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音樂欣賞教學所出現的問題及反思范文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在幼兒階段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進音樂的天地,但是傳統音樂教學的難點是教學手段單一,操作性不強,幼兒難以理解音樂內涵。我們嘗試運用多種感官通道共同參與,以提高幼兒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
這里提到的多感官通道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語言知覺等。其中聽覺為主要通道,音樂欣賞當然強調以聽為主,余者為輔助通道。各種輔助通道在音樂欣賞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
運動覺的運用
在音樂欣賞中,運動覺的運用主要表現在隨音樂做動作、唱歌、使用簡單的打擊樂器、開展一定情景性的游戲等方面。這是一種最常用而且最易為幼兒接受和理解的輔助通道,讓幼兒置身于音樂作品的角色情節中,為幼兒提供交流的機會。
如在欣賞《水族館>時,我們引導幼兒玩小魚和水草的游戲,通過游戲中水草舞蹈→小魚跑來探望水草→水草繼續生長→小魚探望水草并與水草道別,水草收起枝條休息這樣一個情節,讓幼兒在隨樂的動作中感受了曲中abab的段落結構,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
視覺的運用
在音樂欣賞中,視覺的運用主要表現在用幼兒理解的圖示與圖譜表現樂曲旋律、節奏的變化;用圖畫的形式表現樂曲的故事情節。
在欣賞音樂作品《啄木鳥》時,我用四棵蘋果樹來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旋律、節奏的變化。我巧妙地用聽音樂繪制心形樹冠來表現第一段音樂的平穩、流暢,又用樹干上的三個蟲眼表現第二段音樂中跳躍的×××節奏,幼兒在美術作品的幫助下更形象地感知了曲子的旋律和節奏變化,在對曲子的把握上顯得更為輕松了。
語言知覺的運用
語言知覺的運用主要表現在,恰當地在欣賞的過程中加入故事、兒歌進行烘托,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節、內容、風格及藝術背景。
如:聶耳的《金蛇狂舞》是一首情緒歡騰激越的樂曲,象征了中國人民對未來的信心與期望。 b段音樂有明顯的對答樂句,且“越說越短”越說越情緒高昂,使人聯想起中國獅舞中獅子爭繡球的場面。由于整個曲子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因此在理解的時候我加入了詩歌《鬧新春》,讓幼兒在按節奏朗誦詩歌的同時,從兒歌的語言節奏中找到曲子所要展現的歡騰激越的樂曲結構。通過文學作品的輔助作用,有效強化幼兒的音樂感受和音樂享受。
但經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各種感官通道在音樂欣賞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研究。
問題一:過分追求多感官通道運用,反而淡化了幼兒對音樂思想內涵的理解。
如在引導幼兒欣賞《卡普里島》時,為了讓幼兒感受曲中濃濃的熱帶海洋氣息,我繪制了精美的海島風光圖,并將曲中的主要節奏巧妙地設計在椰子樹里,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來欣賞圖片。在此基礎上,我還請幼兒用動作創造性地表現海邊嬉戲的場景,再請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聽音樂后的.感受。原以為整個活動中視覺通道、運動覺通道、語言知覺通道都用上了,孩子對音樂的印象會很深,對音樂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會很好但令我沒想到的是,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幾乎沒有一個人對音樂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孩子都對爸爸媽媽說:“今天我們玩海邊的游戲了。”“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幅很漂亮的圖畫。”
音樂欣賞中多種感官通道的運用不是“萬能的鑰匙”,還需要老師深刻理解音樂內涵,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他們的發展水平,只有結合了優秀作品與幼兒發展水平相適宜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中靈活把握各種感官參與的“度”,才能使各感官充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從而感受音樂內涵,使幼兒在欣賞中提高對藝術感悟能力,并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
問題二:感官通道運用不當,反而束縛了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對音樂自由的想象。
如在欣賞《水族館》時,我先聽音樂播放了一段表現《水族館》內容的錄像,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看著錄像里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接著我提示道:“剛才我們聽到的曲子讓你想到了什么?”幼兒的回答是:“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為了得到更多不一樣的答案,我追問道:“還有呢?誰有不一樣的想法?”孩子們都茫然地看著我,繼續重復剛才的答案。孩子們的思維全局限在了剛才觀看的畫面上、沒有感受到樂曲中所表達的詭異、神秘意境。而當我把這段音樂無意間播放給了鄰班的孩子聽時,他們有的說“像是仙女來了”,有的說“這聽著很黑”,有的說“像小蛇在追我”,還有的說“像在一個黑黑的山洞里”…
對音樂的感受力反而高于實驗組的幼兒。
反思:
我們要允許并創造寬松的氛圍讓幼兒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產生再次參與聆聽的興趣和期待。活動的開始部分盡量少用或不用輔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兒對音樂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兒獨特的思維和想象。要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的實際水平出發制定欣賞的目標。支持幼兒的表現,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充分釋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問題三:低幼階段,多感官通道的運用使幼兒在欣賞音樂時感到不知所措。
如在引導小班幼兒欣賞《加沃特舞曲》時,我設計了小免子、大熊、小老鼠等形象引導幼兒聽音樂按節奏在不同小動物的腳印上走,以表現曲中的不同段落節奏的不同和情趣。但操作時我發現孩子們手忙腳亂,眼睛跟不上小動物走的頻率,往往聽了音樂忘了模仿小動物走,而模仿了小動物走路則樂在其中,全然忘記了音樂的引導。在我“費盡心思”的引導下,他們的眼神困惑,手忙腳亂。整個活動孩子在表演,在模仿小動物,卻一點也沒有體會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反思:
各種輔助手段的運用要靈活,在運用輔助手段前教師必須對音樂進行深入地分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仔細研究各種手段在理解作品時應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運用輔助通道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時仍要強調以聽為主,不要讓過多的輔助手段喧賓奪主,把音樂成為“輔助”的“背景”。對于低幼階段的幼兒,在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時要注意以他們已掌握的運動覺參與為主。
以上只是我運用多感官通道參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研究中的幾點疑惑和反思,為的是更好地讓幼兒走進音樂,體驗音樂的美,追尋音樂的美。讓音樂欣賞教學成為教師和幼兒共同的快樂之源!
【幼兒中班音樂欣賞教學所出現的問題及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06-01
中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3-08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01-07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1-24
幼兒中班教學反思06-01
中班音樂欣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3-24
幼兒飲水問題的教學反思07-08
音樂欣賞化蝶教學反思03-14
音樂欣賞化蝶教學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