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
上個學期我們語文組對“如何上好第一課時”進行了專題研討,使得我們這些年輕老師對如何上好第一課時有了一定的章法。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座有價值的知識寶庫。教師如何開啟寶庫,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回路轉的環節,完成啟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呢?成功導入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重導入的設計。確實,好的導入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入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那么,什么樣的導入才算是好的導語呢?
為了能準確理解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動機和時代背景十分必要,這有助于他們學習課文,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
教《盧溝橋烽火》的時候,我就注重了讓學生深入地去了解時代背景。我一開始就跟學生介紹——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于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打鐵趁熱,我接著揭題:“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注意侵占了我國東北三省,接著又逐步蠶食了華北,妄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制造了盧溝橋事變,相機板書課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行為的憎恨。
跟學生交代了這些背景材料,能夠使他們更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
【六年級語文《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08-21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06-25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08-21
盧溝橋烽火的教學反思07-22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07-04
《盧溝橋烽火》教學反思09-12
《盧溝橋的烽火》教學反思02-23
盧溝橋烽火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7-04
關于盧溝橋烽火的教學反思07-19
關于《盧溝橋烽火》的教學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