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徐童保樹》的教學反思
《徐童保樹》這篇課文描寫了郭林宗老先生因為覺得樹種在院中不吉利,所以要砍樹。徐童順著老先生的話,用巧妙的辦法,說服了郭老先生,保住了大樹。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要用別人能接受的方法來勸阻或幫助別人。
徐童何許人也?課文中并沒有告之他的真實姓名,只說他是一個姓徐的兒童。這樣的名字倒是第一次接觸,學生自然要問徐童是誰?有才思敏捷的學生馬上反應他是個姓徐的小朋友。是呀,沒有留下真名實姓的兒童,有關他的故事為什么會千古流傳?
教學時,先讓學生從課文中去尋找描寫徐童的直接性的句子。同學們讀完課文后,找到了第一節里的2個詞語:聰明伶俐、善于辯駁。前一個詞語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后一個詞語的理解有些難度,讓學生用拆字法說一說辯和駁的意思,再連起來理解辯駁的意思就是辯論和反駁。然后回到課題,讓學生從課題出發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篩選,提煉出幾個關鍵性問題“徐童為什么要保樹?徐童怎樣保樹?徐童有沒有保住樹?……”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提出有質量、有深度的問題。繼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通過朗讀、思考、討論探求答案,解決問題。
2-4小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也是學生理解徐童的辦法好、感受他聰明伶俐、善于辯駁的關鍵點。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老先生砍樹的理由”和“徐童是怎么說的”兩段話。從文本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對比。再引導學生注意徐童的表現:“覺得可笑”、“一本正經”,想一想、議一議。我在課上有意識地讓學生說說徐童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學習的?
通過分角色讀郭林宗和徐童的對話,分男女生練習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從而了解郭林宗砍樹的理由和徐童保樹的理由之后,我讓學生找找描寫徐童善于辯駁的句子。學生在閱讀中,逐步能夠找到,并了解了他的做法:有的學生說:“徐童是個善于辯駁的人。因為他根據郭林宗所說的“院子當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改變成“房屋當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讓郭林宗感覺到有樹在就會陷入困境的'說法實在可笑。[+小學教學設計網_www.xxJXSJ.Cn+} 有的學生回答:徐童善于辯駁還在于他把郭林宗所說的前半部分“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稍微改動,拿來就用“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狀”。還利用大口框的“囚”來反駁有樹就處于困境的說法根本不存在。
討論正在熱烈進行時,有學生發表觀點認為徐童是個能分辨是非的人。理由是他盡管覺得郭林宗的話很可笑,但還是一本正經地講了自己的一段話。他的發言中抓住了“一本正經”,也是我要學生思考的關鍵詞語,只是概括為明辨是非有些欠妥。我這樣引導:當徐童一踏進庭院看到人們要砍樹就下決心要保護這棵大槐樹,特別聽了郭林宗要砍樹的原由后更是認為荒唐可笑,此時此刻,他的一本正經又說明什么呢?
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感悟到這樣的做法正是徐童的聰明所在。也許徐童根本沒有看過他口中所說的那本書,但為了讓郭林宗信以為真,不得不裝出煞有其事的神情讓郭林宗深信不疑。
這樣幾個回合你來我往后,在學生的品讀感悟中,一個聰明伶俐、善于辯駁的徐童躍然紙上,清晰地樹立在學生的面前,小小年紀的他就那么能言善辯,幾句話把老先生說得啞口無言,怪不得故事得以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應該向徐童那樣多開動腦筋想想好辦法,當你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后一定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