把學生的差異視為自己成長的機會,把搗蛋的學生視為研究的資源。同樣一個教育事件,缺乏研究意識的教師是追求結果,獲得一個結果就是了結了一樁心事,所見到的是事件的表面,所銘記的是事件本身。而有研究意識的教師,關注的是事件的過程,看到事件本身的同時想到的是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考驗的是自己專業化的水平,把疑難當寶貝,當自己研究的素材,當自己成長路上的財富。于是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就有了查閱、訪問、調查、推斷、驗證等一系列的特別經歷,而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就有許多動人的教育故事,加上實施過程中的策略及反復性,感人的故事就應運而生,豐富無比。
是創新的精神
感人的教育故事常常來自于個人的探險、創新,是在新辟的研究路上的大膽嘗試,敢于創新者首先是勇于質疑。我們之所以難有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過于迷信權威,懶于思索而常常.照本宣科,而質疑及取證的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教育故事。因為我們缺失了這一素養也就失去了不少的教育故事。我們迷信權威的照本宣科而斷送了我們質疑的本領,也埋葬了我們的教育故事,以至于我們到老了才知道一無所獲。
創新精神還體現于不滿足于現狀,有著精益求精的強勁,有著另辟蹊徑解決困惑的思維,可以說每一步的創新都是一個動人的教育故事。有創新精神的教師,由于其長期的思維變通、流暢,在教學或處理教育事件上,常常有驚人的智慧,教育、教學機智就是美麗的故事篇章。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童話《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文中的雜草被噴霧器大夫用化學除草劑噴灑過后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 可是,一位小朋友讀雜草說的這句話時,聲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氣”于是他開完笑說:“要么你的抗藥性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說完朝學生做了一個噴灑動作。全班的學生都哈哈大笑。那位小同學再讀時,耷拉著腦袋,真的有氣無力了。于老師表揚說:“你讀懂了”。孩子又笑了起來。這是多美妙的教學故事啊,這是他一輩子都值得自豪的教學故事。
創新是艱難的,但艱難的軌跡就是美麗的故事。若要達到不曾擁有的快樂,就得走一條令你不快的路。若要達到尚不具備的有知,就得走一條無知無識的路。若要到達不曾擁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條一無所有的路。若要成為不同于現在的你的你,就得走一條不是現在的你的路。”多么美女少啊,創新的艱難恰是迷人的風景。
是事業的理念
以何種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決定著自己收獲的多少。把教育當著自己的職正則心里總是以完成任務為準則,投入的是固定的時間和有限的責任,應對的心是少有激情,少有靈性,少有發現,也少有新奇的。職業的眼睛捕捉不到感人的細節,看不到日常生活里的奇異,欣賞不到困惑背后的美麗。把教育當著事業,充滿樂趣的工作里是永遠沒有完結的追求,投入的不僅是時間和責任,更有情感專注和孜孜不倦的精神。進取的心是敏感的,事業的雙眼跟隨敏感的心而智慧。教育故事是從事業心里滋長出來的。我們沒有自己的教育故事,是因為我們沒有全心投入。眾多的教師都和我一樣,把教育當職業,感覺不到教育里有無窮的樂趣,從教育中看不到自己的靈光閃閃,甚至看不到自身的價值。幾十年的教育生活也就失去了精彩的話題,無法與他人分享自己獨有的教育趣聞。兩手空空、雙眼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是記錄的習慣
倘若當教師一個月只生氣一次,一個月只開心一次,或許這難得的一二次,我們能夠銘記,無須麻煩提筆。由一撇一捺構成的'“人",就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可謂千人千面千種性格,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向‘的時期里也是有著極大的差異的。教育恰是以“人”為工作的對象,活生生的人會讓教師生萬種情,喜、怒、愁、樂在一天中會交替著光顧,稍縱即失的情感,沒有筆的勤快,它便隨時
光的流失而灰飛煙滅。再說,長期的教育生活中總有不少讓自己曾經感動過的人與事;也有不少讓自己傷腦筋、費氣力而最終失敗或成功的故事;也會有偶爾展現自己幽默、智慧或出丑、鬧笑話的瞬間。倘若有記錄的習慣,讓這些在自己的筆下定格,那不就是自己的財富嗎?可是我們少了記錄,丟失了生活中的這些感動與憂傷,留在大腦中的只是教室、書本、說教,單調而少生氣。能否擁有自己的教育故事,記錄習慣是前提,那些擁有很多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教師都是勤于動筆的教師。記錄是將生命的財富存人銀行,待要用時便去取出來,記錄是理生命的財。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曾說自己能在短短的兩個月里寫出一本暢銷的教育書,要歸功于自己每天的教育日記,從走上講臺就開始了教育的記錄。其實,這與其說是兩個月里寫的,還不如說是他一走上講臺就開始寫了。
我沒有記錄的習慣,大多數的教師也都沒有記錄的習慣,我們用生命度量著時間,卻不知用筆記下生命度量的足跡。有時也會與他人交談工作、生活中的趣聞,但那是腦海里暫時的儲蓄,時間的流失會把這些曾讓自己得意的談資拋得無影無蹤。初涉教壇那會不知記錄,在教壇呆久后卻不會記錄。不會發現,不會取舍,甚至缺乏記錄的語言和技能。于是所有的生命中的喜與憂,哀與樂,就在不自覺中流失,留下的是一臉的無奈。
當然,并非所有的教學經歷都能成為教育故事,教育經歷要成為教育故事要具備三個要素。首先是教育經歷要構成一個教育事件,這個教育事件具有情節性,具有吸引人的細節;其次是事件要具有教育價值,能給人帶來啟示;三是教育事件具有特殊性,但事件背后的教育意義卻包含著普遍性,事件能揭示教育的一些規律,能讓同行產生共鳴,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這三個要素看,似乎教育故事是難得一遇的,其實不然,教師的教育生活里.處處都潛藏著各式各樣的迷人的教育故事。而能否擁有,就看我們是否有事業理念、創新精神、研究的心態和記錄的習慣了。
【為何我沒有和學生的教育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李白為何沒有做了官民間故事12-28
我的教學反思故事02-20
淺談為何要寫教學反思08-10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1-07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1-15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2-17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12-17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09-22
小學英語故事教育教學反思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