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年級下冊《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
一、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的情趣。多年來,“文道結合”已成為發揮語文學科教育性的一條公認的正確途徑。在語文課中怎樣才能將“文”與“道”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又能受到良好道德品質的熏陶呢?由于小學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因而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論性說教是不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是文藝性課文,其中近百篇是關于領袖、英雄模范、科學家等人物故事,這些故事中的藝術形象深受,兒童喜愛。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把抽象的道德標準具體化,通過文中生動、具體、感人的事例來感染學生,啟發學生明理,引導學生以優秀人物為榜樣,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將大有好處。因此我在《勞動的開端》一課中做了嘗試。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采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復述課文,了解吳運鐸少年時為了解除“饑餓的威脅”過早地走上艱難的生活道路的事實;同時,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把一切獻給黨》,讓學生了解吳運鐸的一生,使學生明白少年時代的艱苦勞動為吳運鐸的成長奠定了基礎,從而在學生的心靈中樹立起吳運鐸的高大形象,并以他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成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培養。
二、面向全體,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各有特點的學生。教師要熟知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學習特點,正確對待學生學習中的差異性,真正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允許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起點,鼓勵學生沿著階梯盡力向上“攀登”,使不同水平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我設計了階梯式練習。
1、基礎題:課文寫了作者幾次挑煤的事,其中詳寫了哪一次,這樣詳寫為了說明什么?
2、彈性題:根據生活實際比較作者與我們的少年生活有什么不同?
3、發展題:以《我也12歲》為題寫一篇讀后感。這樣的練習,考慮到了每個層面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每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三、創設情境,誘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堂上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和探究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其這方面主體意識,讓學生通過內心的體驗,體會到“思”之樂,從而轉變學習觀念。
因此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一課時,我先創設情境,出示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從圖片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作者挑煤的艱難,然后再讀課文,把學生帶入作者描寫的情境中去,這樣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受到教育,讓學生經歷一次由感知文字到感受情感的心理變化過程,促使學生自己品出文章的“味”、悟出文章的“情”來。
【語文五年級下冊《勞動的開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勞動的開端》說課稿及教學反思08-04
小學五年級下冊《勞動的開端》說課稿10-25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03-23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03-10
勞動的開端教學課件03-31
小學五年級下冊《勞動的開端》說課稿范文10-23
《勞動的開端》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勞動的開端》說課稿08-28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7篇04-15
《勞動的開端》教學設計4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