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的課后教學反思
簡簡單單教語文點滴體會
長陽實驗小學曾曉云
《假如》是一首詩歌,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如何讓學生體會這種關愛,進而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沒有給學生做過多的分析和講解,而是以朗讀為主。學習第一節時,我先用語言創設情景,讓學生體會到寒風中的小樹最需要溫暖,然后,我讓學生用朗讀給小樹送去溫暖,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關愛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第二節時,我抓住一個創新思維的激發點,提出問題:我用神筆為小鳥送去糧食,小鳥會怎樣感謝我呢?我會是什么心情呢?學生邊讀邊想象:它會為我唱一支歌,它會為我銜來一束鮮花,它會為我跳一支舞……體會到幫助別人是多么快樂的事!學習第三節時,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換位體驗,“假如你就是西西,你的愿望是什么?”學生回答自然是“希望自己的雙腿能好起來”。此時,我鼓勵學生用最關愛的朗讀幫西西實現這個心愿,從他們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我感到,這顆“愛”的種子已在學生的心田里生根發芽。于是,我對他們說:“現在,神筆就在你們的手中,你想畫什么呢?”學生的發言踴躍,真情自然流露。
崔巒教授主張:“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本節課正是從這一宗旨出發,用最簡單的手段——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用最簡煉的問題,激發最豐富的思維,因為課堂提問好比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問得多不如問得精,要問得“牽一發而動全身”。 用最簡要的教法,創造最有效的課堂。語文課最簡要的教法就是“以讀為本”,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語言的魅力要靠讀,體驗課文的情感要靠讀。但看似簡單的讀,我用了別具匠心的引導,引導學生在讀中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由此可見,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則非常不簡單,需要教師課前課后下足功夫。
【假如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假如沒有灰塵》課后教學反思07-18
課后的教學反思04-12
北京的教學反思及課后反思07-20
《盼》課后教學反思06-10
科學的課后教學反思06-10
職高課后教學反思06-10
《社戲》課后教學反思11-25
守株待兔課后教學反思06-10
苯酚課后教學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