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支架教學反思兩篇
篇一:《搭支架》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點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科學探究方面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制作、實驗、觀察、討論、交流等各個活動。在學生完成實驗以后,接下來,教師要創造時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階段能夠集中,激活他們的思維。
實際上,在本課制作之前我已經與學生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包括對形狀結構知識的學習,設計支架的草圖等等。但是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制作效果并不理想,除了有幾個小組制作成功之外,多數小組沒有搭建完成,經過仔細的反思,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一,學生的材料準備不充分。個別小組學生在制作中現卷紙棒,帶來的剪刀多數比較小,由于紙棒較硬在剪紙棒的時候容易造成剪刀損壞。二,學生對設計的圖紙心中沒數,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在操作的時候有的小組沒有按照圖紙的設計來制作。三,小組分工合作意識不強。在操作之前教師反復強調,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搭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的小組成員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而是去做其它事情。另外,學生的興趣不能自始至終,他們只對活動操作本身感興趣,在交流階段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不夠活躍,這個是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活動操作的過程中,探究的是未知的知識,因此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他們的興趣也就放在這上面。但是,隨著活動操作的逐漸完成,未知的知識逐漸顯露,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漸得到滿足,這時候,他們的興趣也就會逐漸地減退。待到活動操作結束,他們的興趣也就跟著結束了。很少有人再對已經完成的實驗提出任何的異議。所以,在接下來的交流階段,他們就會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不夠活躍等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這樣做:1,組織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實驗結果。由于各小組學生在認知水平、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這就注定了他們的實驗結果也是有差異的。學生對于與自己不相同的東西總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時候,組織他們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觀察,就能再次激發起他們的興趣。2,適時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在學生觀察完各個小組的高塔后,他們對各小組的異同大概也了解到了一點。這時候,再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進行討論,最后還有一個整改建議。這就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了。因為他們要給其他組提出整改建議,他們就要了解其他組的操作結果和存在的問題,而要了解其他組的操作結果和存在的問題,他們就要對這個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討論,才能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后才能提出整改建議。因此,這樣一環扣一環的緊跟著,不容學生的注意力有半點分散的機會,再加上教師適時的一兩句話或者一兩個問題,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讓他們的注意力在實驗結束后要分散的時候再次達到集中,思維的火花也能夠再次被燃起。
課后,我注意到一個細節,有的小組把沒完成的支架隨手就丟掉了。從這個小的細節可以看出學生的心態(管它做沒做好,反正課上完了)科學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很多的科學家都是經過千百次的失敗,然后才走向成功。科學知識的學習需要有一個鉆研的過程,我們的學生恰恰缺少這種精神。
最后,再說教師。我對這節課的準備略顯不足,對學生整體的調控及關注不夠。對這樣的單存活動課,在課堂上應該做到“亂”而有序。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總結經驗:要把握住一條,我們是教能力而不是教知識。
篇二:《搭支架》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很多,其中有一點是:“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科學探究方面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制作、實驗、觀察、討論、交流等各個活動。在學生完成實驗以后,接下來,教師創造時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在交流階段能夠集中,激活他們的思維。
本課通過指導學生探究不同形狀的支架穩固程度不同,三角形結構穩固、結實、所用材料最少;正方形和六邊形結構可以在中間加上橫梁,構成三角形,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向學生滲透淺顯的結構力學知識,使學生能夠解釋各種建筑結構的道理。
一年多的訓練,學生探究的能力逐漸加強。因此,在這里用指導性探究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實驗記錄,搜集證據來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學會分析數據,匯報的思路條理,描述能力也在加強,追求課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是我們的目標,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提升科學素養,這遠比空洞的說教來得強。先動腦,后動手,思維的訓練仍然不可忽視,科學探究離不開創新思維。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重點突出支架與穩固性的關系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實驗方法、數據中更深刻地感受三角形支架的穩固性。
1、讓學生在“做科學”中親歷科學。
科學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段話“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能力。”本課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親歷科學探究的機會,學生在搭支架的過程中,引起他們對不同形狀的物體的堅固程度的思考,激發學生探究與物體形狀有關問題的探究欲望。學生在搭支架的過程中,小組協調,合理分工,動手、動腦,想方法把自己組的支架搭好,完成不同形狀的堅固程度的實驗。學生們在搭支架時那份認真,那份仔細,使我真切的體會到親歷科學給學生帶來的無比魅力,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得以提升。
2.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提高科學素養。
小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征,他們對于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學生在體驗中加以理解才有助于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不同形狀的支架的穩固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比較具體的,像三角形支架,學生認為三角形比較穩定,這種支架就應該不容易變形。所以學生在預測幾種不同形狀支架的穩固性的時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帶著這份預測,學生們在充滿好奇的心理狀態下,開始了實驗。將實驗一次次帶進高潮,學生們在不斷的否定著自己的預測,在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同學們更新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大家的科學素養又一次得以提升。
3、最普通的、最樸實的探究是真正的探究。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校實際,采用現代化教學的條件,
和學生一起進行了一次最普通、最樸實的科學探究活動。我與學生一起準備實驗材料,一起搭支架、一起觀察、一起分析、一起總結??為實現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一目標而努力著!
總之,科學教育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解放孩子的眼睛、雙手、頭腦、嘴巴、空間和時間,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親身探索,親近科學,發現科學,才能真正發揮科學的啟蒙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搭支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搭支架教學反思05-14
搭支架教學反思范文05-14
科學課《搭支架》教學反思11-24
搭支架教學設計07-01
《搭支架》教學設計07-10
《搭一搭》的教學反思01-04
《搭一搭》教學反思11-01
搭一搭的教學反思06-25
《搭一搭》教學反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