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平移與平行》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畫平行線。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而畫平行線,更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設計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平行。數學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導入部分,我找了幾張同學們熟悉的圖片,讓他們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初步認識平行。
2、觀察思考,尋找平行。在初步認識平行后,我又安排了三個層次,讓學生尋找并深入體驗平行。先是在生活中找平行,并用剛才所學的數學語言來表達。然后在一個正方體的透視圖中找平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感,并結合實物觀察,體驗不同平面的兩條邊。再次感受平行的概念,深刻體會同一平面的意義。
3、動手操作,創(chuàng)造平行。讓學生想辦法在格子圖和白紙上各自創(chuàng)造出一組平行線。
4、觀察感悟,畫出平行。讓學生自學課本上畫平行線的方法,再通過任意畫一組平行線,畫一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過一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三個層次,讓學生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
5、歸納收獲,總結平行。
課堂教學中,總體感覺時間非常緊張,在學習畫平行線時顯得太倉促了。教學怎樣畫平行線比較費時,學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掌握。看似簡單的問題,學生為何不能較快地掌握呢?照著書上一模一樣地畫,怎么也這么難呢?看著一些同學在畫平行線時,不知道尺到底該怎么放,真為他們著急。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課后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jié)課的成敗。不是學生的問題,是我教學方法的問題。學生雖然會模仿書上的畫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法來畫,所以只要線條換了個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了。看來問題出在平移,怎樣才能讓尺平移。只要讓物體沿著某條直線移動,就能實現平移。有了以上的鋪墊,此時,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讓三角板平移,學生就不難想到再用一把直尺就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它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邊,固定直尺,就能讓三角板沿著直尺的一條邊平移了。而且方法也不止書上的一種。對于沒有想到辦法的同學,也可以讓他們在書上尋找答案,自學課本上的內容。
學生有了平移的體驗,在畫平行線時,感覺輕松了許多,也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更讓人驚喜的是,有同學用了不同的方法畫出平行線。有同學想到了用另一塊三角板或量角器代替直尺,起到沿這一條直線平移的作用,只要是直的都可以利用。還有的同學發(fā)現用直尺靠在三角板的第三條邊,同樣也能讓它平移。更有同學把直尺與三角板交換位置,讓直尺沿著三角板的任意一條邊平移。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畫平行線的方法,還能靈活地運用它。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發(fā)現了更多有關平行線的知識。比如:能畫出無數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但是過直線外一點卻只能畫出一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以及如何檢驗所畫直線是否平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