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篇一: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20**第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結合本學期的工作實際,我針對自己在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評價和反思,寫出如下反思報告,以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幫助。
一、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到培養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在教育中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謂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能自行開關機器、能用畫圖軟件進行畫圖、能獨立進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處理軟件作一些文字編輯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的能力等。將計算機能力提高到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會原因,這與現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關。“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義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他們無法與同時代的人溝通,盡管他們可能上過學,并獲得過文憑。當今的信息社會,讀、寫及計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展,“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涵蓋面。
“讀”的含義在發生變化,不僅要讀印刷的文本,而且隨著全球網絡化的到來,如何有效、快捷地閱讀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成了一個現代人必備的才能。
“寫”的含義在發生變化。寫也不僅是指以往的用筆書寫,它還包括借助計算機的“寫”。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網上書寫,通過網絡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獲取最廣泛的幫助和支持。
“算”不僅僅局限于過去的做算術。計算機的出現,使算內涵和外延極大的擴展。很好的把握計算機的計算方法,能大量節約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為“功能性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咨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二、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調動學生,能夠讓他們主動參與,思維得到開發,這就的教學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輕松的學習氛圍。
1、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么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2、幾年來,計算機組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務”為驅動,采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探究方法來進行知識、能力傳授的教學方式,它讓學生就某一“學習問題”自覺地、主動的進行探究學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于是教師從講授者逐步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究者和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動的。教師設計了合理的任務、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推動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地去完成各項任務;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會發現并解決更多的問題,當問題無法解決時,就會求助于他人、求助于教師,此時,教師為學生所推動,可以深入發揮其主導作用。主導推動主體,主體促進主導,直至完成整個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任務作為重要的載體,被教師、學生運用,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行;因為學生、教師的推動,任務的本身也會發生一些事先不可預知的變化,可能發生更為深層次的拓展。
3、“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是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從理想的狀態來講,整合型課程十分有利于學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課程改革的趨勢。
計算機組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綜合化的教學內容,將其他學科的一些內容整合進來,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不僅講信息技術,而且涉及多學科知識,將各類學習看作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組織教學時,把這些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教學,促進和實現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真正聯合,從而形成了一種綜合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例如在講解軟件時,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求Excel中的內容。
這類課型其優勢在于:首先,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學習的知識與他所熟悉的或喜歡的知識有關聯時,那么在他面前的知識就立即變得開闊起來,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從而形成突破口,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整合課型促進了多方面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布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總之教師要從多方入手,使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學會創新。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使學生具有創造的源泉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才具有創造的基礎,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從而發揮出學生的潛能。
“創設情景”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身臨其境”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如,五一勞動節到了,讓學生設計慶祝自己父母節日的圖片;學校要召開運動會,讓學生設計本班啦啦隊的標語牌以及設計運動會成績統計表;學校要召開辯論會,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講等等。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有創造的源泉,又有創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挖掘出他們的創作潛能。學生的能力也會在創作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2、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境,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增長才干,學會創新
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主動性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有效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協作精神的培養。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開展基于主題研究式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是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環境的一個好方法。創設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完成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積極探索和交流,完成對某個主題的了解、認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協作精神。
教學中不僅要創設主題,還要設計符合學生情況和學習環境的任務。而且主題和任務要有實際意義,要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例如,“環境保護”
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全社會都關注的主題。針對這個主題,教師可設計以下不同的任務:制作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電子板報;制作“環保專刊”或有關環保的演示文稿,介紹和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提出環保建議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方案;制作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網站等。
四、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做為一個好老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要學會去贊賞學生。高二的學生雖然經過了一年的學習,但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養
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Flash動作補間動畫》一課,大家都懷有一種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動畫是如何“動”起來的,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動機是當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我抓住這一契機先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知道動畫是如何制作的嗎?”、“用Flash這個軟件又如何制作動畫效果呢?”,接著我向學生展示了課外活動小組中學生做得一些Flash動畫,通過觀看,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理論指導下,采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激發興趣,如果師生的教學雙邊活動是愉快的、積極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時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本學期主要講授了Flash動畫的使用,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布臵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布臵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七、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課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采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八、與其他學科整合,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當今計算機網絡的龐大資源庫和對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讓學生認識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用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處理信息的意識;各學科的考核越來越重視與社會實際問題的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絡,加深學習效果,根據所學的知識在論壇中與網友討論各種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齊心協力一起解決問題,如各學科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為學生提供一些關于某知識點內容的參考網站,在信息技術課上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瀏覽和學習這些網站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學生、各種專家、教師等交流,擴大了課程資源范圍,拓展了學生自身獲得知識的渠道,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一方面這學期我做的還很不夠,以后在這方面要多與其他教師多交流,加強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這一功能。
九、教學評價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本學期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務,就去指導學生操作,而沒能及時給完成任務的學生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信息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信息技術素養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篇二: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來實現教學任務
單從“任務驅動”字面上看,好像是學生在老師布置的“命令(任務)”驅動下完成某些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學習過程就不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是被動積極的學習了,學生主體仍然沒有從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我們這里所說的“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并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講畫圖中的圖片翻轉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任務:畫出一個倒“福”字來。學生得到這一任務后,他們就會主動的思考并學習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知識。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用到“為圖畫添加文字”這一舊知識和圖片翻轉這一新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并復習新舊知識,而且還學到了把知識綜合起來運用。
二、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尤其是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時表現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采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采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計算機存儲容量時,我手舉一張光盤,設其厚1mm,接著提問一套百科全書的厚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七嘴八舌地猜測回答。這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盤和百科全書有什么聯系呢?接下來話鋒一轉說道,就用這樣的一張盤,可以存入幾套百科全書!學生馬上會瞪大眼睛、張開嘴發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要了解計算機存儲容量到底有多大,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三、注重教師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知識不再僅僅作為信息而被簡單傳遞,它應該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對象。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并隨著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促進者,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共同探討,盡可能地去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結論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使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發展能力的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06-09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05-13
信息技術課的優秀教學反思06-18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范文01-18
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反思范文01-18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反思07-27
信息技術課教師教學反思07-02
信息技術課優秀教學反思02-19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之我見01-07